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b)统考复习技巧new

大学语文(b)统考复习技巧new

ID:12300269

大小:3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6

大学语文(b)统考复习技巧new_第1页
大学语文(b)统考复习技巧new_第2页
大学语文(b)统考复习技巧new_第3页
大学语文(b)统考复习技巧new_第4页
大学语文(b)统考复习技巧new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b)统考复习技巧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语文(B)统考复习技巧“大学语文”课程是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部分公共基础课之一。该课程的考试是一种基础水平检测性考试。大学语文课程学习的内容十分宽泛,难度比较大,考点也十分分散。本文拟就《大学语文》总复习提供一些方法,并就每类题型谈谈答题技巧,供考生参考。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通过大学语文考试,首先必须弄清楚该课程的全部考试内容及其范围限定和程度要求,否则就可能因无的放矢而事倍功半。该课程考核内容限定在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大学语文考试大纲》详细规定了全书的考试目标、考试内容与要求、试卷结构与题型,因此考生必须紧扣大纲和教材来全面指导自己的复习。对考生而言,

2、首先,考生应明白大纲规定的各个方面的具体考核要求,“大学语文(B)”考试大纲适用于英语类专业、艺术类专业、法、医、教育类专业的高中起点本科学生。也适用于除文史类专业、理工类专业以外的其它专业的高中起点本科学生。其次要了解命题的原则与要求、题型、试卷的难易等相关考试信息。在此基础上把握考试重难点,确定考试对策,这样复习才会有针对性的进行,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大纲,《大学语文(B)》考试题型共有七种类型:即填空题(4分),单项选择题(5分),名词解释(6分),简答与默写(15分),论述题(15分),作文(45分),阅读分析(10分)。考生应针对每一部分采取不同的复习方法,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3、。而且复习的重点可放在作文和论述、简答与默写等题目上,这几题得分的高低,关系到考试的成败。考生应尽快取得历次统考考试试卷。这既可熟悉题型,了解试题难易度,又可作为自测、练习之用。由于统考试题来源于课本,试题一般都覆盖到考试大纲的各章。因此,考生了解试题的题型,可以大大增强复习的针对性。二、熟悉题型、寻找策略。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复习时了解考试题型,并辅之以有效的练习,才能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知识,收到最好的效果。1.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和名词解释这部分题型主要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考核范围包括作家、作品、流派、文体、文学现象和常用术语等内容。共15分,共11个小题,是考试中最容易拿分的题

4、型了。因此考生应尽量做到不失分。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和名词解释这三种题型的考点都在每一章概述、课后的背景介绍、注释及阅读提示之中,考生在学习课文时应该用心阅读,认真记忆,复习时要着重掌握每章概述中的黑体字部分。如“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等。这三种题型的难度在于覆盖面大。要求大家做到细致认真的全面复习,只要平时善于积累,这个题目得分并不困难。建议考生在总复习时应梳理文学史,掌握文学基础知识。通晓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熟悉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流变,以文学发展为经线,以作家作品为纬线,识记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在头脑中构建清晰的中国文学发展轮廓。这样考试时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

5、通。2.简答与默写考生掌握并背诵一定量的古代优秀诗词作品,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每年的考试也必然会考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背诵。这个题型共15分,共2个小题。考生在平时一定要加强对要求背诵篇目的掌握,这个题目得分并不困难。如2006年11月大学语文B试卷13题:默写孟浩然《过故人庄》。简答题这类题型一般是根据课程中作家、作品、流派、理论等直接提出问题,要求考生简明扼要地回答。所提问题在每一章概述或阅读提示中大多有现成答案。回答这种试题时,一定要抓住要点,观点明确。如2006年5月大学语文B试卷12题:如何理解《日出》的社会批判性主题?3.阅读分析这部分共3题,共1

6、0分,考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一般的出题方式是先给出一段文字,然后根据文段来设计问题。考试的文段出于教材中的现代文片段、古体诗、现代诗等等。主要是考文段主题、内容、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等,出题方式比较灵活,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答题应结合课文的“阅读提示”启发思路。一定要弄懂内容,摸清提问的角度,针对性回答。答案总的要求是越简明准确越好,而不是内容答得越多越好。如2006年5月大学语文B试卷,考试所选材料为郭沫若的《天狗》。14题:简析诗中“天狗”的象征含义。15题:在诗中,作者用剥食自己的皮肉、心肝等匪夷所思的夸张,表达了怎样的情绪?16题:指出这首诗的艺术特色。4.论述题这类

7、题型一般是对作家、作品、流派、理论等直接提出问题的,从艺术特点和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地位等方面着眼的较多,所提问题在教材中大多有现成答案。考生仔细阅读课文是异常重要的。要特别注意课后的阅读提示和课后思考题对课文的写作方法的归纳。共1题,15分。如2006年11月大学语文B试卷17题:以徐志摩《再别康桥》为例,试论“新月派”的“三美”理论。教材中每篇课文后均有阅读提示和思考题及答案要点。一般来说,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