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困境及对策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困境及对策

ID:14645851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9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困境及对策_第1页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困境及对策_第2页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困境及对策_第3页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困境及对策_第4页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困境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困境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困境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027-02  一、农村初生英语教学面临的困境  在农村初级中学,英语学科一直以来都处于学校重视,教师辛苦,学生吃力,但成绩依然不高,读写听说能力依然不强的困境之中,它在制约农村初中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制约学生个人的发展。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落后地区农村学生上初中之前几乎没有机会接触英语,英语对其是一种非常陌生的事物。因此农村初中生对英语产生了一种“畏惧

2、”心理。  其次,落后地区的农村地区完全没有学习英语的氛围。  另外,学生的英语学习缺乏家庭的重视和支持。  第四,“金钱至上”“读书无用”等观念在农村泛滥,使得家长学生的求学内驱力减弱,读书学习热情不高,英语学科更是举步维艰。  第五,考试科目过多,学校管理过死,英语学习空间有限。  二、针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困境的对策  1.加强宣传,让学生正确认识英语科目对生活的意义  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英语科目,首先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了解英语学科在他们今后的升学和口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先要让学生明白,英语

3、作为一门国际性的语言,其工具性和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再者,英语与的口常生活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所以,不学英语非常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相当地不便。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克服畏难心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英语没有兴趣,那么什么人来教都无法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只有在入门之初通过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来消除其对英语的畏难心理,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学好英语。  3.鼓励学生尽量开口,大胆“犯错”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本身就是口常交流的工具,它需要学生能够尽量的开

4、口说。但作为初学者却有很多的顾虑:有的怕说不好而不敢开口;有的怕学生笑话而不敢开口;有的则因被老师纠正过几次后不敢开口。对此应尽量鼓励学生开口,并对开口的学生先给了肯定,然后用恰当的方法纠正他们的错误。我们尽量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他们大胆的开口,老师才知道他们是否会说,也才能帮他们纠正错误;只有大胆开口,他们也才能越说越好。  当然,对学生的错误读音,我们也要及时纠正,同时鼓励他们寻找正确的发音方法,这就要求老师要尽量做到“授之以渔”。对此,我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用两周的时间,对先入学的新生进行音标

5、教学,因为“音标”就如同我们学习汉语中的汉语拼音,有了它们就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英语单词下注上汉语而使单词的读音错误百出,自然也避免了学生因读不准单词而不敢开口。十多年来我做了如下的一些探索,时间,用上一切可用的时间,早自习、课堂等。汗水,老师和学生都要做好不厌其烦,天天坚持的准备。学习,认真模仿,坚持不厌其烦的跟读,反复记忆直至掌握为止。老师反复示范,反复教读,并对接收能力差和慢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适时打气,适时鼓励,并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没有放弃的机会。“磨刀不误砍柴工”,辛苦付出终

6、有收获。  4.顺应规律,放手探索  顺应学生接受语言的规律,放手让学生去摸索读写规律。任何人学习语言都有一个如同小孩学说话那样的一个规律,即字一词一句一段,以及先会说到后会写。  另外,我们也不必急于让学生去记单词,在学习完音标后,我们可先尝试让学生多去拼读一些单词,然后根据单词的读音去慢慢摸索拼写规律。最后还要不断提醒学生将所学到的单词放到词中、句中、甚至段中去认识和理解,并根据自己的分析大胆的组词、造句、甚至学写一段话。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我们不能太急,教师要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按规律给

7、学生一个慢慢地摸索、消化的过程。  5.创设英语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大胆的将所学的英语单词、短语、句子等及时、逐步替换相应意思的汉语,此时不必拘泥于学生所说的句子是否英汉夹杂,也不要拘泥于学生替换出来的句子是否符合语法结构,只要求学生养成马上把所学单词掌握意义并用在生活中。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学以致用,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内容。等到学生所学词汇可以完整表达出一个句子或一个完整的意义时,再适当纠正一下句子出现的语法错误,学生自然就能顺理成章的用

8、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英语氛围也就不知不觉的创设出来了。  6.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更好的吸收;知识只有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不但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创设教学情境应该根据情况变换若干方式,以不同的形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