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ID:12564566

大小:53.53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8-07-17

上传者:xinshengwencai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_第1页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_第2页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_第3页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_第4页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实验诊断学题库(二附修改稿)蒋春玲审稿第一章概论【名词解释】1.床边检测:是指在病人医疗现场进行的医学检验。2.危机值:是指某些检验结果出现异常超过一定界值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医生必须紧急处理的检验值,称之为危机值。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验【名词解释】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目前认为是多能造血干细胞受累所致。2.嗜多色性红细胞:红细胞呈淡灰蓝或紫灰色,是一种刚脱核的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稍大,称嗜多色性红细胞或多染色性红细胞。3.卡波氏环:成熟红细胞内出现一条很细的淡紫色线状体呈环形或“8”字形,曾认为是核膜的残余物4.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色呈深紫色或紫黑色,谓之为中毒颗粒。5.核左移:周围血肿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中幼粒或早幼粒细胞等)超过5%时,称为核左移。6.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超过3%时,称为核右移。7.棒状小体:为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红色细杆状物质,一个或数个,长约1—6um,故称为棒状小体。 8.异形淋巴细胞:外周血中有时可见到一种形态变异的不典型淋巴细胞,称为异形淋巴细胞。9.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的细胞。由于胞质内还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染色,呈现浅蓝或深蓝色的网织状细胞而得名。10.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的沉降的速率。11.血细胞比积: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12.MCV:系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以飞升(fl)为单位。13.RDW: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14.细胞分布直方图:显示细胞群分布情况的图形,称为细胞分布直方图。15.溶血性贫血:是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速,而骨髓的代偿造血功能不足以补偿其损耗时所发生的一类贫血。16.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骨髓造血干细胞减少和(或)功能异常,导致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减少的一组综合征。17.红细胞酶病:是指参与红细胞代谢(主要是糖代谢)的酶由于基因缺陷,导致活性改变而发生溶血的一组疾病。18.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系体内免疫发生异常,产生自身抗体或(和)补体,结合在红细胞膜上,红细胞破坏加速而引起的一组溶血性贫血。 19.细胞免疫分型:也称细胞免疫标记(表型)检测,它是用单克隆抗体及免疫学技术对细胞膜表面和/或细胞质存在的特异性抗原进行检测,借以分析细胞所属系列,分化程度和功能状态的一种方法。20.贫血:是指在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参考值低限。21.骨髓增生度:是骨髓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之比。22.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点为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呈过度异常增生与分化成熟障碍,并侵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而正常的造血功能则受到抑制。临床上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和侵润症状。23.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骨髓出现病态造血。【简答题】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的临床意义?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可分为相对性增多和绝对性增多两类:(1)相对性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2)绝对性增多: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a.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 生理性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见于胎儿及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病理性增加见于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b.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主要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患有关,如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肾胚胎瘤、肾上腺皮质腺瘤、子宫肌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本病属慢性和良性增生,部分病人可转变为白血病等。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的临床意义?(1)生理性减少婴幼儿及15岁以前的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妇女。(2)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根据贫血产生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可将贫血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细胞破坏增多、细胞丢失过多。3、中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1)中性粒红细胞增多:在生理情况下,妊娠后期及分娩时,剧烈运动后,饱餐或沐浴后,高温或严寒等均可使其暂性升高。病理性增多见于:1)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严重外伤,较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3)急性大出血。4)急性中毒: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和妊娠中毒症;急性化学药物中毒,如急性铅、汞中毒及安眠药中毒等;生物性中毒如昆虫毒、蛇毒、毒蕈中毒等。