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唯识学的三性思想

略论唯识学的三性思想

ID:13116390

大小:7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0

略论唯识学的三性思想_第1页
略论唯识学的三性思想_第2页
略论唯识学的三性思想_第3页
略论唯识学的三性思想_第4页
略论唯识学的三性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略论唯识学的三性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略论唯识学的三性思想宗承法师在印度主导大乘佛教思想的有二个学派:一是中观学派,以龙树、提婆的思想为主;研究客观世界,提出八不中道,以悟缘起证入性空为目的。二是唯识学派,以无着及世亲的思想为主,研究主观真理,提出三性三无性思想,以断遍计、了依他、证圆成为目的。「唯识」,就是不离开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一切都是识的产物。每个人都有主观能动性,在精神和思想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见闻觉知,就是主观能动性缘起变化的一种作用。我们生存在现实的世间里,常觉得山河大地,森罗万象宛然呈现在自己的面前,但这却无一不是自心上所现起的似境影像而已,「世界是意识的表象」,我们根本亲缘不到事物

2、的真实特征,只是内心自变自缘。因此,唯识学主张「唯识所现,心外无境」。人一看到「心外无境」,马上就产生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佛教讲「唯心」是否定客观存在。其实不然。佛教不重视客观世界,但不否定客观世界。因为客观世界不能直接帮助我们解脱生死的人生大问题。了脱生死,证入涅盘,全凭自心修习,要靠主观能动性不断去努力,才能证到涅盘胜境。客观世界是我们的共相,是大家共同生活的埸所,提供每一个人一期生命果报体的资生物具。根据缘起性空的原理,客观世界也是众缘和合而成,剎那生灭,迁流不住,当体即空。正如《金刚经》所说:「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

3、相」。经文中之「一合相」就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根本就没有单一存在不变的个体,所以是缘起而性空。只因人们迷不知此理,对缘生如幻的现象界产生一种实有的观念,以为是离识而有,驱役自心,随外境而转,光凭自己的见闻觉知,攀缘一切妄境,将之坚执为实有,劳虑飘绵,造诸业因,受大苦恼。佛陀大悲,怜此妄例,授予唯识中道之教,启迪人们善观现象界的事事物物,以便好好地去体认万法唯识的缘生妙理,而达缘妄不执,自净其意。唯识宗为了显扬唯识正理,用「事心」来直谈一切法唯识,并以此表诠内界心识的真理,把事物染净,真妄等性相,都归于人的认识思想范畴。从唯识自性缘起说来看,理解诸法实相,就要详辨三性

4、。对实相的认识,亦即是对三性的认识。因此,三性是法相唯识学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和基本理论。我们若依此三性的基本原理,就可了知唯识的真实旨归,实在于趣道证灭,直下究真。一、事物的迷妄性───遍计所执1.遍计所执性的名义遍计是普遍计度义,依护法的学说,可分四种:(1)遍而非计──无漏和有漏善识(2)计而非遍──有漏的第七识(3)非遍非计──前五识和第八识(4)亦遍亦计──有漏染污的第六识所执是指所缘的对象。性是本质的意思。人们对因缘所生的一切事物,只是看到浮现于主观意识上的虚妄影像,见不到它本来的真相,如《解深密经》说:「此中无有少法而能见少法」。不了解形形色色的影像是唯

5、识所变的,却把它执为心外实有的,而起种种的实我实法的差别。所以《成唯识论》说:「或复内识转似外境,我法分别熏习力故,诸识生时变似我法,此我法相,虽在内识,而由分别似外境相」。文中的「由分别似外境相」与《摄论》「谓于无义唯有识中似义显现」的意思相吻合,都是指出遍计所执在主观上的产生和作用。因为虚妄分别心现起时,就在这「无义唯有识中」,出现种种的似外分别相。这种「似义」──似外境相,就是遍计所执。然而,此「似外境相」毕竟是「无义」的,只不过是主观迷情上的执相罢了,所以叫做当情现相,而无实体。《唯识三十论》说:「此遍计所执,自性无所有」。因此,这种遍计所执相只是在凡情分

6、别上才有,在真理上是没有的,「情有理无」,如龟毛兔角,是体性都无之法。2.遍计执的生起常识上的现象界,是由主观认识所立的妄执现象,所谓「执念生起,即成迷界」。那么,这种妄执现象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一般来说,都是众生俱生的我法分别熏习力量的缘故,导致遍计执的产生,这只能作为间接的理由。作为直接原因的,起决定因素的即是假名。不真实的东西叫做假,假由名而来,名谓「即于相所有增语」,为言说所依的名字。因相立名,因名表相,二者是相关互联的。既然相是因名而显,名是依相而生。那么,因相立名,名是假名,因名表相,相非真相。假名假相本是依他缘而起,并无实体,均由主观能动性虚构出来的东

7、西,名不符实,所以契经中说「以名分别法,法不称于名」,如口中说火,火并没烧到自己的嘴巴,可见名与法是不相称的,也是事物根本没有的东西。不过人们对这种现象缺乏真知灼见,妄执有实在的名或相。从相上来说,执有实在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及世间的种种相;在名上看,见雨呼为雨,见雪呼为雪等世间上的种种名字,直接加于外境之上。像这样把似有无实的东西,驾驭于事物之上,执为实有就是遍计执。再进一步探其妄执的根源,实由现生的「一念」妄分别,所以遍计执也可说是由妄分别而生。如《显扬圣教论》说「此遍计执,由妄分别故生」。因此,我们之会迷执于现象界,认为现象界是实在的,这都是由妄分别

8、所致。对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