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综述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综述

ID:12469453

大小:4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7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综述_第1页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综述_第2页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综述_第3页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综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综述摘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收入分配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但是对于分配制度由于与价值理论紧密联系,争论一直不断。本文从三个角度对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歧做了理论综述。关键词: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要素贡献分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改革、持续发展的过程。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2月到1987年9月,破除平均主义,落实按劳分配制度。第二个阶段:1987年10月至1997

2、年8月,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配制度的提出和形成。第三阶段:1997年10月2007年9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提出和形成,倡导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第四阶段:2007年10月以来,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完善,明确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1]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历程可以看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制度的演进与理论创新。按劳分配理论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地位在争论中不断的确立。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理论界对按劳分配问题的讨论出现了一些新的热点

3、问题,如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劳动的界定、按要素的所有权分配还是按要素贡献分配、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质等。争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质目前,理论界在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实质和具体方式上仍存在较大分歧。大致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板块结合。认为不同所有制经济实行不同的分配方式,即公有制企业实行按劳分配,非公有制企业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也可以说是相互结合了。2、一般和特殊的结合。于光远认为,现阶段的各种非按劳分配原则,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而是与按

4、劳分配原则结合在一起起作用的,而且起着比较次要的作用,所有的这些消费品分配原则,在地位上都不能与按劳分配原则并列,按劳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所有制中主要的、基本的原则。[2]刘萌芽认为,按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共有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特殊分配原则,二者的结合是分配一般与分配特殊的结合。[3]3、:统一式结合。谷书堂、蔡继明则认为,既然生产要素中已经包含了劳动要素,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所以,二者的结合,实际上是指把按劳动要素的贡献分配与按非劳动要素的贡献分配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按贡献分配”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

5、配的有机统一。现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实质是按贡献分配,即按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各种生产要素在社会财富(价值)的创造中所做的贡献分配。[4]4、内容和形式的结合。蒋学模认为,与按要素分配具有同一性的按劳分配体现的是生产一般,是外在形式。与按要素分配具有差异性的按劳分配体现的是社会主义生产特殊,是内在本质。因此,二者的结合,是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5]5、整体和部分的结合。杨明洪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更高一个层次,更全面的收入分配原则,按劳分配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6]有的学者则认为,现阶段的分配应该是多种原则相融合。张峻

6、山认为,按劳分配只是企业内部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是净产品分配的最后一个环节。现实中多种分配原则不是并列的,而是在社会大生产的不同环节和层次上的分配原则。进入按劳分配的那部分产品已经是受了多种分配原则作用影响后的社会产品,因此,多种分配原则和形式是融合在一起的。[7]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劳动的界定经济学界一直存在按劳分配所依据的劳动分为三种形态的争论:潜在形态的劳动﹑流动形态的劳动和物化形态的劳动。一些学者认为这三种形态的劳动区别只在于形态不同而已,抽去它们的形态,本质都是劳动。必须对劳动者的“劳”进行全面考核,既要考虑劳动者

7、的劳动能力,又要考虑劳动态度,既要考虑实际消耗的劳动量,又要考虑消耗的劳动量所形成的劳动成果,不能片面强调劳动的某一形态。[8]但也有观点认为,作为分配尺度的劳动只能是劳动的量而不能是劳动的质,劳动只有流动的和凝结的两种形态,作为分配尺度的劳动应该是凝结形态的劳动,产品的分配是物化劳动的分配。[9]有些人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实质上已成为商品,工人得到的是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工资,按劳分配转变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分配与商品交换通行同一原则,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按劳分配与劳动力价值是同一质,按劳

8、分配的量与劳动力的价值是同一量,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可以并行不悖。劳动者报酬的基本部分实行按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分配,劳动力创造的剩余产品部分用来发奖金或浮动工资的部分实行按劳分配。[10]社会主义应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