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志视野下的宗祠文化研究

民族志视野下的宗祠文化研究

ID:11868042

大小:32.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4

民族志视野下的宗祠文化研究_第1页
民族志视野下的宗祠文化研究_第2页
民族志视野下的宗祠文化研究_第3页
民族志视野下的宗祠文化研究_第4页
民族志视野下的宗祠文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族志视野下的宗祠文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民族志视野下的宗祠文化研究  一、杨梅镇红石村五卿潘公祠的空间布局  五卿潘公祠坐落于容县杨梅镇红石村莲塘片。宗祠坐乾向巽,宗祠面宽约13米,进深约为52米,建筑面积约688平方米,整个宗祠占地面积约818平方米。宗祠为两井三进厅堂式、硬山式建筑,为烧砖、瓦木结构,平面分布匀称,采光合理,古香古色,雕梁画栋,题诗作画,建筑艺术精湛。  走进五卿潘公祠,宗祠的头座为香火堂敬奉祖先,神台上供奉着从入容始祖万禄公起,到入容十世祖的神位。宗祠二座阔约200平米,是整个宗祠的正厅,也就是宗祠的中心。作为宗

2、祠祭拜的中心,也是宗族议事的重要场所,宗祠二座的建筑艺术水平和文化艺术最高、装饰最为讲究的一座,距今220多年仍清晰可辨的题诗作对、雕梁画柱、飞檐斗拱都具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正厅的后部被两堵墙分为三个部分,中间部分的空间是摆放祖先神位的神台,在两侧的空间是进入头座厅堂的通道。分割空间的墙体的正面书写着入容十六世孙潘方潮提的对联:  江之西粤之西分别绣水源流由来六百年俎豆重新惟愿子子孙孙勤耕务读好学亲贤毋为君子所不为名也必成利也必成,  容以南峤以南姒续荣阳世系至今廿一代云仍递嬗伏望绳绳继

3、继敬宗收族饬纪敦伦能发前人所未发报功于斯报德于斯。  二进和三进之间的正中央有一个亭子,称为“拜亭”。拜亭内部四周的横梁上挂满了潘氏族人在科举考试上所取得的功名。亭内正面就悬挂着三块红底金字的牌匾,最中央的“进士”牌匾是万禄公入容十二世大来公于清朝时期在科举考试中高中进士时所立。在左边的“进士”牌匾是第九世日芳公于明朝万历丙戍科高中进士后所立。在亭中共计有十块匾额,均为潘氏先贤在中举后所立。  三进是门楼,门楼为廊柱式结构,墙上有壁画,对联,屋顶有飞檐,以龙修饰。中央是大门,两边是耳房,大门上方

4、镶嵌着“五卿潘公祠”的匾,这匾由石灰做成,上面的“五卿潘公祠”是后来请书法家题上去。大门两边有对联:“豫章着绩,容莞流芳”,红底黑字苍劲有力。大门之后就是红色的屏门,屏门有三扇门,中间的一扇最大,这扇门平常不轻易打开,每逢大事才将此门打开。  二、杨梅镇红石村五卿潘公祠的文化构成  “宗祠是中国千百年来宗法制度下的乡土社会里最重要的公共建筑。宗祠也称祠堂,是供奉祖先神主,进行祭祀的场所,也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被视为宗族的象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吸取宗祠文化的精华有益于社

5、会发展,发扬祖辈优良传统、行孝道、重礼仪、敦和睦等能激发民族认同感,增加民族的凝聚力。  “天人合一”的风水文化  宗祠建筑是我国典型的建筑模式,它不仅作为一个宗族的活动场所,也是一个宗族的兴旺与荣誉的表现。因此“各家族为确保家运、族运的发达,在宗祠选址上都严格遵循风水法度,讲究山明水秀、藏风聚气,四象毕备、依势造形,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红石村宗祠的共同特点是:不仅背后靠山,而且两侧和前面的远处都有山峦和流水环绕。五卿潘公祠坐乾向巽,祠堂前面是风水池——莲池。莲塘除了起到抵挡煞气和聚财的风

6、水的重用以外,也起到预防火灾的功用。宗祠背后是屋背山,山上有两棵数人才可以合抱的大榕树,在大榕树的旁边以前还有成片的松树林,据村民说这是他们的风水林;逶迤的大乙山在祠堂的东面,祠堂的东南方是一列起伏的鸡冠山;铜鼓堡在祠堂的正南方;红石河从祠堂的左前方流过,这就是五卿潘公祠的的风水概况。潘方潮是入容世祖潘万禄公的十六世孙,是重修五卿潘公祠的倡导者和祠堂风水方位的设置者,其所写的“后枕天柱作巽局巽位高峰次第生贵人帐坐容可考天乙本系司文章俊秀聪明从此出榜花胡不姓名扬只因旧宅坐下偏失却应星权不张戌辰旧回

7、兼正针正向房房好若兼左右分苦良右挨戌兮力已薄左涉亥兮多损伤”说的就是祠堂的风水。  祠联文化  五卿潘公祠是红石村众多宗祠当中保存祠联最多,保存最为完整的宗祠。整座宗祠现存长短祠联共十副对联,有的对联是在兴建宗祠的时候由族中的获取功名的有识之士所写,也有一些外族的文达人士的为宗祠所提,这些祠联根据宗祠各个部分不同的功能,并根据各个功能区的含义分布在宗祠的不同地方,以表达对祖先的缅怀、以及对家族后辈的期望和劝勉。  1.寻根追祖,崇拜故土祖根  水有源,树有根,寻根溯源是中国人在历史的传统和文化背

8、景中,极为重视自己姓氏、宗族的来龙去脉。因此追根溯源是宗祠楹联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红石村的宗祠中,这种楹联颇为常见如:五卿潘公祠中的祠联:  祠联一:  由南宋迄大清越历四朝可想宗功祖德,  从豫章迁容莞相传廿代惟其子肖孙贤。  祠联二:  江之西粤之西分别秀水远流由来六百年俎豆重新惟愿子子孙孙勤耕务读好学亲贤误为君子所不为名也必成利也必成  容以南峤以南婗续荣阳世系至今二十一代云仍娣蟺伏望绳绳继继敬宗收族纪敦伦能发前人所未发报功于斯报得联盟于斯。  这些祠联一方面成为人们研究潘氏宗族族源的重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