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学精品课程-第3章

森林生态学精品课程-第3章

ID:1443933

大小:10.29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7-11-11

森林生态学精品课程-第3章_第1页
森林生态学精品课程-第3章_第2页
森林生态学精品课程-第3章_第3页
森林生态学精品课程-第3章_第4页
森林生态学精品课程-第3章_第5页
资源描述:

《森林生态学精品课程-第3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生态因子—温度和水第一节温度因子一、温度及其变化规律(一)热量平衡包括辐射收入和支出地面的辐射收入=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大气逆辐射支出=地面辐射+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第一节温度因子第一节温度因子(二)温度变化规律1.温度空间变化第一节温度因子纬度随着纬度北移,太阳辐射量减少,温度逐步降低。纬度每增加一度,温度大约下降0.5°C。海陆位置我国东南和南面多属海洋性气候,从东南向西北,大陆性气候逐步增强。海拔高度海拔高度是影响温度变化的重要原因,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降低,0.5-0.6℃/100m

2、。由于温度的变化,从山麓到顶峰,温度的降低,可以划分不同植被气候带。第一节温度因子地形:地形对温度的影响表现在:东西走向的山脉能阻挡寒潮和湿热气团的运行,成为气候的分界线。如秦岭南坡温暖多雨,北坡寒冷少雨,南郑1月平均气温3℃,7月26.7℃。西安1月-0.5℃,7月28.1℃。山脉的背风常因焚风作用而使温度增高。第一节温度因子坡向:不同坡向,热量的分配是不均匀,南坡的空气和土壤的温度都比北坡高。因此,南坡多阳性喜暖耐旱的植物,北坡多生长耐荫喜湿植物。谷地和盆地:谷地和盆地的温度变化有独特的规律。如

3、山谷日间受热强烈,地形封闭,热空气不易输出,温度比周围山地高。逆温现象:在夜间因地面辐射冷却,地面上形成一层冷空气,冷空气密度大,顺山坡向下沉降,聚于谷底,而将热空气抬高到山坡的一定高度,形成了谷中温度的逆增现象。(“冷湖”“霜穴”和“暖带”)第一节温度因子第一节温度因子2.温度的时间变化昼夜变化气温日变化中,最低值出现在将近日出的时候。最高值出现在13-14时。土表温度变化远较气温剧烈。土表以下温度变幅减小,一天中最高最低温度有后延现象。至35-100cm深以上,土温几乎无昼夜变化。季节变化温度年

4、较差是温度季节变化的一个指标。指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气温之差。第一节温度因子3.植物体温度和群落温度(一)植物体温度植物体温度:植物体温度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辐射。植物体属于变温类型,通常接近于气温。植物体温度低于气温时,吸收太阳辐射能提升温度,高于气温时,通过蒸腾和对光的反射来降低温度。植物体内温度变化,落后于气温变化。树皮是影响树干内部温度高低的重要原因。叶片是对温度反应最敏感、受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影响最大的。第一节温度因子(二)群落温度在森林群落中,白天和夏季的温度比空旷地面低,但昼夜温度及全年的

5、温度变幅要小,温度变化缓和。林内外温差是太阳辐射作用在不同的地方形成的。裸地直接作用在地面,而群落是作用在树冠层。群落结构愈复杂,林内外温度差异就愈显著。群落中的植物是群落温度差异的制造者,同时也是按照各自对温度的不同需要和适应特点,生长在群落的不同层次和部位。第一节温度因子二、极端温度对植物的生态作用(一)低温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凡低于某一温度,作物便受到伤害,这种温度称为“临界温度”或“生物学零度”。1.寒害:又称冷害,指气温降至0度以上植物所受到的伤害。热带、亚热带植物,在气温0-10度左右就能受

6、到寒害。原因:低温造成植物代谢紊乱,膜性改变和根系吸收力降低等。第一节温度因子2.霜害:是当地气温或地表温度下降到零度,空气中过饱和的水气凝结成白色的冰晶。由于霜的出现使植物受害称为霜害。如果空气干燥,水汽达不到饱和,低温而不形成霜,但低温仍能使植物受害。这种天气称为“黑霜”。黑霜实际比白霜对植物的危害更大。原因:低温造成了植物的冻害。3.冻害:温度降到冰点以下,植物组织发生冰冻而引起的伤害。原因:冰点以下,细胞间隙形成冰晶,导致细胞失水而死亡。第一节温度因子4.冻举:又称冻拔。土壤反复冻融,使树苗

7、被完全拔出土壤。是寒冷地区更新造林的危害之一。多发生在土壤粘重、含水量高、地表温度容易剧变的立地。5.冻裂:由于昼夜温差导致树干纵向开裂。6.生理干旱:冬季或早春土壤冻结时,树木根系不活动。这时如果气温过暖,地上部分进行蒸腾,不断失水,而根系又不能加以补充,导致植物干枯死亡。第一节温度因子第一节温度因子(二)高温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当温度超过最适温度范围后,再继续升高,也会对植物的产生伤害作用,使植物生长发育受阻。大多数高等植物的最高点温度是35-40度。1.皮烧:强烈的太阳辐射,使树木形成层和树皮组织

8、局部死亡。2.根颈灼伤:土表温度增高,灼伤苗木柔弱根茎,杀死输导组织和形成层。第一节温度因子三、温度对植物的影响1.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生长期:1年中,树木从树液流动开始,到落叶为止的日数。一般植物在0—35度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上升,生长加快。2.对植物发育的影响植物种子只有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才能萌发。温带和寒温带许多植物种子,还需要经过一段低温期,才能顺利萌发。第一节温度因子3.影响生产力温度是影响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怀梯克认为,沿温度梯度,生产力从热带到北极逐渐降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