5)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特别是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肝癌、胃癌等可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4、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意义?1)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时。某些病毒感染性疾 病,如流感、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某些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2)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巨幼细胞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以及骨髓转移癌等,白细胞减少同时常伴血小板及红细胞减少。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X线、射线,放射性核素等物理因素、化学物质如苯、铅、汞等,以及化学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药、抗肿瘤药、抗糖尿病及甲状腺药物等。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如门脉性肝硬化、淋巴瘤、Gaucher病、Niemann-Pick病等。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5、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及核右移的临床意义?(1)核左移: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也可出现核极度左移现象。(2)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药物,如阿糖胞苷或6-巯基嘌呤等。在炎症的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的核右移。如在疾病进展期突然出现核右移的变化,则表示预后不良。6、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1)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食物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等。(2)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 (3)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4)血液病:如慢粒、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5)某些恶性肿瘤:如上皮癌等。(6)某些传染病:急性传染病可增多。(7)其它:风湿性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等。7、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1)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及某些贫血病人治疗后,如补充铁或维生素B12及叶酸后。(2)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在骨髓病性贫血(如急性白血病等)时,骨髓中异常细胞大量浸润,使红细胞增生受到抑制,网织红细胞也减少。8、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意义?血小板减少可见于:①血小板的生成障碍: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性损伤、急性白血病、巨幼细胞贫血、骨髓纤维化晚期等。②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SLE、恶性淋巴瘤、上呼吸道感染、风疹、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输血后血小板减少症、DIC、TTP、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③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肝硬化、Banti综合征)、血液被稀释(如输入大量库存血或大量血浆)等。9、血小板增多的临床意义?血小板增多见于:① 原发性增多: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早期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②反应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急性溶血、某些癌症患者。10、简述影响红细胞沉降的因素?(1)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血浆纤维蛋白及球蛋白增加;清蛋白减少。(2)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的改变:红细胞减少时血沉加快,球形红细胞增多血沉减慢。11、缺铁性贫血的血象特点?(1)红细胞、血红蛋白均减少,以血红蛋白减少更为明显。(2)轻度贫血时成熟红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上贫血才显示小细胞低色素性特征,红细胞体积减小,淡染,中央苍白区扩大。严重贫血时红细胞中央苍白区明显扩大而呈环状,并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点彩红细胞增多。(3)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4)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严重贫血时,白细胞和血小板可轻度减少。12缺铁性贫血的骨髓象特点?(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2)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幼红细胞百分率>30%,使粒红细胞比例降低。红系以中幼及晚幼红细胞为主,贫血严重时,中幼红较晚幼细胞更多。(3) 贫血程度较轻时,幼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上贫血时,细胞体积减小,胞质量少,着色偏嗜碱性。有时细胞边缘可见不规则突起,核畸形,晚幼红细胞的核固缩呈小而致密的黑色“碳核”。成熟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同血象。(4)粒细胞系相对减少,但各阶段细胞的比例及形态大致正常。(5)巨核细胞系正常。13、巨幼细胞贫血的血象及骨髓象特点?(1)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2)红细胞大小不均,易见椭圆形巨红细胞,并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点彩红细胞、Howell-Jolly小体及Cabot环。有时可出现中、晚幼红细胞。(3)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增多。(4)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5)血小板计数减少,可见巨大血小板14.巨幼细胞贫血的血象及骨髓象特点?(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2)红细胞系统明显增生、幼红细胞常在40—50%以上,并出现巨幼红细胞系列,与正常幼红细胞系列并存。易见Howell-Jolly小体及点彩红细胞等。(3)粒细胞相对减少。以巨晚幼粒细胞及巨杆状核粒细胞为多见,分叶核粒细胞有分叶过多现象。(4)巨核细胞数大致正常或增多,也可出现胞体巨大,核分叶过多,核质发育不平衡现象。15、急性白血病的血象及骨髓象特点? 