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复习资料

《传染病学》复习资料

ID:11945108

大小:31.34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15

《传染病学》复习资料_第1页
《传染病学》复习资料_第2页
《传染病学》复习资料_第3页
《传染病学》复习资料_第4页
《传染病学》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传染病学》复习资料1、传染源sourceofinfection: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2、传染病:有各种病原微生物(朊病毒、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流行的疾病。3、口腔麻疹粘膜斑Koplikspots:麻疹前驱期尚的特征性体征,具有诊断价值,斑位于双侧第二磨牙对面的颊粘膜上,为0.5~1mm针尖大小的小白点,周围有红晕,初起时仅数个,1~2天内迅速增多融合,扩散至整个颊粘膜,形成表浅的糜烂,似鹅口疮,2~3天内消失。4、干

2、性霍乱:一种罕见的暴发型或中毒型霍乱,起病急,发展迅速,尚未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即进入中毒性休克而死亡5、玫瑰疹:大约一半以上的患者,在病程7-14d可出现淡红色的小斑丘疹,称为玫瑰疹。直径2-4mm,压之褪色多在10个↓,主要分布在胸腹及肩背部四肢罕见,一般在2-4d内变淡消失,可分批出现。有时可变成压之不退色的小出血点。6、科普利克斑:见于90%的麻疹病人,起病2-3天,双侧第一臼齿颊粘膜上,为0.5~1mm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改斑点逐渐增多可相互融合,一般在2~3天内消失具有早期诊断价值。7、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或斗争的过程。是病原体克服机体的防御机制侵入定

3、位于机体的某一特定部位并生长繁殖的特定过程。8、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9、潜伏期incubationperiod: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称为潜伏期。10、机会感染;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或机械损伤时寄生物离开其固有的寄生部位到达其他寄生部位,引起宿主损伤的情况。11、再燃:是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在逐渐减轻,但体温还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在度升高,出

4、发病的症状和体征再度出现的现象。12、复发:有些传染病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到达一定程度,使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如伤寒、疟疾、菌痢。13、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轻微引起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14、显性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15、窗口期:HBsAg和抗HBs同时阴性的时期。16、瑞氏综合症:是由脏器脂肪浸润所引起的

5、以脑水肿和肝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17、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开始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18、清除病原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被处于机体防御第一线的非特异性免疫屏障所清除,亦可由事先存在于体内的特异性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物质将相应的病原体清除。19、病原携带状态:按病原体种类不同而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或带虫者等,按其发生和持续时间长短可分为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或者慢性携带者。20、病毒性肝炎:有多种病毒肝炎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临床上以乏力、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可出现黄疸。21、流行性乙型脑炎: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

6、中枢神经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为特征。22、肾综合征出血热: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又称流行性出血热。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23、伤寒:有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典型临床表现以持续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环脉、玫瑰疹、脾肿大及白细胞减少为特征。24、细菌性痢疾:有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严重者可有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脑病。25、细菌性食物中毒:由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胃肠型和神经性两类。26、

7、霍乱:由霍乱弧菌所致的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该病发病急、传播快,多数病人有轻度腹泻,少数重者表现为剧烈腹泻,导致脱水和循环衰竭。27、疟疾:是由人类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由雌性按蚊叮咬传播。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间歇性寒颤、高热。继之以大汉后缓解为特点。28、溶血性尿毒综合征:(黑尿病)大量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在血管内裂解,可引起高血红蛋白血症,出现腰痛,酱油色尿,严重者可出现中度以上贫血、黄疸,甚至发生急性肾衰竭。【简答题】1.试述感染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