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水杨酸的合成综述

乙酰水杨酸的合成综述

ID:13681013

大小:3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3

乙酰水杨酸的合成综述_第1页
乙酰水杨酸的合成综述_第2页
乙酰水杨酸的合成综述_第3页
乙酰水杨酸的合成综述_第4页
乙酰水杨酸的合成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乙酰水杨酸的合成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乙酰水杨酸合成综述课程名:有机合成原理学号:061120132姓名:胡建军完成日期:2013年11月30日5摘要乙酰水杨酸又称阿司匹林,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和抗风湿类药,近年来它的新用途不断被发现,作为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乙酰水杨酸通常以水杨酸和乙酸酐反应来合成,用浓硫酸或浓磷酸作催化剂。该方法需加热搅拌1.5~2h,反应速率较慢,产率仅为74.0%~80.0%,且易发生水杨酸双分子脱水生成其酸酐的副反应,使用的浓酸催化剂对生产设备也有较强的腐蚀性。文献也有以固体氢氧化

2、钠、无水碳酸钠作催化剂的报道,但此类催化剂催化效果均欠佳,因而寻找新的催化剂已成为人们研究的新课题[1]。关键字:乙酰水杨酸合成现状综述引言基于传统乙酰水杨酸和合成的不利因素,笔者对乙酰水杨酸的合成的现状通过查阅各类期刊文献进行总结后进行整理成此文,以供读者参考,文中主要讲诉并讨论了以下几种目前还正在研究中的合成方法:1.超声辐射分子碘催化乙酰水杨酸。2.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3.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4.稀土氯化物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v超声辐射分子碘催化合成5超声波作为一种新的能量形式,用

3、于有机合成诱发反应的发生,不仅可以改善反应条件、加快反应速度和提高反应产率,还可以使一些常规不能进行或很难进行的反应得以顺利进行。同时反应条件简单,无污染环境,对设备的要求也比较低,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本法以碘分子为催化剂,在一定功率的超声波下催化水杨酸和乙酸酐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其中研究人员分别对超声辐射时间,超声输出功率,原料的配比,和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最终他们得出结论认为在乙酸酐:水杨酸:催化剂=100:50:1,超声功率300w,时间为15min时具有较高的产率[1]。研究中所

4、采用的控制变量法得出的结论也令人可信,但是仔细观察还是会发现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对超声输出功率进行研究的时候选择的超声辐射时间是有上一次研究中的得出的最佳时间,但是可想而知的是每一个功率应该有可能对应了一个最佳的超声时间,而研究功率的时候限定死了超声时间是不是显得有点不够严谨?与此法类同的是刘鸿等人选择的是在微波中利用分子筛作为催化剂催化反应的进行[5],两者相比的共同之处在于看中了分子催化剂的高比表面积以及超声和微波提供的高效率环境,都取得了较好的结果。v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对甲苯磺酸是一种固体有机酸,经济

5、、易得,保管、运输、使用方便、安全,采用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对乙酰水杨酸的合成进行研究,本法以一定比例的水杨酸和乙酸酐以及定量的对甲苯磺酸进行反应,以正交实验法研究对甲苯磺酸对该反应的催化作用,研究的影响因素为反应物比例,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最终认为乙酸酐:水杨酸=2:1,反应温度为65-75℃,反应时间为20min时有较好的收率[2]。实验结果表明对甲苯磺酸具有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好,操作方便,污染少等显著优点。实验中还采用了比较实际和高效的正交实验法,大大的简化了对变量的实验量,同时还使实验数据具有比较高的

6、代表性。但由于正交实验法带来的不足之处,需要对得出的结论进行进一步的小范围内的验证,才可以使实验结果更加具有可信度。同时,如果增加对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的研究,也对实验最终得出的结果有着锦上添花的效果。v杂多酸催化合成杂多酸是一种新型环境友好的绿色催化剂,其中硅钨酸性质稳定且酸性较强,作为酸性催化剂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反应条件温和,腐蚀性小等优点。本法使用杂多酸为催化剂催化乙酰水杨酸合成的反应。实验中,首先利用活性炭制得负载型的杂多酸,再以此负载型杂多酸进行了乙酰水杨酸的催化反应,同时还研究了催化剂用量,

7、反应物配比,反应时间和温度对催化的影响,与此还进行了对于催化剂重复使用性的研究,最终得出在水杨酸:乙酸酐=1:1.5,催化剂用量为水杨酸质量5%,在71-75℃中反应15min具有较高的收率[3]5。实验中对影响反应的因素考虑周全,实验方法也是十分的科学严谨,在检验产物的时候不仅精确的检测了产物的存在,而且对其他副产物的排除实验也做得非常到位。实验最后还对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进行了研究,也是考虑的十分周全。实验者还通过实验来构想了此催化剂的反应机理,也可为读者提供借鉴作用。此法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如果能

8、够进一步的对于更大剂量的反应进行研究,那么应用于实际生产也就并不遥远了。在关于杂多酸的催化反应方面,Fatemeh等人则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在微观上去解释了该催化剂高效的原因,同时还研究了负载型和非负载型的性能差异(包括负载量的大小)以及其微观解释,他们认为有较多的氢离子和多聚结构对反应有着促进作用,还通过实验发现了不同的杂多酸具有不同的催化性能,认为钼杂多酸具有较好的催化能力[6]。v稀土氯化物催化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