血象:(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中度或重度减少,呈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2)白细胞计数不定:白细胞数增多者,分类可见一定数量的白血病细胞。(3)血小板计数减少。骨髓象:(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2)一系或二系原始细胞(包括1型或2型)明显增多,(3)其他系列血细胞均受抑制而减少。【选择题】A1型题:(1-70题)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相对性增多是C低A.红细胞生成增多B.红细胞生成减少C.血浆容量减少D.血浆容量增多E.血红蛋白生成增多2.RBC及HB绝对性增多是A中A.红细胞生成增多B.红细胞生成减少C.血浆容量减少D.血浆容量增多E.血红蛋白生成减少3.下列哪项引起相对性红细胞增多B中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B.大面积烧伤C.肺心病D.发绀型先心病E.高原生活4.不属于血红蛋白继发性增多的疾病是C高A.阻塞性肺气肿B.肺源性心脏病C.真性红细胞增多症D .某些肿瘤患者E.紫绀型先大性心脏病5.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于B低A.营养不良性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白血病E.急性溶血性贫血6.卡波环现认为可能是A高A.核膜残余物B.脂蛋白变性C.色素沉着D.血红蛋白聚集E.胞质发育异常7.多发性骨髓瘤是哪一类细胞异常增生D高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单核细胞D.浆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8.外周血出现以泪滴形红细胞为特点的疾病是B中A.缺铁性贫血B.骨髓纤维化C.血红蛋白S病D.DICE.巨幼细胞贫血9.作为铅中毒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的是E中A.嗜多色性红细胞B.裂细胞C.染色质小体D.卡-波环E.碱性点彩细胞10.正常人WBC计数的参考值是C低999A.(5~8)ⅹ10/LB.(6~10)ⅹ10/LC.(4~10)ⅹ10/LD.(4~12)ⅹ9910/LE.(3~10)ⅹ10/L11.正常人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占C低A.20%一40%B.2%一4%C.50%一70%D.0%一5% E.0.5%一5%12.正常人白细胞分类计数淋巴细胞占A低A.20%一40%B.2%一4%C.50%一70%D.0%一5%E.0.5%一5%13.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疾病是A中A.脾功能亢进B.尿毒症C.急性链球菌感染D.急性溶血E.肺吸虫病14.不属于中性粒细胞中毒改变的是D中A.大小不均B、空炮变性C.中毒颗粒D.卡波环E.核固缩15.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加的疾病是C中A.伤寒B.疟疾C.心肌梗塞D.过敏性休克E.副伤寒16.不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是C中A.支气管哮喘B.猩红热C.伤寒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湿疹17.关于白细胞核象左移,下列叙述哪项较为确切A高A.外周血不分叶粒细胞超过5%时B.外周血涂片中出现幼稚细胞称核左移C.未成熟的粒细胞出现在外周血中称核左移D.分类中发现很多细胞核偏于左侧的粒细胞称核左移E.外周血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粒细胞。18.在疾病过程中,出现中性粒细胞核象右移常提示A高A.预后不良B.预后良好C.机体抵抗力好D.骨髓造血功能旺盛E.机体抵抗力差 19.引起淋巴细胞数量增多的是A低A.病毒感染B.寄生虫感染C.化脓菌感染D.放射病E.丙种球蛋白缺乏症2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MDSE高A.难治性贫血B.难治性贫血伴环铁幼粒细胞增多C.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D.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E.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21.单核细胞增多见于是C中A.急性大叶性肺炎B.剥脱性皮炎C.急性感染的恢复期D.流行性感冒E.肠寄生虫22.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是D中A.急性化脓胆囊炎B.贫血C.肺结核D.支气管哮喘E.流感23.伤寒、副伤寒感染引起白细胞总数:A中A.减低B..增多C..无改变D.不定E.明显增多24.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血涂片可发现较多的细胞是:D高A.中性粒细胞B.中性粒细胞中毒变性C.幼稚单核细胞D.异型淋巴细胞E.幼稚粒细胞25.急性内出血时,下列哪项改变出现最早B中A.红细胞数减少B.白细胞明显增高C.淋巴细胞减少D.嗜酸性粒细胞增高E.血红蛋白减少26.缺铁性贫血骨髓细胞哪类比例增多A高 A.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B.以中幼红细胞为主C.以早中幼红细胞为主D.以原幼红细胞为主E.红细胞巨幼变为主27.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最主要原因是:D中A.造血原料不足B.失血过多C.红细胞破坏过多D.骨髓造血功能障碍E.红细胞异常分布28.下列哪种疾病周围血中不会出现幼红细胞E高A.急性失血B.急性溶血C.急性白血病D.缺铁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29.能引起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的疾病是A低A.门脉性肝硬化B.阑尾炎C.狂犬病D.肺炎E.肝癌30.中性拉细胞核左移更常见于CA.出血B.烧伤C.急性化脓性感染D.肿瘤晚期E.恶性贫血31.下列哪种疾病最常发现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EA.中毒B.肺炎C.恶性肿瘤D.大面积烧伤E.败血症32.白细胞总数增多见于A低A.急性失血B.骨髓纤维化C.脾功能亢进D.再生障碍性贫血E.伤寒33.天庖疮、银屑病和剥脱性皮炎等皮肤病可使周围血中什么细胞增多B中 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E.单核细胞34.白细胞总数减少见于D低A.急性化脓性感染B.急性中毒C.急性大出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剧烈运动或劳动之后35.下列哪种疾病白细胞总数可不增高或甚至减少.C中A.急性溶血B.急性中毒C.严重败血症D.急性心肌梗死E.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6.下列哪种疾病可使周围血中嗜碱粒细胞增多D低A.免疫排斥反应B.寄生虫感染C.再生障碍性贫血D.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E.败血症、37.异形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下列疾病,但需除外E中A.流行出血热B.风疹C.药物过敏D.立克次体疾E.化脓菌感染38.异形淋巴细胞可高达10%以上的疾病是C中A.风疹B.病毒性肝炎C.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D.恙虫病E.血管神经性水肿39.贫血病人,显微镜下发现较多中心淡染区染色过浅的小红细胞,最可能的诊断是C中A.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B.增生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溶血性贫血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40.评价网织红细胞数最好的指标是D高 A.网织红细胞相对值B.网织红细胞绝对值C.网织红细胞校正值D.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E.