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鱼实用养殖技术(三)

虹鳟鱼实用养殖技术(三)

ID:12940345

大小:2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9

虹鳟鱼实用养殖技术(三)_第1页
虹鳟鱼实用养殖技术(三)_第2页
虹鳟鱼实用养殖技术(三)_第3页
资源描述:

《虹鳟鱼实用养殖技术(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虹鳟鱼实用养殖技术(三)四、发眼卵、孵出仔鱼的管理及水质要求1.发眼卵的管理(1)温度发眼卵孵化的最适温度为9℃,因此应控制温度在7~13℃。(23)氧气发眼卵耗氧较多,即使短时间停水,也会因过于密集而造成缺氧窒息,因此孵化期间必须保证流水的供给,装运时务必带水操作。(3)光线卵对光线照射的抵抗力很弱,明亮光线照射数小时就会致死,因此应采取相应的避光措施。(4)振动在孵化的整个过程中应保持安静,防止一切噪音的干扰及搬动时的振动。虽然发眼卵对振动的抵抗力已相对增强,但是仍应防止过于强烈的振动。2.孵出仔鱼

2、的管理及水质(1)孵出仔鱼的管理3受精卵孵至220个度日以后,及时转入平列槽中孵化,容卵量以槽底平铺1-2层为佳。每万粒卵的注水量为每分钟8~10升。及时清除死卵。当槽内鱼卵开始出现破膜仔鱼时,应加强检查,及时清除卵皮和死苗,注意饲育环境的清洁卫生,经常刷洗槽孔,保持水流畅通。刚孵化出来的仔鱼体质嫩弱,体色很淡,具有卵黄囊,伏卧于槽底,体长15毫米,靠吸收卵黄囊的营养继续发育,经16~20天后,卵黄囊逐渐吸收,体表黑色素增多,游动能力增强。此时若平列槽不够使用,可移入无直射光的稚鱼池中继续吸收卵黄囊,使空出的平列

3、槽继续放入即将出膜的发眼卵,周而复始循环使用。  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虹鳟称呼如下:孵出至上浮,称为仔鱼;上浮至摄饵,称为上浮稚鱼;摄食至5个月龄左右(体重10克左右),称为稚鱼;5个月龄至周年,称为当年鱼;1~2周年,称为一龄鱼。(2)水质控制孵化用水要求水质澄清,无杂质和悬浮物,水温适宜。孵化最适水温为9℃,适温范围为7~13℃,低于此范围孵化日数延长,且孵化效果不好;高于此范围,孵化发眼率降低,畸形仔鱼增多。孵化用水要求溶解氧充足。在水温10℃下每10万粒受精卵每小时耗氧量为260毫克,每10万粒发眼卵每小时耗

4、氧量为440毫克。孵出后耗氧量急剧增加,约为发眼卵的2~3倍。孵化时水中溶氧过少,受精卵的发育发生障碍,孵化日数延长,孵出的仔鱼个体规格小。孵化用水的溶氧量应高于6.5毫克/升。(3)疾病预防受精卵孵化期间,主要是预防水霉病,通常使用250毫克/升的甲醛溶液,每天流水消毒1小时,或者用1%~3%食盐水浸洗20分钟;也可用亚甲基兰每立方米水体2~33克匀洒;通过消毒可增加卵膜的硬度,同时能抑制水霉菌的着生和细菌的生长,减少水霉菌和卵膜破裂的危害,保持良好的孵化环境,这是提高鱼卵孵化率的有效方法。在卵黄囊仔鱼期,尽量避

5、免使用药物预防疾病,因为这期间仔鱼体质比较纤弱。对于水质受到浑水侵袭的情况,要针对细菌性烂鳍和烂鳃进行预防,如使用化学纯的硫酸铜500毫克/升,浸泡30秒,避免使用金属容器。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