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物理教学设计

趣味物理教学设计

ID:14072388

大小:45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5

趣味物理教学设计_第1页
趣味物理教学设计_第2页
趣味物理教学设计_第3页
趣味物理教学设计_第4页
趣味物理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趣味物理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趣味物理”教学设计6项目内         容依据与意图教学设计理念理念课堂是师生互动的一种生命体验与体悟,追求一种绿色的、自然的、富有生命力的数学课堂,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刷新“教师权威”的角色,改变唱“独角戏”的角色,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与“高级伙伴”,追求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语境,营造师生、生生的互动和交往的和谐环境。因此,在目标上,突出数学活动经验、思想方法和情感态度目标的有机融合;在资源上,突出“学生主体”的意义与价值,倡导“学道尊严”,改变学生被动“看

2、戏”的地位,大力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主体性价值以及学习资源的作用;在内容上,整合教学内容,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在过程上,先学后教,线索饱满,纵横有致,做到明线鲜明、暗线不虚。“明线鲜明”即指“建模——释模——用模”的基本教学主线,凸显数学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暗线不虚”即指数学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授(给学生吃鱼),应该是教会去捕鱼,更应该去发现新的捕鱼方法。因此应该渗透学习方法的引领、良好习惯的养育、数学思想方法的体悟。这些暗线,需要

3、教师画龙点睛,帮助学生高效学习数学。学情课程标准教学实践学情分析知识起点学生在此之前没有接触过物理,对一些物理知识没有较好的认识,甚至说是毫无理解,因此教学的展开不能过于抽象化,要结合实际,联系生活,给学生制造一定想象空间与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学生认知心理规律经验起点学生虽然没有学习过物理,但对物理有一定的了解,由于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所以课程必须以加强学生的记忆与实际操作能力为主,巩固知识,提高物理应用能力。重点及突出方法重点突出方法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一定的兴趣与了解,以便以后物理的教学的开展

4、。通过让学生观察、回想、归纳与概括、举证与评价等方法,巩固学生的物理知识。学生能掌握一定的生活中的物理,对一般的物理现象有一定的了解。通过讲述生活的实例让学生建立起生活与物理的联系,并通过一些小‘魔术’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难点及突破方法难点突破方法学生对物理只是刚刚接触的阶段,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不断举例让学生自己将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从而达到一种‘知识源于生活’的知识体系。(1)知道生活中物理现象是怎么产生的;6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2)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一定的兴趣与了解;(3)学生能掌握一定的生活

5、中的物理,对一般的物理现象有一定的了解。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数学知识发生与发展规律学生的学情过程与方法本课程的主线是让学生了解一定的生活中的物理。对于未接触过物理的学生来说,抽象的物理知识,难以理解,但,生活中的物理,即生动又形象,便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让学生记住知识点,因此将通过举例说明的办法来开展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进一步感受物理学习的乐趣与信心;(2)通过参与本课的学习与经历,养育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有效学习的理念,体会高效学习的价值。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方法

6、主要是通过一些类似于小魔术的生活物理现象让学生险感受到物理的生活性与趣味性,引起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与兴趣。再借机给物理下一个定义,让学生对物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习方法物理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授(给学生吃鱼),应该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育、有效学习方法和策略的积淀(教会学生去捕鱼,教会学生发现新的捕鱼方法)。因此教学过程应该渗透学习方法的引领、良好习惯的养育、物理思想方法的体悟。这些需要教师画龙点睛和引领: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有意识养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阅读

7、教材的好习惯、反思解题的好习惯),有意识指导学生应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教学过程设计问题驱动,导入新课比较分析,初识模型l师生互动过程:首先讲一个生活中物理知识的段子,引起学生的兴趣,板书今天的研究课题:趣味物理。启发:生活中的物理都有些什么?思考1:小魔术1找一石块,将它放在纸上,问迅速地拉动纸片和缓慢的拉动纸片有什么不一样?(石块动不动是由惯性的原因)思考2:小魔术2将透明水杯放在讲台上,手拿铅笔,问:将铅笔插入水杯会看到什么(铅笔会不会发生弯曲,是由于光的折射)针对“为什么”的说理,板书今天的

8、研究课题:趣味物理设计现实性和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认知冲突,驱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感受学习的必要性。6归纳概括,建构模型l师生互动过程:首先提问2个同学,然后教师小结并板书。比较与分析前面两个试验,归纳与概括共同特点:(1)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定义: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叫做惯性。惯性代表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