红细胞计数41.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D中A.溶血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失血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巨幼细胞性贫血42.网织红细胞增多反映C中A.单核-巨噬系统功能亢进B.骨髓造血功能减低C.骨髓造血功能旺盛D.机体免疫功能旺盛E.红细胞生成抑制43.血小板检测的参考值是B低999A.(100~500)ⅹ10/LB.(100~300)ⅹ10/LC.(10~30)ⅹ10/L99D.(20~50)ⅹ10/LE.(4~10)ⅹ10/L44.血小板减少由分布异常引起的见于E中A.输血B.放射性损伤C.DICD.上呼吸道感染E.脾肿大45.血小板破坏增多见于A中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肝硬化C.放射性损伤D.巨幼细胞性贫血E.骨髓纤维化46.关于血沉的临床意义,下列哪项意义不大A中A.判断有无贫血B.判断结核有无活动性C.判断风湿有无活动性D.区别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E.区别恶性与良性肿瘤47.血浆中下列哪种物质能抑制血沉加速D中 A.α2球蛋白B.β球蛋白C.γ球蛋D.白蛋白E.纤维蛋白原48.不引起血沉加速的疾病是E中A.恶性肿瘤B.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C.肝硬化D.多发性骨髓瘤E.心绞痛49.由于造血功能障碍引起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的疾病是A中A再生障碍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D.血红蛋白病E.巨幼细胞性贫血50.红细胞比积减少的是C中A.脱水B.烧伤C.贫血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E.肺心病1251.患者RBC3.2ⅹ10/L,Hb90g/L,MCV↓,MCH↓,MCHC↓,RDW↑见于C中A.正常细胞性贫血B.大细胞性贫血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D.单纯小细胞性贫血E.自身免疫性贫血52.贫血患者,MCV增大,RDW正常,贫血类型应判断为A中A.大细胞均一性贫血B.大细胞非均一性贫血C.正常细胞均一性贫血D.正常细胞非均一性贫血E.小细胞非均一性贫血53.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中,第一群小细胞区的主要细胞是B中A.单核细胞B.淋巴细胞C.原始细胞D.嗜酸拉细胞E.中性粒细胞54.检查发现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中第三峰明显增大,增多的细胞最可能是E中A.单核细胞B.异形淋巴细胞C.原始细胞D .嗜碱粒细胞E.中性粒细胞55.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显示主峰曲线的波峰左移,峰底增宽,见于A中A.缺铁性贫血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C.巨幼细胞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6.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显示主峰曲线的波峰右移,峰底增宽,见于C中A.缺铁性贫血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C.巨幼细胞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7.溶血性贫血下列何项是正确D高A.红细胞破坏过多B.红细胞寿命期缩短C.骨髓造血功能不能相应代偿D.以上三项都对E.红细胞发生异型改变所致58.确诊溶血性贫血最可靠的方法是D高A.血桨游离血红蛋白侧定B.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C.血红蛋白尿测定D.红细胞寿命测定E.含铁血黄索尿测定59.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敏感指标是B中A.抗人球蛋白试验B.酸溶血试牲C.异常血红蛋白测定D.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E.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60.怀疑病人患红细胞酶缺陷病时,应选择D高A.抗人球蛋白试验B.酸溶血试验C.异常血红蛋白侧定D.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E.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61.血红蛋白电泳试验最有助于诊断B高A.再生障碍性贫血B.β?轻型地中海贫血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D.球形红细胞增多症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62.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增高主要见于D低A.再生障碍性贫血B.β?轻型地中海贫血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D.球形红细胞增多症E.缺铁性贫血63.为了区别红白血病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下列首选试验是B高A.POX染色B.PAS染色C.NAP积分测定D.a-NAE染色E.ACP染色64.鉴别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类自血病反应,下列首选试验是C中A.SB染色B.PAS染色C.NAP积分测定D.ACP染色E.POX染色65.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以下哪项明显增高:A中A.NAP染色B.PAS染色C.POX染色D.ASD染色E.铁染色66.慢粒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突然升高,可能发生下列哪种变化D高A.急粒变B.急淋变C.急单变D.合并严重化脓感染E.骨髓抑制67.细胞外铁阴性,铁粒幼红细胞占12%,此结果符合B中A.正常骨髓铁粒染色B.缺铁性贫血C.地中海贫血D.难治性贫血E.巨幼细胞性贫血 68.幼红细胞浆内的蓝色铁颗粒在6个以上,且环核分布,则称为D中A.细胞外铁B.铁粒幼红细胞C.铁粒红细胞D.环铁幼红细胞E.幼红细胞69.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类型鉴别的是A高A.POX染色B.NAP积分测定C.a-NAE染色D.ACP染色E.PAS染色70.血红蛋白减少比红细胞数量减少更为显著的贫血是C中A.再生障碍性贫血B.巨幼细胞贫血C.缺铁性贫血D.肾性贫血E.生理性贫血A2型题:(71-76题)71.患儿,男,5岁,贫血貌。外周血检查结果:RBC:3.5×l0/L;Hb:75g/L,HCT:O.26,该患者贫血可能是B中A、大细胞性贫血B、小细胞低血素性贫血C、单纯小细胞性贫血D、正常细胞性贫血E、正常体积非均一性贫血72.患者,女,25岁。15岁时开始乏力,头晕,月经量过多,曾服用铁剂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体检:皮肤粘膜苍白,贫血貌,余无异常。外周血检查结果:Hb:82g/L,12RBC:3.2×10/L,HCT0.29,RDW18.5%。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C中12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疾病B、再生障碍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急性失血性贫血E、慢性感染性贫血 1273.患儿8个月,面色苍白,米糕喂养,有长期腹泻,血红蛋白55g/L,红细胞2.2×10/L,外周血片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空白区增大,.骨髓细胞增生活跃,以体积小的中、晚幼细胞增生为主,细胞外铁阴性,血清铁8.0μmol/L,应考虑为A高A.