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确对待被告人口供的角度论刑事错案的防范

从正确对待被告人口供的角度论刑事错案的防范

ID:1221482

大小:476.8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08

从正确对待被告人口供的角度论刑事错案的防范_第1页
从正确对待被告人口供的角度论刑事错案的防范_第2页
从正确对待被告人口供的角度论刑事错案的防范_第3页
从正确对待被告人口供的角度论刑事错案的防范_第4页
从正确对待被告人口供的角度论刑事错案的防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正确对待被告人口供的角度论刑事错案的防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30卷第7期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7月V01.30JOURNAL0FCHENGDUNORMALUNIVERSITYJul.2014从正确对待被告人口供的角度论刑事错案的防范乔宇(中国政法大学,北京100088)+摘要:错案是司法制度的代价,任何司法机制下都会产生错案,它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并不能从根本上消灭。但是通过研究刑事错案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可以最大限度防止错案发生。而且不仅要研究刑事错案的个案具体原因,更应该通过其研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通过研究被告人口供与刑事错案的关系,警示在司法实践中

2、过度重视依靠被告人口供所带来的司法“灾难”,旨在解决错误对待被告人口供形成刑事错案的问题。关键词:被告人口供;刑事错案;侦查阶段;实物证据doi:10.3969/j.issn.2095—5642.2014.07.109中图分类号:D92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5642(2014)07_o109旬5一、刑事错案的概念广义上说,刑事错案即实务界通常所说的“冤假错案”的综合。理论界对于刑事错案的研究更加注重实体以及客观事实意义上的分析,以程序问题作为出发点的研究较少。笔者认为,对于刑事错案广义的研

3、究,应该更多把重心放在程序问题上,案件的客观事实并非总是黑白分明的,在历来重实体轻程序的中国,出现刑事错案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程序错误引发的实体错误,我们应该从其产生的原因追本溯源来判断刑事错案的概念和外延。狭义的刑事错案,即冤假错案中的“错”案。“冤”案指发生了犯罪事实,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以小见大,将基础事实量化扩大,导致犯罪嫌疑或被告人被处以与事实不相对应的“重罚”。“假”案指没有犯罪事实的基础,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无中生有,更多指公安机关尤其是检察机关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制造假案,实践中,此

4、类型的案件发生概率较小。“错”案有以下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把本来有罪的人错定为无罪,放纵了坏人,可以成为“错放”,另一种是把本来无罪的人错定为有罪,冤枉了好人,可以称为“错判”。llo本文所研究的刑事错案仅仅指后者意义上的“错”案,指犯罪事实存在,在各种原因的综合下,将犯罪嫌疑入张冠李戴,使得无辜者受到了不应有的不公正待遇。二、被告人口供相关问题在法定证据种类中,并无口供这一种。但是在刑事诉讼法第53条中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

5、人有罪和处以刑罚。”可以得出结论,被告人口供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以及被告人供述是何种关系,法条并无说明。但是,在理论界,被告人口供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基本含义是相同的,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其被指控的犯罪事实和其他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又称为“口供”“自白”。『2]202。203口供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按照表现形式划分可以分为当场言辞口供、亲笔书写的口供、他人文字记录的口供及录音p1;按照主体划分可以分为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与被告人的口供;按照诉讼阶段划分可以分为侦

6、查阶段口供、审查起诉阶段口供、审判阶段口供等。而本文讨论的口供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整个诉讼阶段的言辞和书面的供述与辩解。而出于习惯的原因,在此将侦查和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一并纳入进被告人口供中,即划分为被告人庭前的口供与被告人庭审期间的口供。(一)被告人口供的特点被告人口供的信息量是极大的,犯罪的主观目}收稿日期:2014旬2—17作者简介:乔字(199l一),女,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事诉讼。109万方数据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7月的要素只能由被告人的内心表露出来。同时被告人口

7、供的被需要性极大,比如口供具有密室犯罪的唯一证据,有利于事实碎片的重组,对其他证据进行佐证,保全物品价值、迅速解救被害人等功能。被告人口供除具备所有证据应具备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的特点外,因其主体的双重身份还具备以下特点:1.直接性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为诉讼的主体,案件的过程和结果都与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受到多种诉讼权利的保护,同时也可能受到刑事的追诉。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的是被质证过的客观真实的事实,通过其之口描述的案件事实将具有更为准确、直观的特点,则其对于实施犯罪的动机、手段、目的等问题将

8、迎刃而解,整个案件的客观事实也将直接呈现。2.虚伪性与其他实物类证据或者言辞类证据相比,被告人口供更加容易隐瞒事实的真相。作为有可能被定罪量刑的对象,与案件事实有着厉害关系的当事人因外界因素、趋利避害的心理有可能在侦查阶段隐瞒事实真相,逃避法律的制裁。而更多情况下,在强大的公权力的询问下,在生理和心理承受极大压力的情形下,犯罪嫌疑人做出有罪的供述的可信度也会降低。3.不稳定性随着诉讼的进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也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