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艺术风格比较

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艺术风格比较

ID:11773964

大小:4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3

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艺术风格比较_第1页
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艺术风格比较_第2页
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艺术风格比较_第3页
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艺术风格比较_第4页
资源描述:

《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艺术风格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艺术风格之比较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艺术风格之比较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出现了以林语堂、梁实秋、废名、钟敬文等一批作家为代表的“言志派”。“言志派”散文强调“无意不可入,无言不可言”,取材极为广泛,从社会批评、文明批评到生活琐事,古今中外无所不谈。散文创作以追求“兴味”为志趣,极力推崇明代作家“独抒灵性,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无论叙事、说理、抒情、议论都浸在自己的性情里,用适宜的手法调理起来。从审美角度来看,言志派具有阴柔美,以“平和冲淡”的诗意美感染人心,从这派作家的写作态度上看,摆

2、脱正经状态,追求洒脱、随意,不作激烈斗争,也不过多的介入政治领域。  而“言志派”散文作家中,成就尤以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为最。然而他们的一生,都充满着矛盾斗争,充满着争议,他们中有过叛国,有过静默,可是他们的很多作品却经过了时间的冲刷,愈来愈显示出它们的艺术魅力。周作人被称为“小品散文之王”;林语堂是“幽默大师”;梁实秋也有他的“雅舍艺术”。下面,就分别谈论他们各自的风格及成就。  小品散文之王——周作人  小品文的概念最早还是周作人提出的,他在《美文》中说:“有许多内容不能作为小说,又不适于作诗,不妨写

3、成散文。在现代的国语文学里,还不曾见过有这类文章,治新文学的人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给文学开辟出一块新的土地来,岂不好么?”他所说的“散文”、“这类文章”、“新的土地”事实上就是他要提倡的小品文。它主要是指叙事或抒情的艺术性的散文,还包括“诗与散文中间的桥梁”——散文诗。周作人为新文学提出了一个新课题,那就是要开拓散文领域,要发展叙事或抒情的艺术性散文。  周作人的生平文章最大的审美追求就是平和冲淡,在这平和冲淡中体现他的审美追求,表现他的思想;这种平和冲淡往往表现出一种闲适的情趣,但又能在这闲适中使人感到

4、它所写的的确是生活的真实,使人感受到真实生活的美与丑;还有不少文章,尽管内容严肃、尖锐,而文章风格仍力求平和。周作人的其他文体入的杂感、文艺评论和文章随笔也都有着心平气和说理的特点,很少有剑拔弩张的句子。他的平淡闲适,以似乎使人感到他没有用任何技巧,但其实并不是不用技巧,相反倒是匠心独运,只是他已将这种技巧在无意间运用,且不露痕迹而已。  周作人的这种平淡闲适主要表现在他的小品文的题材平凡日常,结构的平淡无奇,词章的朴实无华,文字节奏的舒徐闲适等。  对于喝茶这一生活中在平常不过的事,周作人却能从中发现妙处,

5、并将它写入文中:“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又抵十年的尘梦。”“我在西四牌楼以南走过,望着异馥斋的丈许高的独木招牌,不禁神往,因为这不但表示他是义和团以前的老店,那模糊阴暗的字迹,又引起我一种焚香静坐的安闲而丰腴的生活的幻想。”“雨虽然细得望去都看不见,天色却非常阴沉,使人十分闷气。在这样的时候,常引起一种空想,觉得如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那是颇愉快的事。”在品茶时表现出来的这种悠闲的心情,完全是中国文人的一种传统的思想的反

6、映,完全是一种所谓清高的名士的风度。周作人写小品文是因为派遣自己内心的烦闷,比如寂寞空虚,而“在文学上寻求安慰”,他是完全为了自己的审美需要和审美体验而进行创作,而很少考虑时代、社会等复杂的问题。在那充满热力、充满斗争的年代里,他自己却能从容镇静,并写出那样轻飘幽默,那样平和冲淡的小品文,与同时代的其他高唱启蒙调子的作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周作人早年因为同样是很激进的,可后来为什么沉溺于花繁叶茂、净洁幽雅的“苦雨斋”中过玩古董,吃苦茶,谈狐话鬼的生活?也许是他经历了文学革命的失败后越来越对自己民族失去信心,害怕

7、革命,甚至不敢发“牢骚”,因为他深深懂得发议论“容易有共党朋友的嫌疑”,为“苟全性命于乱世”,周作人便做出了这样的选择。4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艺术风格之比较  周作人以平淡作为他孜孜追求的理想,然而,周作人的散文正如他本人一样充满着矛盾,正如他愿意将他自己介于“叛徒”与“隐士”之间一样,他可能也更愿意使他的散文处在平淡和不能平淡之间,所以单单用一个“冲和”或同义的“平淡”、“平和冲淡”来概括周作人小品散文的风格特征,也是不甚准确的。周作人也多次申明他的文章不能闲适。事实上,平淡也许只是表层的现象,只是外在的

8、形式而已,因为对现实的忧患,建立在对人生悲观基础上的“乐生主义”,都使他不能做到真正的平淡或闲适。例如:《故乡的野菜》是他早期的一篇名文,全文充满了对故乡怀念的深情,可开头一段却极力申说对故乡并无特别的情分:“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是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村里的邻居一样,虽然不是亲戚,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我在浙东住过十几年,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