营养性缺铁性贫血B.营养性混合性贫血C.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D.溶血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1274.患者,男25岁,面色苍白,面肌震颤,红细胞2.1×10/L,血红蛋白70g/L,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大红细胞为主,血清维生素B12280μg/L,红细胞叶酸40μg/L,应考虑为B高A.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B.巨幼红细胞性贫血C.生理性贫血D.营养性混合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1275.母乳喂养小儿,10月龄,贫血外貌,腹泻3个月,红细胞3.2×10/L,血红蛋白105g/L,血片中见巨杆状粒细胞和粒细胞分叶过多,属何种贫血A中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B.单纯小细胞性贫血C.正常细胞性贫血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76.患者,女性,20岁,头昏乏力,两下肢有散在瘀斑,肝、脾未触及,血红蛋白45g/L,红细121212胞1.06×10/L,白细胞数2×10/L,中性30%,淋巴70%,血小板数25×10/L,骨髓增生 低下,巨核细胞未见,可能诊断是B中A.粒细胞减少症B.再生障碍性贫血C.恶性贫血D.白细胞不增加性白血病E溶血性贫血A3型题:(77-80题)(77-78题共用题干)女性,32岁,月经量增多,牙龈出血,伴头晕乏力1年。体查:贫血貌,双下肢有散12在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未扪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Hb65g/L,RBC2.13×10/L,99MCV82fl,MCHC33%,WBC3.1×10/L,N43%,L57%,Plt38×10/L;骨髓检查示巨核细胞减少,有核细胞分类计数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77.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B高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急性白血病D.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E.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78.该患者血常规关于红细胞的检测结果提示:A中A.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D.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E.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79-80题共用题干)女性,25岁,因头昏、乏力、发热7天来医院就诊。体查:巩膜黄染,贫血貌,余无异常。 129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56g/L,RBC2.0×10/L,WBC4.2×10/L,N70%,L26%,幼9稚细胞4%,Plt130×10/L,Ret18%。骨髓检查:增生明显活跃,以中晚幼红增生为主,粒:红=0.8:1,可见豪焦氏小体,嗜碱性点彩红细胞。79.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E高A.粒细胞减少症B.再生障碍性贫血C.恶性贫血D.白细胞不增加性白血病E.溶血性贫血80.尿常规检查出现那种改变?B中A.胆红素尿B.血红蛋白尿C.葡萄糖尿D.结晶尿E.脓尿B1型题:(81-108题)(81-83题共用备选答案)A.小红细胞B.大红细胞C.椭圆形红细胞D.靶形红细胞E.泪滴状红细胞81.骨髓纤维化可出现E中82.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时外周血可出现A中83.异常血红蛋白病时可出现D中(84-86题共用备选答案)A.巨幼细胞贫血B.缺铁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自身免疫性贫血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84.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A低85.属于溶血性贫血的疾病是D中 86.骨髓增殖性疾病E高(87-89题共用备选答案)A.伤寒杆菌感染B.急性溶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寄生虫感染E.慢性失血87.血液常规检测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B低88.全血细胞减少最常见于C中89.嗜酸拉细胞增多D低(90-92题共用备选答案)A.支气管哮喘B.流行性出血热C.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大面积烧伤E.系统性红斑狼疮90.血小板减少见于C低91.异性淋巴细胞增多见于B中92.中性粒细胞减少E中(93-95题共用备选答案)A.巨幼细胞贫血B.急性失血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溶血性贫血E.缺铁性贫血93.正常细胞均一性贫血B中94.小细胞非均一性贫血E中95.大细胞非均一性贫血A中(96-98题共用备选答案)A.淋巴细胞增多B.单核细胞增多C,极度核左移D.核右移E.嗜碱性粒细胞减少 96.流行性感冒可出现A低97.白血病可出现C中98.营养不良性贫血可出现D低(99-100题共用备选答案)A.自身免疫性溶血病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D.球形红细胞增多症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99.酸溶血试验有助于诊断E高100.抗人球蛋白试验有助子诊断A高(101-102题共用备选答案)A.急性溶血B.恶性肿瘤C.急性中毒D.急性失血E.放射性损伤101.血小板减少见于E中102.血沉增快见B低(103-105题共用备选答案)A.缺铁性贫血B.急性白血病C,肝硬化D.化脓性感染E.肺心病103.网织红细胞增多见于A中104.红细胞代偿性增加见于E中105.中性粒细胞中毒性改变见于D中(106-108题共用备选答案)A.POX染色B.PAS染色C.NAP染色D.ASD染色E.铁染色 10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反映的鉴别C高107.用于急性白血病类型鉴别的是A高108.用于红细胞系统疾病鉴别的是B高第三章血栓与止血检测【名词解释】1.出血时间:将皮肤刺破后,让血液自然流出到血液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称为出血时间。2.APTT:即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它是内源性凝血系统较为灵敏和最为常用的筛选试验。3.PT::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它是外源凝血系统较为灵敏和最为常用的筛选试验。4.凝血时间:静脉血放入试管中,观察自采血开始至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称为凝血时间。5.PTR:即为凝血酶原时间比值。是受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人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比值。6.INR:即为国际正常化比值。是PTR的ISI乘方值。7.一期止血缺陷:是指血小板缺陷所致出血病。8.二期止血缺陷:是指凝血因子缺陷或病理性抗凝物质存在所致的出血病。9.纤溶亢进:是指纤维蛋白(原)和某些凝血因子被纤溶酶降解所引起的出血。10. 