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风情之塞北文化

塞北风情之塞北文化

ID:14295436

大小:182.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7-27

塞北风情之塞北文化_第1页
塞北风情之塞北文化_第2页
塞北风情之塞北文化_第3页
塞北风情之塞北文化_第4页
塞北风情之塞北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塞北风情之塞北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尚义县:红山文化  自古以来,尚义辖境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根据考古发现,今县境最早的文化遗存是细石器文化。这种文化遗存,在河北省主要分布于尚义、沽源、丰宁、承德一带。在尚义境内的贲贲淖遗址,是这种草原细石器文化的代表。  贲  贲淖遗址,位于大青沟镇贲贲淖村西300米处,占地面积150平方米,主要文物发现有细石器和陶器,部分细石器标本被天津自然博物馆收藏。曾在尚义后山大石洞拣到一把磨制石锛,石质细腻,间有花斑纹路,十分漂亮,令人格外珍爱,常用来作为写大字时的镇石,可惜遗失于八十年代初,至今引为憾事。现在想来,这把石锛,也属于这种文化的遗存。目前,中国的考古界,把辽西到内蒙古中

2、部一带的草原文化,称为“红山文化”,这样,我县也处于红山文化的区域之中。殷商及西周时代,今县境为鬼方地。春秋战国时代,今县境内,先后生活着北戎族、林胡、匈奴等少数民族,他们都是草原细石器文化的传人。长城文化  历史上,今县域曾有燕长城、秦长城、北魏长城、北齐长城、隋长城、明长城等不同时代的长城。所能看到的,是明长城遗址。燕长城东起满潘汗,西至高柳以北今尚义、兴和交界处止。位置大体在明长城以北,今县境段与明长城呈平行关系,可惜故迹无存。秦代,秦始皇在燕赵长城的基础上,沿今怀安马市口,向东经今尚义、万全、张北等边沿乡镇,逶迤向东,至张北狼窝沟口,转崇礼坝顶、桦皮岭,入沽源,至驻驼嵯坝入

3、承德,修筑了秦长城。从此,大体上以长城为界,从事农耕的汉民族与北方的游牧民族分居长城南北。但是,长城从来也没有隔断长城内外各族人民的文化交融。长城本身,也体现了多民族的融合。这种状况,从战国开始,一直延续了二千年的历史。汉晋时代,长城的格局与秦长城相一致。北魏,尚义的长城布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北史》记载:“泰常八年(公元423年),蠕蠕犯塞。二月戌辰,筑长城于长川之南,起自赤城,西至五原,延袤二千余里,备置戍卫。”这里的长川,即今内蒙古兴和县团结乡一带,赤城,即今河北赤城。北魏长城历经今县南境,成为此后历代长城的基础。《北史·齐本纪》记载: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北齐皇帝高洋“诏

4、发夫一百八十万人筑长城,自幽州北夏口,西至恒州(今山西大同),九百余里”;天保七年(公元556年),“自西河总泰戍筑长城东至海,前后所筑,东西凡三千余里,六十里一戍,其要害置州镇凡二十五所。”这两次大规模的修筑,均经今县境。隋朝,又多次修筑长城。其中,曾“诏于翼巡长城,立亭彰。西自雁门,东至碣石,创新改旧,咸得其要害(《北史》)”。这次工程路线,经今尚义。唐代及元前各代,尚义无长城之役。明代,为抵御瓦剌人的进攻,多次修筑长城。其中与尚义长城有关的有四次,因此,形成了尚义今天所能看到的长城的格局。今尚义长城,据文物保护单位的实地考察,全长59.07公里,先后修筑于明洪武至万历年间(1

5、368年-1620年),俗称边墙,为砖、土、石结构,宽3米,高4米,从下马圈乡南槽碾村南入境,经下马圈、小蒜沟、甲石河三乡镇,由甲石河乡青杨沟出境,进入张北县境内。位于县境南端和东南端,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围绕长城,流传于我县的文艺作品有当代的《长城谣》。游牧文化  自古以来,尚义县就是一个游牧文化发达的区域。秦汉以后,先后有匈奴、鲜卑、敕勒、突厥、契丹、蒙古等各族人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秦汉之际,在冒顿单于统治时期,匈奴乘楚汉战争战事紧张,无暇北顾之际,入侵燕、代(今河北、山西北部),匈奴“单于王厅直代、云中”,坝上草原是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到了

6、西汉初期的六七十年间,匈奴势力最为强大,“控弦之士三十余万”,西汉王朝根本就无还手之力。直到汉武帝继位,才对匈奴采取了三次大的军事行动,并取得胜利。从此,匈奴北徙漠北,“漠南无王庭”。这一时期匈奴族在县内的文化遗存已无,只有《失我祁连山》一诗流传于世。匈奴北徙后,鲜卑西进,占据了匈奴故地。今县境时属鲜卑。公元二世纪中叶(即汉代后期),鲜卑首领檀石槐统一各部,立牙帐于弹汗山(今尚义大青山)啜仇水上(即今尚义、兴和一带),建立了一个控地“东西万二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的空前强大的鲜卑部军事大联盟。檀石槐把这些地区分为东、中、西三部,各置大人统帅。今县境属其西部。(《三国志·魏志》引裴注

7、)到了曹魏间,鲜卑神元皇帝力微所部曾居大青山下长川(今内蒙古兴和县团结乡一带),并一度振兴。东晋,大青山一度成为拓跋鲜卑都城。史载,拓跋鲜卑桓帝中子慧帝在位,“未亲政事,太后临朝,以诸部人情未悉款顺,乃筑城于东木根山,徙都之。”四年后,迁于大宁。东木根山,即今尚义与内蒙古兴和县的界山大青山,大宁,即今张家口一带。此后,“五胡十六国”时期和北朝时期,鲜卑族再度振兴,直至建立“代”政权和北魏王朝。从鲜卑“东乡西迁”以来,先后在历史舞台上活跃了约三个世纪之久。大青山一带,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