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摄影入门宝典

单反摄影入门宝典

ID:13573981

大小:3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3

上传者:U-3745
单反摄影入门宝典_第1页
单反摄影入门宝典_第2页
单反摄影入门宝典_第3页
单反摄影入门宝典_第4页
资源描述:

《单反摄影入门宝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摄影的基本知识  (1)顺光  从照相机背后而来,正面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顺光”。“顺光”照明的特点是:被摄对象绝大部分都直接受光,阴影面积不大,对象的影调比较明朗。这种光线形成的明暗反差较弱,对象的立体感主要不能靠照明光线反映出来,而是由本身的起伏表现出来。因此立体感较弱。  (2)前侧光  从照相机左后方或右后方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前侧光”。受光的对象大部分都会受光,产生的亮面大,所以影调也较明亮,对象不受光而产生阴影的面积也不会太大,但已可以表现出对象的明暗分布和立体形态。这类光线既可保留比较明快的影调,又可以展现被摄对象的立体形态。  (3)侧光  来自照相机左侧或右侧的光线叫做“侧光”。它会使被摄对象的一半受光,而另一半则处于阴影中,有利于表现对象的起伏状态。  由于“侧光”照明使对象的阴影面积增大,因此画面的影调不亮不暗,明暗参半,不及由“顺光”和“前侧光”产生的那样明快,但亦不会太阴沉。立体形态表现会较好。  (4)侧逆光  来自照相机的左前方或右前方的光线叫做“侧逆光”。它令对象产生小部分受光面和大部分的阴影面,所以影调会较阴沉。这种照明方法在对象上产生的立体感会比“顺光”的好一些,但仍然偏弱。  (5)逆光  “逆光”是由被摄对象背后射来,正面射向照相机的光线。被摄对象绝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因光线的对比较弱,所以立体感也较弱,影调比较阴沉。可是,“逆光”可以用来勾画物体的侧影和轮廓,还可以突现物体的质感和形状,清楚地展示对象的线条。在明朗的天气下使用“逆光”更会创造出一种强烈的反差。  (6)顶光  光线由被摄对象上方而来的谓之“顶光”。日正当中的太阳光便是一个好例子。“顶光”常会在被摄对象上造成强大的阴影,若用于人像摄影,则人脸部的鼻下、眼眶、颚下等处会形成浓黑的阴影。  (7)底光  “底光”的光源位于被摄物的下方。这种光线在日常生活经验中较少见,故有怪异和戏剧性的效果,在一般摄影场合应用较少。3、构图的“三分法”  “三分法”是由希腊的数学家提出来的。摄影者将其运用在照片的构图上,往往可以拍出很多和谐悦目的照片。具体做法是:用两条直线和两条横线将画面平均分为9个同样大小的方格。拍摄时将主题放在直线和横线的交叉点上。  “三分法”可以应用在任何人物和景物的摄影上。四、光圈、快门、对焦、景深  曝光的控制主要取决于光圈的大小和快门的速度。要学会手动拍摄就必须学会光圈与快门的设定配合。3 1、曝光量与光圈的关系  光圈是照相机镜头中可以改变大小的孔洞。它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量。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光圈开得越大,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就越多。  光圈的数值通常用f-stop值来表示,要注意的是:f-stop值越大,光圈开得反而越小。例如:f16的光圈就比f8的光圈小。  在快门速度不变时,光圈的大小决定了相片的明暗。光圈太大,曝光会过度,照片就会白茫茫一片。光圈太小,曝光会不足,照片就会是黑漆漆的。2、曝光量与快门的关系  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的闸门。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快门速度越高,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就越少。反之亦然。它相当于开窗子时间的长短。  光圈与快门都可以控制曝光量,它们的组合是控制曝光量的主要因素,并互相影响着。如果将光圈收小一级(例如由f4收小至f5.6),将快门速度调慢一倍(例如由160减至130),它们的曝光量是一样的。3、对焦的重要性  对焦是指将镜头对准被拍摄对象后,调整镜头的焦距,使图像变得最清晰的过程。只有对焦正确图像才可能清晰,否则图像就是模糊的。4、景深与光圈、距离、焦距的关系  景深的“景”是指我们要拍摄的景物,“深”就是清晰度的纵深范围。当镜头对焦于拍摄目标时,这一点对应在CCD感光元件上能清晰成像。它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能被记录得较为清晰,这个范围就是景深。  景深越大,纵深景物的清晰范围也就越大。景深越小,纵深景物的清晰范围也就越小。影响景深的三大要素是:  (1)光圈:在镜头焦距及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反之亦然。  (2)距离:在镜头焦距及光圈不变的情况下,越接近拍摄的目标,景深越小,越远离拍摄的目标,景深越大。  (3)焦距:在距离及光圈不变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大。即短焦镜头的景深大,长焦镜头的景深小。光圈和快门的技巧光圈中心开口的大小代表光圈的数值,通常用F+数值来表示。数值愈小,孔径的开口愈大,进光量愈多,反之进光量愈少。通常在拍摄时所说的“开大光圈”,是指把光圈的数值调小,把光孔开大的意思,如从F5.6调大一级到F4、或二级到F2.8等。同样,“关小光圈”,是指把光圈的数值调大,把光孔关小的意思,如从F5.6关小一级到F8、或二级到F11等。这种习惯上的说法是和镜头上所标示的光圈数值正好相反的,注意不要弄错。d`Pe´"bbs.sm1949.comUîðëÂqÇ3 在快门速度的标示序列中可以看到,如1/4、1/8、1/15、1/30、1/60、1/125等。不难看出,它们之间是倍数关系,是指几分之一秒的曝光时间。譬如说,1/30秒是1/60秒的两倍时间,而通过快门的光量也是两倍。反过来1/30秒是1/15秒的二分之一时间,而通过快门的光量也是倍减。光圈和快门是调整和控制曝光量的装置,它们是倍增或是倍减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来得到相同的曝光量。例如说,光圈F8、1/30秒为正确曝光值时,如果用光圈F5.6、1/60秒,或是F11、1/15秒来组合,它们所得到的曝光量也是一样的。这样,摄影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来选择光和快门速度。d`Pe´"bbs.sm1949.comUîðëÂqÇ光圈和景深有密切的关系,因为通过调整光圈的大小可以直接控制景深。景深是指在镜头聚焦调节中,所能清晰成像的最远部分和最近部分之间的距离。光圈的孔径最大(F值最小)时景深最小,孔径最小(F值最大)时景深最大。d`Pe´"bbs.sm1949.comUîðëÂqÇd`Pe´"bbs.sm1949.comUîðëÂqÇ当我们知道光圈不但能控制光量,而且还能控制景深时,在摄影表现中,便可以有效地利用它。在实际拍摄中,譬如以开大光圈,选用小景深,就能从距离不同的诸多物体中突出某一物体,使它能够得到强调,而它的前后的景物便不在清晰的焦点之内,从而避免喧宾夺主的现象。另一方面,如果收小光圈,选用大景深,这时照片中的前后景物都将控制在清晰的焦点之下,相片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和细节。d`Pe´"bbs.sm1949.comUîðëÂqÇ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中,一般不论光圈的实际设置值为多少,为了方便取景对焦,通常镜头总是在最大光圈的情况下取景和对焦的,只是在拍摄曝光时光圈才自动处于设置值。d`Pe´"bbs.sm1949.comUîðëÂqÇd`Pe´"bbs.sm1949.comUîðëÂqÇ收小光圈有利于增加景深,但并不是拍摄时把光圈收得越小越好,如果孔径太小,镜头会产生衍射现象,影像的细节会受到影响而变得模糊。事实上,对于大多数照相机镜头来说,从最大光圈收2~3挡,也就是F8左右为最佳光圈孔径值.同光圈一样,快门除了能调整和控制曝光量之外,还能控制被摄体的清晰度。因为快门速度越快,通过镜头的光线(影像)在胶片上停留的时间越短,因此能够把瞬间的动作记录下来。相反,快门速度越慢时,光线(影像)在胶片上停留的时间越长,移动中的被摄体就会留下流动的影像,这也是摄影中表现动感的一种独特方法之一。浅谈[人像]摄影技巧¼?°ÞVèJ!bbs.sm1949.comê¦*¾âf°b  拍摄时要确保精确的对焦和曝光。¼?°ÞVèJ!bbs.sm1949.comê¦*¾âf°b¼?°ÞVèJ!bbs.sm1949.comê¦*¾âf°b3   人们在欣赏一幅人像作品时,会很自然地先去关注人物的眼睛,因此让焦点精确聚焦于人物的眼睛也是人像摄影的铁则。进行正面拍摄时,可以同时对焦于两只眼睛;若是采用侧面拍摄,原则上对焦于靠近相机一侧的眼睛。一般在进行人像摄影时都会虚化背景以突出主体,因此景深都较浅,可以采用手动对焦方式对人物眼睛进行精确对焦。    2.1光圈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是下一级的一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一倍。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2.3景深景深越浅,那么背景和前景,就越模糊。这就是著名的“人物清晰,背景模糊”的效果。光圈(的F值)越小,景深越浅,效果就看起来越讨好2.4快门速度,曝光一般相机上面快门的组合就是: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1/10001/2000越大值的快门进光时间越长,相对的让底片接受光量的大小就会越多,快门跟光圈组合搭配起来,就是每一次我们拍摄底片曝光组合。ISO的概念十分简单,指的是成像的质量。ISO值越高,颗粒越大,质量越差。佳能的定焦头比较普遍的有两个,一个是50mmF1.8,“虚化背景“的拍摄方法  背景影像的虚实,取决于以下几个主要因素:镜头焦距的长短,光圈的大小,背景器物距离主体物的远近等。镜头焦距越长,光圈开得越大,背景器物距离主体物越远,背景影像就越虚化;反之,背景影像的虚化程度就比较小,甚至不虚化。    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