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在凝血酶作用下,纤维蛋白原先后丢失纤维蛋白肽A和肽B,剩余的纤维蛋白单体可自行聚合成复合物,可溶解于尿素溶液,即为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11.DIC: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全身血管内微血栓的形成,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消耗了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并引起继发性纤溶亢进,造成临床血栓—出血综合症。【简答题】1.出血时间测定的临床意义?BT延长见于:①??血小板明显减少②??血小板功能异常③??严重缺乏血浆某些凝血因子,如vWD、DIC④??血管异常⑤药物干扰,如服用乙酰水杨酸、双嘧达莫等2.凝血因子检测的筛检试验包括哪些?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出血时间测定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3.APTT试验的临床意义?它是内源性凝血系统较为灵敏和最为常用的筛选试验。(1)APTT延长:见于因子Ⅻ、Ⅺ、Ⅸ、Ⅷ、Ⅹ、Ⅴ、Ⅱ、PK、HMWK和纤维蛋白原缺乏。是检测普通肝素和诊断狼疮抗凝物质的常用试验。(2)APTT缩短:血栓性疾病和血栓前状态,但灵敏度和特异度差。4.PT试验的临床意义? 它是外源凝血系统较为灵敏和最为常用的筛选试验。(1)PT延长见于①先天性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缺乏;②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异常凝血酶原增加等。(2)PT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如DIC早期、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多发性骨髓瘤等,但是敏感性和特异性差。(3)PTR及INR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国人的INR以2.0~2.5为宜。5.血浆纤维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急性感染、结缔组织病、急性肾炎等。(2)减低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等。6.一期止血缺陷筛检试验的选择和应用?选用血小板计数和出血时间作为筛检试验,根据筛检试验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1)BT和PLT都正常:见于正常人、单纯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及其他血管性紫癜。(2)BT延长PLT减少: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orSTP)。(3)BT延长PLT增多: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4)BT延长PLT正常:见于血小板无力症、VW病、贮存池病低(无) 纤维蛋白血症。7.二期止血缺陷筛检试验的选择和应用?选用APTT和PT作为筛检试验,根据筛检试验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1)APTT和PT都正常:见于正常人及因子ⅩⅢ缺乏症、获得性者可由严重肝病、恶性淋巴瘤、白血病AIHA和恶性贫血引起。(2)APTT延长,PT正常:见于血友病、因子Ⅺ缺乏症、血循环中有凝血因子抗体存在。(3)APTT正常,PT延长:见于遗传性或获得性因子Ⅶ缺乏症。(4)APTT和PT都延长:见于遗传性或获得性因子Ⅹ、Ⅴ、Ⅱ、Ⅰ缺乏症(获得者如DIC、肝病),以及使用肝素、口服抗凝剂等。8.纤溶亢进筛检试验的选择和应用?可选用FDPs和D-D作为筛检试验,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1)FDPs和D-D都正常:表示纤溶活性正常,出血与纤溶症无关。(2)FDPs阳性,D-D阴性:提示纤维蛋白原被降解,只见于原发性纤溶,在肝病、术后出血、重症DIC、纤溶初期、剧烈运动后及类风湿病中可见多是假阳性。(3)FDPs阴性,D-D阳性:提示纤维蛋白被降解,为继发性纤溶,见于DIC、动静脉血拴和溶栓治疗,FDP多是假阴性。(4)FDPs和D-D都阳性:提示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同时被降解,见于继发性纤溶,如DIC和溶栓治疗。出血性疾病止血异常的实验室初筛试【选择题】 A1型题:(1-40题)1.下列哪组疾病,出血时间测定正常B低A.特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血友病,缺铁性贫C.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功能障碍D.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血管性血友病E.再生障碍性贫血2.决定出血时间长短的因素是下列哪一项B中A.因子Ⅷ和Ⅻ减少B.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C.因子和Ⅱ减少D.因子XⅢ和Ⅻ减少E.因子Ⅺ和Ⅶ减少3.下列哪组检查结果符合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的诊断C中A.出血时间正常,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B.血小板计数正常,血块退缩良好,凝血时间正常C.血小板计数减少,血块退缩不良,出血时间延长D.纤维蛋白原减少,凝血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E.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4.血块收缩不良见于下列哪种疾病B低A.巨大血小板综合征B.血小板无力症C.血小板第3因子缺乏症D.血小板α颗粒缺乏症E.ITP5.下列哪一种物质是舒血管性的C高A.去甲肾上腺素B.血栓素A2(TXA2)C.前列环素(PGI2)D.纤维蛋白肽AE.凝血因子Ⅲ 6..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促止血物质是A高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B.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C.前列环素(PGI2)D.血栓调节蛋白(TM)E.凝血因子Ⅴ7.存在于血浆的凝血因子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中A.因子IB.因子ⅢC.因子VD.因子ⅦE.因子Ⅸ8.凝血第一阶段内源性途径涉及的凝血因子是C中A.因子ⅡB.因子I,XⅢC.Ⅻ,PK,HMWKD.Ⅲ,Ⅶ,VE.Ⅹ,Ⅴ9.下列哪项与血小板粘附功能有关C中A.β血小板球蛋白B.纤维蛋白原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肌球蛋白E.凝血因子Ⅻ10.下列哪一项是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凝血途径开始共同起作用的凝血因子D中A.因子ⅧB.因子VC.因子ⅦD.因子XE.因子Ⅲ11.内源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下列哪一个C低A.ⅧB.XC.ⅫD.XⅢE.Ⅲ12.从因子Ⅲ释放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是指C中A.外源凝血途径B.内源凝血途径C.外源凝血系统D.内源凝血系统E.共同途径13.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B中A.血管壁参与内源凝血途径B.血小板不参与凝血过程C.因子Ⅳ参与内源和外源凝血系统 D.血管壁参与外源凝血途径E.因子Ⅻ是内源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14.下列哪一凝血因子在转变为活化凝血因子过程中,不需Ca离子参与A中A.因子Ⅻ→ⅫaB.因子X→XaC.因子Ⅱ→ⅡaD.因子ⅪA→XⅢaE.因子Ⅸ→Ⅸa15.大多数凝血因子产生的部位在C低A.心脏B脾脏C.肝脏D.血管E.血小板16.血管壁健全具备下列条件,但不包括C中A.完好的内皮细胞B.足够的维生素C以合成内皮细胞间的粘合剂C.足够的凝血因子D.血管壁中弹力纤维保持良好的弹性及柔韧性E.