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讲稿最新

项脊轩志讲稿最新

ID:12535882

大小:7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7

项脊轩志讲稿最新_第1页
项脊轩志讲稿最新_第2页
项脊轩志讲稿最新_第3页
项脊轩志讲稿最新_第4页
项脊轩志讲稿最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项脊轩志讲稿最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项脊轩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琐事、平常景物表现人的音容笑貌,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自己深情的写作风格。2.准确理解“当、洞、胜、凡、兹、过、竟、比、殆”9个实词,并归纳积累“顾、稍、置、归、去”5个实词的义项。能力目标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握脉络,体味作者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的特点。2.根据上下文辨析实词和活用词的义项,做到熟练翻译课文,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德育目标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深情,感受亲情。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2.研习三、五、六段,体味“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

2、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2.在诵读的基础上熟练背诵全文。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巩固文言知识。2.讨论法。通过广泛讨论,培养学生的解析能力。3.延伸法。通过延伸练习,提高学生鉴赏文言的能力。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自制“项脊轩”图片。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作者简介及作品简介。2.研习并背诵第一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爱、母爱、亲情无限,在我们身边,永远流淌着家人的关爱。爱,在文人笔下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在初中学过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就是朱自清先生写的《背影》。那笨拙肥胖的背影不仅使作者泪流满面,也使我们每当想起便

3、心潮起伏,不能自已。师生齐背“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穿着深青色棉袄,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地探身下去,尚不太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顷,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11这是一个特写镜头。几十年来,打动着每一个读过此文的人的心。是啊,亲情就是在这些日常生的小事中缓缓渗透出来,也许在发生的时候,我们尚不能感悟,一旦我们在事后回忆时,便会禁不住热泪盈眶。今天,我们来学习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看一看作者是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来表现对家人的那份深深的眷恋之情的。

4、二、解题1.作者简介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今江苏昆山县)人。嘉靖(明世宗年号)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掌管皇家车马的机构的长官)。归有光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是当时“唐宋派”中成就最高的作家。他反对王世贞等人“文必秦汉”的复古派,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反对“拾人之涕唾”,要求“独出于胸臆”,强调真实的感情。他的作品价值最高影响最大的是那些叙事抒情散文,善于以朴素流畅的文笔记叙生活琐事,抒发真挚动人的感情,风韵悠远,富有艺术感染力。著有《震川集》。2.《项脊轩志》简介本文选自《震川集》,有删节。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归有光的远祖归道

5、隆曾在太仓(今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居住,作者以项脊名轩,有追念祖先之意。轩,指小室;志,就是“记”的意思。作者借一阁以睹三代的遗迹,睹物怀人,笔墨极清淡而感情极浓挚,是归有光散文的代表作。三、整体感知课文,研习第一自然段1.出示“项脊轩”图片投影,并播放配乐朗读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学生跟录音带诵读课文,读准字音。3.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字音、断句,读出语气。出示投影: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尘泥渗漉(shènlù)余稍微修葺(qì)垣墙周庭(yuán)旧时栏楯(shǔn)偃仰啸歌(yǎn)冥然兀坐wù万籁有声(lài)4.学生参照注解自译第一段,随时质疑,教师解疑。出示投

6、影:注意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①雨泽下注:下,往下,向下,方位名词作动词“注”的状语。②余稍微修葺:葺,本义是用茅草盖屋顶,引申为修理房屋。③垣墙四周:垣墙,名词活用作动词,“砌上垣墙”,“垣”也是“墙”的意思。④亦遂增胜:胜,光彩,美观。⑤小鸟时来啄食:食,名词,食物。⑥珊珊可爱:珊珊,同“姗姗”,本形容女子行走时缓慢从容,这里形容树影婆娑摇曳的样子。5.理清思路,引导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1)问:文章开篇,紧扣题目,以判断句“项脊轩-旧阁子也。”来点出它的来历。接下来,作者又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这项脊轩呢?明确:两个方面——修缮前,修缮后。(3)问:修缮前的项脊轩是什么样

7、子?作者这样写有何作用?学生讨论后,明确:修缮前的项脊轩有三个特点:狭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破旧——“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阴暗——“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11寥寥数笔,点出了项脊轩的特点,同时在文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主观情感。一种衰败、阴冷的凄清气氛,为后文修缮后的样子作反衬。(4)面对破旧的小屋,作者做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明确:作者对小屋“稍为修葺”,弥补了破旧漏雨的缺陷。“辟窗筑墙”,弥补了昏暗阴凉的缺陷。“杂植兰桂竹木”,弥补了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