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魏晋时期以陶渊明为代表的隐士文化_0

浅谈魏晋时期以陶渊明为代表的隐士文化_0

ID:13707061

大小:358.50 KB

页数:236页

时间:2018-07-24

浅谈魏晋时期以陶渊明为代表的隐士文化_0_第1页
浅谈魏晋时期以陶渊明为代表的隐士文化_0_第2页
浅谈魏晋时期以陶渊明为代表的隐士文化_0_第3页
浅谈魏晋时期以陶渊明为代表的隐士文化_0_第4页
浅谈魏晋时期以陶渊明为代表的隐士文化_0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魏晋时期以陶渊明为代表的隐士文化_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魏晋时期以陶渊明为代表的隐士文化1、相关定义1.1、隐士的定义关于隐士,荀子曾写道:”古之所谓处士者,德盛者也,能静者也,修正者也,知命者也,箸是者也。”?这种说法主要是以隐士道德高尚为特征论述的。而《辞海》将隐士简单的定义为”隐居不仕的人”,②这当是从隐士的外在行为特征对其定义的。简单的说,”隐士”就是隐士,,居不仕的”人”。”隐士”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居不仕。名声不大,或终身在乡里务农,或遁迹江湖经商,或居于丘壑砍柴为生,这些人都不能称为隐士。李延寿在《南史?隐逸传》中认为隐士

2、当”须含贞养素,文以艺业。不尔,则与夫樵者在山,何殊异也。”③而且,一般的”士”隐居也不足称为”隐士”,必须是有名的”士”,即”贤者”。从以上定义看,隐士必须有才能、有学问、能够做官而不去做官,甚至干脆也不做此努力的人,才叫作”隐士”。《孟子》中有所谓”处士”就是隐士,指的是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此处的”处士”,是以处子来作比,指从未做过官的人。古人认为隐士不求官,也不求名、不求利。《易?盖》云”隐士”“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旧唐书隐逸》说这类人”所高者独行”,”所重者逃名”,故”隐士”又叫”高士

3、”如元人悦云林被人称为”愧高士”。隐士不仅要有才能,还要有品德,《左传》记载道”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⑥隐士因为”立德”,才能在正史中留有一席之地。《隋书》认为隐士是贤能有操守之人“纵无舟楫之功,终有贤贞之操。”⑦上面列举了几种对隐士的定义,但是这些定义并不十分准确。首先,隐士并非是藏身于山林而不为人知的人士,从史传记录来看,很多隐士并不是藏行敛迹的遁世之人,反而是出入皇宫和官府的知名人物。其次,隐士并非是隐居不仕之人,”不仕”即没有做官。但史书中的众多隐士都是”弃官归隐”,更别说一些隐士是”

4、先隐后官”甚至是6w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边官边隐”。因此,对隐士很难有一个准确、简练而公认的定义。肖玉峰认为”隐士首先必须得是士,这是成为隐士的先决条件;其次,隐士要有明确的隐逸价值取向,其内心应该清楚其隐居行为的终极目的,比如说是出于维护道义还是为了追求恬适的生活;第三,不管隐士选择归隐是出于无奈还是自愿,他必须有明确的隐逸意识,必须认定自己的行为就是隐逸;再者,不入朝为官并非隐士的外在表现,作为隐士不一定要非要隐遁山林、不问世事,而隐遁山林、不问世事的人也并非都是隐士。”?以上四点共同定义了隐士的大

5、致概念,本文所说隐士,即基于此定义所选取的隐士。1、隐士旳名称从隐士产生之初到明清,隐士的名称众多,胡翼鹏在《中国隐士一身份建构与社会影响》中将这些称谓大致分为五类:第一,以”人”为描述中心的主要有隐者、隐士、处士、处人、逸民、山人、高士、高人、隐君子、幽人、幽客、幽子、征士、逸士、居士、遗民等。第二,以隐士的行为举止、品格作为命名根据的主要有隐逸、隐遁、隐居、栖逸、嘉遁、肥遁、高蹈、高踏等。第三,隐士原型及其衍生的称谓有伯夷、叔齐、陶渊明、首阳、扁舟、彭泽等。第四,以隐士居处空间作为指代的称谓有丘园、

6、山林、江海、林泉、岩穴等。第五,源自经典隐士文本的称谓,如考槃、衡门、鹤鸣就来源于《诗经》中的《考集》、《衡门》、《鹤鸣》篇目。②第二节唐代隐士隐居原因有唐一代,士人归隐之风伴随始终?。两《唐书隐逸传》所记载的隐士不过30来人,但仅据学者李红霞统计,有记载的唐代隐士就多达240余人,”有隐逸行迹的人就多达243人,遑论那些有隐逸之实而未留其名者”?。一般而言,动荡不安的中晚唐时期应该是士人归隐的高峰时期,但在国力昌盛、政治清明的初盛唐时期,士人的归隐之风与中晚唐相比,则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唐代隐士归隐

7、的原因是什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1.2、隐士的概念隐士对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还记得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学过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的内容写的是作者去拜访一位隐者,却恰巧没有相见的遗憾经历。然而,那只是我们对隐士最原始的模糊的理解。那么,什么是”隐士”呢?关于”隐士”的解释,相传最早见于典籍《庄子.缮性篇》:”道无以兴乎世,世无以兴乎道,虽圣人不在山林之中,其德隐矣。隐故不自隐。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

8、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在最新版工具书中,《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很好的对”隐”和”士”作了解释:对于“隐”的含义:”1.隐居的人。王闿运《邹汉勋传》:‘贪夫殉身,圣亦保之;烈士殉名,隐亦好之。’2.隐语,谜语。3.短墙。4.隐衷,隐情。5.忧患,痛苦。6.(动)隐瞒。《论语.子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7.隐居,不出来做官。《论语。微子》:‘隐者也。’8.隐没;熄灭”。对于”士”的解释:”1.男子的美称。2.先秦时期贵族的最低等级,位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