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

ID:14174226

大小:42.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26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_第1页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_第2页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_第3页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_第4页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一、基础知识填空1、物质是指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3、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4、哲学上所讲的静止是5、运动是物质的和,运动是的运动,物质是运动6、规律是7、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8、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9、物质世界是先于二存在的,物质,意识物质意识10、意识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第二,,第三,1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指,它是基本要求,它也是前提和依据。1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要把和结合起来,二要

2、把和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又要反对13、实践是指,它有三个特征,第一,第二,,第三,1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第二,,第三,,第四,15、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除此之外,它还具有性和性真理的条件性是指真理的具体性是指16、认识具有性和性二、重点知识提示1、掌握物质的概念2、理解世界的物质性3、知道运动与物质的关系4、知道运动与静止的关系5、掌握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6、理解意识的本质7、懂得意识的作用8、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原因、要求9、真正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0、掌握真理的特性三、易错知识点拨1、

3、物质≠物体2、规律的客观性≠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3、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4、认识的来源≠认识获取的途径四、单元经典训练Ⅰ单项选择题1、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一客观实在性  ①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②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③都是由原子构成④都具有一定的质量、体积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③④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话体现了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系统和要素的关  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D、因果关系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

4、进同一条河流。"回答3-4题:  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B、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D、夸大了物质的运动  4、"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A、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不可知论 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5、在客观世界中,本来没有上帝鬼神,但在宗教中却有上帝鬼神之类的观念。从本质上看,宗教是  A、人脑对客观事物所做出的超前反映B、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

5、幻的歪曲的反映  C、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D、人们对历史的思考与总结  小玲、小敏在参加冬令营活动时迷路,天色渐晚,想点火求救,却找不到火源。情急之下,她们决定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制造火源。于是,她们找来几段干稻草,用随身携带的药棉裹紧,封住两头,放在木板上,以另一块小木板压住,朝一个方向不断转动。当稻草碾碎,闻到焦味时,将棉条断开,稻草遇氧而燃,终获火种,两人很快获救脱险。回答13~14题:  6、小玲、小敏取火成功,是由于她们  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B、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D、坚持在实践中改造主

6、观世界  7、小玲、小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充分表现她们能正确认识和处理  A、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D、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8、"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告诉我们  A、认识来源于实践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9、据专家介绍,消费4000张贺卡就等于毁掉一棵大树。为了保护环境,今年元旦前后,一些大中小学开展了"减卡救树"活动,倡议"少寄一张贺卡,多留一片绿色"。这件事情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B、科

7、学的预见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C、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和提高的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2005年1月6日,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通过行动宣言。行动宣言表示将强化紧急援助、灾区恢复和重建等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与会领导人还对东盟决定建立地区性灾难预防和海啸预警机制等表示支持。回答10~11题:  10、建立地区性灾难预防和海啸预警机制表明  A、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不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B、自然物人工化的基础与前提是人的意识  C、人得意识是无所不能的D、人能根据对自然物的客观属性与规律的认识顺应

8、自然  11、东盟地震和海啸说明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就要  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②尊重自然③顺应自然④保护自然  A、①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2、中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美好传说,但那毕竟是传说,还不是事实。只有到了今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