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育法(2

蒙台梭利教育法(2

ID:12023210

大小:2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5

蒙台梭利教育法(2_第1页
蒙台梭利教育法(2_第2页
蒙台梭利教育法(2_第3页
蒙台梭利教育法(2_第4页
蒙台梭利教育法(2_第5页
资源描述:

《蒙台梭利教育法(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蒙台梭利教育法(5)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科学的方法为根本的教育,有别于传统的幼儿教育。1、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2、不教的教育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0-6岁的幼儿,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  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性、适时的协

2、助与指导。5、完全人格的培养  蒙氏科学幼教的最大目的就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7、混龄教学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繁多,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9、屏除奖惩制度  蒙氏科学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10、爆发的教学成果  蒙氏科学幼教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成长。 第

3、1章 卷首语 毫无疑问地,现代的父母比以前的父母,更是竭尽能力地给了孩子最好的一切。但是,是不是给对了?孩子是不是真的更快乐?却令人怀疑!否则,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就不会遇到许多实实在在棘手的问题──孩子蛮横地哭闹耍脾气;强制性地满足自己不合理的要求;过分依赖父母、无独立性;破坏性较强(如破坏玩具、日常生活用品等)以及注意不集中等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更多的问题纷至沓来─不专心功课、厌恶读书;逃学、逃家;懒散、空虚;更有打架、偷盗、杀人。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与人格问题有关其实,我们追根究底来看,问题的来源,都与父母、老师对孩子养育管教的观念、态度和方法

4、有关。因为它们影响着孩子个人的习性和人格形成,尤其是父母。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影响孩子一生最重要的“三岁定终生”的这段时间里,同孩子日夜相处的是父母和家里的亲人。但他们都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因此能顷孩子未出生之前,就下定决心:“没有准备绝不生他”,同时也能认真地下功夫,看些现代育儿丛书。一方面先努力把自己的不良习惯改掉,准备好一份虔敬的心,迎接这个延续命脉的新生命;并筹设出适合他生活、发展的环境──不一定有华责的地毯、亮责、安祥为布置原则,加上你们小俩口的和谐和爱心,就是一个不错的环境了!假若你肯再学点科学的幼教理论和方法,应乎需要地买点适合

5、他发展用的材料(商店的玩具很多都有缺点),用你的爱心、智慧、耐性再加上“帮他”(而非教他)自己去成长,这孩子就是未来的“可造之材”,绝不会没出息,让你操心,或为非作歹,要你一辈子伤心!进一步说,一个能够重视孩子教养,而且知道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父母,就会致力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性,让他拥有健全的性格,不仅能够“独立”,不会人云亦云;也能主动适应环境,自动自发地探索学习,成为一个社会上有用的人。然而,一个人“人格”的形成绝非凭空飞来,它是受环境尤其是父母态度的影响,从小点点滴滴累积,逐渐形成的。往昔孟母和岳母对孩子的苦心,就是最好的例子。近二十年来,由于

6、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大脑生理学家的研究,证明了蒙特梭利所说:“人到三岁在智力和性格上已经定型了60%”的道理,也知道了她为什么说“两岁以前更重要”的原因。所以,我们在孩子的童年,假如不培养健全的人格,又怎能期待他长大后能够拥有健康成熟的处事态度呢?了解你的孩子 有一件事实,是您不得不正视的:您把一切最好的给他,有没有考虑过所给的,是不是目前他需要的?所安排的,又究竟是不是他喜欢,而且能接受的?这些对于他的心性、头脑又有什么帮助呢?“孩子需要些什么?”的问题,实在值得您一再地探索呀!你可能在他未出世前就看过一些书,懂得某年龄阶段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一般发展

7、情况。但,这些原则和你宝宝发展的情况能完全相符吗?而您又该如何来帮助孩子呢?“小孩子的潜力无穷,愈早开始愈好!”这句话倒真的说出了两件事实:“小孩子的潜力的确深不可测”;“学习是愈早愈好,不能耽搁孩子的智力成长。”得当心的是:两句话合在一起,并不意味着可以倾箩筐似地拼命灌输。恨不能把你二、三十年的知识和对他的期望,一下子全灌到孩子的骨子里去。这样的作法,只不过反应出父母急功近利的心态,最容易造成孩子只会死背死记、不能思想的结果。弄不好,十个就有八个孩子,被这种作法逼得“怕上课,怕上学”,如果这时候父母还不警觉,甚至于加上“打骂教育”,弄得孩子逐渐变成

8、怕父母、怕老师,厌恶学习、讨厌书本,那就糟了! 为了使孩子能得到正常的教育,大人实在应该细心地直捣孩子的内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