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草莓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ID:12453798

大小:36.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7-17

草莓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_第1页
草莓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_第2页
草莓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_第3页
草莓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_第4页
草莓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草莓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草莓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草莓上经常发生比较严重的病毒病、炭疽病、青枯病、灰霉病、红蜘蛛、红心病蚜虫、地下害虫等,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质量。为此,老何经过几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一套草莓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现介绍如下:  一、种苗消毒    种苗带菌常常是露地栽培的主要原因。在种苗种植前,多菌灵500倍液浸根1分钟,可有效防治病害。  二、土壤消毒  土壤消毒有助于防治土壤带菌的病害和地下害虫,消毒方法有两种:  1.晒太阳法:草莓采收后,全部拔除植株,翻地、浇水,把地块整成弓背形的长垄,垄宽根据塑料薄膜的宽度决定,于7-8月在35℃以上高温15天,太阳辐射可使地

2、表土温升高到60℃以上,可有效地防治土壤中病残体上的病毒病菌。  2.施毒肥法:栽苗前,将3%呋喃丹颗粒剂和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人农家肥中,按每亩2-3kg,撒施于栽植沟内,能较好地防治地下病虫害,而且栽苗后也能兼治红蜘蛛、红心病、蚜虫。   三、加强栽培管理  通过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尽可能地减少病菌初侵染的数量,并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植株抗病虫力。  1.栽植不要过密,保持通风良好:一般畦栽株距为16-18cm,行距20-25cm,保持亩株数在8000至8500株左右为宜。  2.合理施肥、灌水:控制氮肥用量,一般于花期前后叶面喷施0.3%尿素或0.3%

3、建德肥料3号3-4次。适量灌水,不宜多,尤其是开花到成熟期水分过多会导致灰霉病发生蔓延,小水勤灌,雨后应注意排水,做到雨停田干。  3.清除病株、残体:经常到田间进行检查,及时拔除病株,摘除老叶、枯黄叶带出田外集中烧掉。  4.轮作倒茬:草莓连作几年灰霉病加重,最多连作2-3年就需轮作,大田轮作时前茬选玉米、小麦、水稻、瓜类等作物,不要与番茄、茄子、辣椒等茄科作物与草莓有共同病害的作物轮作。  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  (一)灰霉病  是草莓最危险的病害之一,分布广,严重发生年份可减产50%左右。  该病是开花后发生的病害,在叶柄、叶片、花蕾、花果柄、果

4、实上均可发病。叶上发病前症状:花萼片变红色,发病时产生褐色水浸状病斑,在高湿条件下,叶背出现白色绒毛状菌丝。叶柄、果柄受侵染后变褐,病斑常环绕叶柄、果柄、最后萎蔫、干枯。被害果实症状最明显,发病常在接近果实成熟期。果实发病初期出现油渍状淡褐色小斑点,进而斑点扩大,是全果组织变软腐烂。受侵染果的表面,常生出一层灰戎状物。  病原菌为灰霉病,除危害草莓外,还侵害茄子、黄瓜、莴苣、辣椒、烟草等多种作物。在20℃左右及高湿条件下,形成孢子,飞散蔓延。31℃以上的高温、2℃以下低温和空气干燥时,不形成孢子,不发病。病原菌在受害组织中越冬,孢子随风和水广泛传播。  一般在地

5、势低洼,灌水过多,地膜上积水或氮肥过多,生长过于繁茂,种植密度过大,阴雨连绵等情况下发病严重。温度较高,空气干燥的情况下发病轻。从草莓品种来说,一般叶片稀的,花茎直立、果实外露的发病轻;叶密的,花茎下垂,果实被盖下面的发病重。  防治方法:  首先需要从栽培入手防病。选地势高燥,通风良好的地块栽植。要合理密植,避免氮肥过多防止植株过度茂盛。及时清除老叶、苦叶、病叶、病果,并及时销毁深埋。保护地栽培要经常通风,避免湿度过大。  药剂防止要以防为主。蕾期用50%的建德农药44号进行防治。20克/桶水,一般7天喷药一次,共3次;发生灰霉病的时候,使用40%建德农药45

6、号1000倍液一桶水或香芹粉轮换进行防治,一般5—7天喷一次,直至采收结束。  (二)褐斑病  在夏末湿度大的情况下发生重。叶、叶柄、叶梗、萼片均可发病。叶片发病初期出现边缘不明显的紫褐色小斑,而后扩展成3--4mm的不定型斑。在一片叶生有多片病斑时。在一片叶生有多片病斑时,扩大联合,是整叶变为暗褐色,最后成黄褐色枯死。在病斑中散生很多小黑点(病孢子)。叶柄、叶梗发病初产生紫褐色斑点,并办扩大后向纵长延伸,使叶柄、果梗变为黑褐色。病害发生盛期正遇花芽分化期,所以可影响下年产量。病害在老草莓园及栽植过密、杂草多的地块容易发生,多雨的年份发生重。衰老的叶片抗病性差。

7、品种间抗病有明显的差别。  防治方法:  栽培上要选用抗病品种。进行合理密植。田间发病始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加水500--700倍喷洒,每隔10天喷一次可收到明显的防治效果。  (三)白斑病  由半知菌类中的柱隔孢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分布较广,国内草莓产区多发生。主要危害叶片,也侵害叶病,匍匐茎、萼片、果实、果梗。开花结果前开始轻度发病,果实采收后才严重发病。病叶上开始形成紫红色小斑,随后扩大成2--5mm的圆形病斑,边缘紫红色,中间灰白色,似蛇眼,俗称蛇眼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成大病斑,直至叶片枯死。该病主要是夏季高温季节发病。  防治方法:  即使摘

8、除病叶、老叶、并妥善处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