血流中的血小板呈捅状分布以保持血管壁的完整性17.血浆中最重要的一种抗凝因子(由肝脏合成的单链糖蛋白)是D高A.a1一抗胰蛋白酶B.a2一巨球蛋白C.肝素D.抗凝血酶一ⅢE.蛋白C18.单独无抗凝作用,必须与抗凝血酶一Ⅲ结合才能发挥抗凝作用的是E高A.蛋白CB.蛋白SC.a1一抗胰蛋白酶D.a2一巨球蛋白E.肝素19.血浆中某种抗出血因子(vWF)缺乏所致的血小板粘附功能异常的疾病是E中A.坏血病B.A型血友病C.B型血友病D.败血症E.血管性血友病 20.下列哪种疾病不引起血小板减少A低A.过敏性紫癜B.再生障碍性贫血C.DICD.急性白血病E.严重感染21.下列哪项可使血小板增多D低A.急性白血病B.急性放射病C.药物中毒D.急性出血后E.感染22.出现血块退缩不良的是A中A.脾功能亢进B.阻塞性黄疽C.过敏性紫癜D.严重贫血E.脑血栓形成23.凝血因子Ⅷ缺乏,见于B高A.坏血病B.A型血友病C.B型血友病D.遗传性因子Ⅺ缺乏症E.血管性血友病24.为了解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的凝血状况,目前首选的指标是B低A.凝血时间测定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C.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E.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25.Plt(血小板计数)正常,BT(出血时间)延长,可能性最大的疾病是D中A.过敏性紫癫B.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C.白血病D.血小板无力症E.单纯性紫斑26.出血病人,血小板数量正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 最可能的疾病是C高A.血小板无力症B.血管性血友病C.遗传性因子Ⅶ缺乏症D.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综合征E.A型血友病27.毛细血管脆性试验不出现阳性的疾病是D高A.过敏性紫痛B.败血症C.血小板减少D.血友病E.血小板无力症28.可使出血时间延长的是D中A.慢性肝炎B.阻塞性黄疽C.维生素K缺乏D.再生障碍性贫血E.脾切除术后29.下列哪种疾病不引起出血时间延长C中A.DIC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维生素K缺乏D.维生素C缺乏E.脾功能亢进30.下列疾病中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疾病是A中A.DICB.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斑C.过敏性紫斑D.再生障碍性贫血E.脾功能亢进31.下列哪项凝血酶原时间不延长E中A.肝硬化B.阻塞性黄疽C.新生儿出血症D.DICE.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的疾病是A中A.B型血友病B.维生素C缺乏C.急性心肌梗死D.DIC早期E遗传性.Ⅶ因子缺乏 33.不参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是B中A.III因子B.VII因子C.X因子D.V因子E.XII因子34.对于发生出血症状,怀疑即发纤溶亢进,检测指标是:D中A.血常规B.出血时间C.APTTD.FDP测定E.PT35.正常止血过程决定于:A中A.血小板的质和量及血管壁正常B.皮肤的粘合性和凝血因子的正常C.血小板的质和量及血管壁、凝血因子正常D.血小板的质和量及凝血因子正常E.血小板的质和量、骨髓及凝血因子正常36.对凝血时间最有影响的因素是:C中A.血小板数量B.血小板功能C.血浆凝血因子D.血管壁弹性E.血管的收缩功能37.经反复检查血小板低于下列哪项数值方算作血小板减少:C低A.<400×109/LB.<150×109/LC.<100×109/LD.<50×109/LE.<10×109/L38.内源性凝血系统最常用的筛选实验是:D低A.出血时间(BT)测定B.凝血时间(CT)测定C.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E.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39..纤维蛋白原国际命名为:A低A.Ⅰ因子B.Ⅱ因子C.Ⅳ因子D.Ⅴ因子E.Ⅶ因子40.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生理功能是B中 A.促进血液凝固B.抑制血液凝固C.促进纤维蛋白溶解D.抑制纤维蛋白溶解E.对血液凝固没有影响B1型题:(41-49题)(41-42题共用备选答案)A.因子ⅫB.因子VC.因子ⅦD.因子XE.因子Ⅲ41.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凝血途径开始共同起作用的凝血因子(D)中42.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是(A)中(43-44题共用备选答案)A.过敏性紫癫B.血小板无力症C.遗传性因子Ⅶ缺乏症D.单纯性紫斑E.白血病43.Plt(血小板计数)正常,BT(出血时间)延长,最有可能的疾病是〔B)中44.Plt(血小板计数)正常,APTT正常,PT延长,最有可能的疾病是(C)中(45-46题共用备选答案)A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C血友病D.Ⅶ因子缺乏E.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凝血时间延长(C)高6.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D)中 (47-49题共用备选答案)A.血小板计数B.出血时间测定C.凝血时间测定D.血块收缩时间测定E.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47.主要检查凝血第一阶段内源性途径有无障碍(C)中48.主要检查凝血第一阶段外源性途径有无障碍(E)中49.血管璧与血小板相互作用的检验法是(B)高第四章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名词解释】1.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0.4L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17ml,称为少尿。2.血尿:尿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称为血尿。3.管型:有机物或无机物,如蛋白.细胞或结晶等成分,在肾小管和集合管内凝固聚合而形成的圆柱状结构物。4.隐血试验:指消化道少量出血,红细胞被消化破坏,粪便外观无异常改变,肉眼和显微镜均不能证实的出血,而采用化学方法可检测出有红细胞的化学试验。5.镜下血尿:指尿液外观变化不明显,而离心沉淀后进行镜检时能看到超过正常数量的红细胞。6.渗出液:由局部组织发炎引起的炎性积液,渗出是炎症病灶内血管中的液体成份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或体腔过程。7.精子活动率:是检测活动精子占精子总数的百分率。8.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是指脑脊液中蛋白明显增加而细胞数轻度增多。见于脊髓受压、蛛网膜下腔梗阻及脊髓肿瘤等。【简答题】1.尿蛋白产生的机制:(1)当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断裂或电荷屏障改变,使大量高.中.低分子量的蛋白质漏出,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出现于终尿中。(2)原尿中95%的蛋白质主要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当肾小管功能受损时,近端肾小管的重吸收障碍而出现蛋白尿。(3)血浆中小分子量蛋白质异常增多,经过肾小球滤过,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而出现在尿中。(4)肾髓袢升支及远曲小管起始部分分泌的T—H糖蛋白增加。2.病理性蛋白尿的种类(1)种类: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组织性蛋白尿,偶然性蛋白尿。3.如何鉴别穿刺是损伤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当脑脊液为红色时,如为穿刺损伤出血,在留取3管标本时,第1管为血性,以后2管颜色逐渐变浅,离心后红细胞全部沉于管底,上清液无色透明。