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简要回顾与评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简要回顾与评述

ID:12996699

大小:162.5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7-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简要回顾与评述_第1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简要回顾与评述_第2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简要回顾与评述_第3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简要回顾与评述_第4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简要回顾与评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简要回顾与评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简要回顾与评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简要回顾与评述周守华大纲一、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发展脉络简述二、21世纪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现状三、当前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主要特点、问题及建议主要参考文献前言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史。基于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研究视角,不同学者对30余年来的会计研究演进历史,有不同的认识。为分析方便,我们以年代进行自然分期,按照各个阶段的时代背景和会计改革发展需要,以及不同阶段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简要回顾30余年来的会计研究,并对21世纪以来的会计研究现状进行初

2、步探讨。一、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简述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以后,葛家澍教授发表“必须替借贷记账法恢复名誉”一文,打响会计界“拨乱反正”的第一枪。同期,随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配合加强经济核算的形势需要,吴水澎(1978)等开始会计与经济核算制的研究。1979年底1980年初,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会计研究》创刊,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理论界对会计本质、属性、对象、职能、记账方法以及会计理论体系结构等一些会计基础理论的展开了深入讨论,形成了一系列代表性观点,成果丰硕。(一)改革开放—80年代的会

3、计理论研究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由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会计才宣告建立。理论界从最基本的会计属性、内涵、职能等,到会计与经济效益提高、会计制度与准则制定、责任会计等,展开了全方位的探索、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包括:会计本质、科学属性、职能、对象、记账方法、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会计与经济效益、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1.会计本质的研究这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最为热烈的问题之一。在1978年以前,“会计工具论”或“方法论”作为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成为学术界对会计本质认识的主导观点。1978年以后,会计界仍有学者坚

4、持“会计工具论”或“方法论”(上海财经学院工业会计教研室,1978;顾准,1979),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会计理论界相继形成了“信息系统论”和“管理活动论”两种新的主流认识。余绪缨、葛家澍、杨纪琬、闫达五等对这两种观点的形成具有特殊贡献。2.会计科学属性的研究这一讨论主要围绕会计是否具有阶级性展开。第一种观点认为,会计属于生产力范畴、会计学是经济学中的一门应用科学或会计学是一门方法性的学科,没有阶级性(王文龙,1979;余绪缨,1980)。第二种观点认为,会计具有两重性(李天民,1980;杨纪琬、阎达五,1980)。第三种观点认为,会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李宝震,19

5、80;)。经过争论,大部分学者认为会计是带有阶级色彩的一门经济管理科学(娄尔行,1980)。因此,西方会计理论与方法中的科学成份,完全可以为我所用,但要结合我国国情,不能生搬硬套。关于会计属性的讨论,是对建国初期否定会计技术性的否定,也是对会计领域中极左思潮的一次拨乱反正。3.会计职能的研究关于会计职能的探讨,出现了会计“一职能论”、“二职能论”(顾准,1979;葛家澍、唐予华,1983;杨纪琬,1985)、“三职能论”(娄尔行等,1984)、“四职能论”(徐政旦,1980)、“五职能论”(许亚湖,1988)、“六职能论”(李天民,1983;黄逸峰,1984)等多种思想

6、认识。会计职能的讨论可以看作会计本质问题讨论的继续,对会计职能的认识由单一反映职能向参与经营决策等职能的升华,比较全面地概括了现代会计的作用。4.会计对象的研究主要观点有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各类会计有各自的对象,但没有共同的对象,财产、经费收支均可成为会计的对象(顾准,1983)。第二种观点认为,会计的对象是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在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可以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赵玉珉、黄代民,1982)。第三种观点运用马克思主义资本循环的理论,将社会主义会计的对象概括为资金运动(葛家澍,1986)。20世纪80年代后期,又相继出现了会计要素概念,使得在会计对象问题上的讨

7、论更为具体。会计对象的资金运动论,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会计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会计学的一个创新,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对我国会计理论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5.记账方法的讨论“必须替借贷记账法恢复名誉”一文的发表(葛家澍,1978),引发了记账方法的大讨论,争论的焦点是记账方法有无阶级性。经过讨论,会计界逐步倾向于记账方法无阶级性,即记账方法本身只是记录经济业务的手段,在各种社会制度中都可以通用,借贷记账法也完全可应用于我国经济实践。这一讨论为后来借贷记账法的全面推行奠定了基础。6.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研究适应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