如为蛛网膜下腔出血,3 管均为血性,离心后上清液为淡红色或黄色。4.阴道分泌物分几度?是如何划分的?分四度。是根据阴道分泌物中白细胞(脓细胞)、上皮细胞、阴道杆菌和杂菌的多少来划分的。清洁度杆菌球菌上皮细胞白细胞(脓)Ⅰ多量无Ⅱ少量少量Ⅲ极少多量Ⅳ无大量5.漏出液和渗出液鉴别要点:原因外观透明度比重凝固粘蛋白定性蛋白定量葡萄糖定量细胞计数细胞分类细菌学检查细胞学检查压力(kpa)外观定性定量葡萄糖氯化物细胞计数及分类细菌满视野0~5/HPF1/2视野5~15/HPF少量15~30/HPF无﹥30/HPF漏出液渗出液非炎症所致淡黄,浆液性透明或微浊.低于1.018不自凝阴性蛋白定量﹤25g/L与血糖接近6细胞数常﹤100×10/L细胞分类以淋巴间皮细胞为主阴性阴性炎症肿瘤化学物理刺激不定血性脓性乳糜性多混浊高于1.018 能自凝阳性﹥30g/L常低于血糖水平常﹥500×106/L急性炎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慢性炎症以淋巴细胞为主可找到病原菌可找到肿瘤细胞6.化脑、结脑和病脑的脑脊液特点正常人化脑结脑病脑0.69~1.76↑↑↑↑↑↑透明混浊脓性微浊毛玻璃样清晰或可有脓块静止有薄膜微浊(-)+++以上+~++++~++0.2-0.4↑↑↑↑↑2.5~4.5↓↓↓↓↓正常或稍高120~130↓↓↓正常0~8,显著↑数千中度↑数百轻度↑数十多为LC以N为主LC为主LC为主(-)(+)抗酸杆菌(+)(-)【论述题】1.尿红细胞形态变化机制及临床意义肾小球源性血尿,由于红细胞通过有病理改变的肾小球基底膜时,受到挤压损伤,其后在漫长的各段肾小管中受到不同PH和渗透压的影响,使红细胞出现不同形态。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主要指肾小球以下部位和泌尿通路上的出血,多因有关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不存在通过肾小球基膜裂孔,红细胞未受到上述过程的影响,因此形态正常。见于:(1)暂时性镜下血尿,如剧烈运动.急行军.冷水浴。(2)泌尿系统自身疾病:如泌尿系统各部位炎症.肿瘤.结核.结石等。(3)其他疾病: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ITP.血友病.再障等。【选择题】A1型题:(1-100题)1.下列哪项每日尿蛋白排出量大于3gB中A.直立性蛋白尿B.肾病综合征C.运动型蛋白尿D.肾盂肾炎E.烧伤2.尿淀粉酶在急性胰腺炎发作后可持续升高E中A.2dB.3dC.4dD.6dE.7d3.尿中何种细胞增多提示肾实质病变可能C高A.红细胞B.白细胞C.肾小管上皮细胞D.鳞状上皮细胞E.移形上皮细胞4.尿液出现何种管型多提示早期肾小球病变可能A高A.红细胞管型B.白细胞管型C.宽幅管型D.蜡样管型E.透明管型5.妊娠尿中,HCG浓度达到高峰的时间是E中A.1WB.2WC.4WD.5WE.10W6.粪便镜检,以白细胞、脓细胞为主,红细胞少而形态较完整,可见巨噬细胞,最可能为C低 A.急性肠炎B.慢性肠炎C.细菌性痢疾D.阿米巴痢疾E.溃疡性结肠炎7.临床判断消化道出血完全停止,最可靠实验指标结果是C低A.粪便镜检无红细胞B.无柏油样便C.粪便隐血试验阴性D.粪胆素试验阴性E.粪胆原试验阴性8.通过粪便检查可确定哪种疾病C中A.消化道恶性肿瘤B.消化道溃疡C.肠道寄生虫D.肝脏疾病E.消化不良9.粪便中可见最小的寄生虫卵是E中A.钩虫卵B.蛔虫卵C.鞭虫卵D.肺吸虫卵E.华支睾吸虫卵10.粪便外观呈白陶土色,主要见于B中A.消化道溃疡B.阻赛性黄疸C.胃癌D.服用铁剂、炭粉E.肠道寄生虫感染11.粪便检查,可作为细菌性痢疾诊断指标的细胞是D中A.中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C.上皮细胞D.巨噬细胞E.红细胞12.正常人粪便中不见下列哪种成分C低A.大肠杆菌B.脂肪滴C.肠粘膜上皮细胞D.肌肉纤维E.淀粉颗粒13.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最主要鉴别点是D中A.粪便外观B.粪便气味C.粪便量D.粪便中找到病原体E.巨噬细胞的量 14.不会引起低比重尿疾病是C低A.尿崩症B.蛋白质营养不良C.糖尿病D.肾盂肾炎E.慢性肾小球肾炎15.无尿是指每日尿量不超过B低A.17mlB.100mlC.400mlD.2000mlE.25000ml16.不属于血糖正常糖尿情况是B中A.家族性肾性糖尿B.甲状腺功能亢进C.慢性肾小球肾炎D.肾病综合征E.妊娠后期17.下列不属于正常人尿液检查结果的是D低A.RBC0~1/HPB.WBC1~3/HPC.透明管型偶见/HPD.颗粒管型0~1/HPE.上皮细胞0~1/HP18.在正常尿液中肾小管上皮细胞C低A.不可见B.少见C.极为少见D.<5个/HPFE.>5个/HPF19.“镜下血尿”是指红细胞每高倍视野A中A.超过3个B.超过5个C.超过8个D.超过10个E.超过15个20.正常尿液中的白细胞主要是A低A.中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C.单核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21.尿液检查一般须在多少时间内完成A低A.2hB.6hC.8hD.12hE.24h 22.检查蛲虫病首先方法是C中A.粪便直接涂片法B.粪便饱和盐水浮聚法C.肛门拭子法D.粪便直接找成虫法E.涂片染色法23.粪便脂肪痢引起的原因A中A.小肠吸收脂肪功能不好B.肝功能不好C.胆囊阻塞D.肾功能不好E.肺炎24.沥青便不是由下列何种原因引起A中A.钡剂B.铁剂C.吃草莓或动物血D.上消化道出血E.肿瘤25.上消化道出血量至少多少才能使大便变黑A高A.50-80mlB.100mlC.150mlD.500mlE.200ml26.直肠癌病人出血,粪便颜色为C低A.蓝绿色B.紫色C.红色D.黄色E.白色27.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正常,空腹尿糖阳性,应考虑C中A.嗜铬细胞瘤B.库欣综合症C.家族性糖尿D.甲状腺功能亢进E.垂体前叶功能亢进28.因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血糖增高而出现糖尿的是E高A.嗜铬细胞瘤B.库欣综合症C.家族性糖尿D.甲状腺功能亢进E.垂体前叶功能亢进29.蛋白尿是指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大于C中A.50mg/24hB.100mg/24hC.150mg/24hD.200mg/24hE.250mg/24h 30.肝细胞性与完全胆汁淤滞性黄疸的共同特点是B高A.尿液颜色变浅B.尿胆红素阳性C.尿胆原阳性D.尿胆素阳性E.粪胆原正常31.在反应肝细胞早期损伤方面较敏感的是D高A.尿糖B.尿蛋白C.尿胆红素D.尿胆原E.尿胆素32.hCG结果阴性的是A中A.死胎B.葡萄胎C.正常妊娠D.绒毛癌E.畸胎瘤33.形成肾小球性蛋白尿的因素不包括E低A.感染B.毒素C.代谢D.免疫E.外伤34.有关肾小球蛋白尿形成机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A.蛋白质摄入增多B.肾小球通透性增强C.肾小球毛细血管破裂D.肾小球滤过么网孔增大E.肾小球滤过么电荷屏障受损35.提示慢性肾炎晚期预后不良的是D高A.细胞管型B.颗粒管型C.蜡样管型D.宽大管型E.脂肪管型36.出现鲜红色血样便,最可能的诊断是D低A.十二指肠球部溃疡B.胃癌C.胃溃疡D.直肠癌E.食道出血37.柏油样便可见于C低A.细菌性痢疾B.肛裂C.胃出血D.阿米巴痢疾E.门脉出血38.霍乱粪便为B中A.溏便B.米泔样便C.粘性粪便D.血样便E.稀糊样便39.细菌性痢疾粪便的特点是D中 A.鲜红色样便B.粪便表面附有大量粘液C.脓血便D.以粘液及脓细胞为主E.冻状样便40.伪膜性肠炎粪便的特征通常是C高A.乳块状B.稀糊状C.水样便D.灰白色粘液E.黑墨样41.白陶土样便可见于D中A.下消化道出血B.有胆绿素C.有胆红素D.胆道堵塞E.粪卟啉增多42.粪便产生酸臭味可见于E中A.大量进食肉类B.胰腺癌C.慢性肠炎D.结肠溃疡E.糖和脂肪吸收不良43.乳儿肠炎患者的粪便可能是C中A.黄色B.浅黄色C.绿色D.白色E.黑色44.婴儿消化不良的粪便常是B中A.鲜红色B.凝块状C.灰白色粘液便D.糊状便E.白陶土样便45.可能是脂肪泻的是B中A.红色粪便B.灰白色有酸臭味C.暗红色有恶臭味D.果酱样有腥味E.黑色46.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应怀疑A中A.消化道恶性肿瘤B.消化性溃疡C流行性出血热D急性胃粘膜病变E.溃疡性结肠炎47.急性肾小球肾炎镜下最常见的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