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针灸结合治疗带状疱疹68例

中药、针灸结合治疗带状疱疹68例

ID:15120103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1

中药、针灸结合治疗带状疱疹68例_第1页
中药、针灸结合治疗带状疱疹68例_第2页
中药、针灸结合治疗带状疱疹68例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药、针灸结合治疗带状疱疹68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针灸结合治疗带状疱疹68例【关键词】皮肤针;围针;火罐;中药;带状疱疹 笔者自2005年10月-2010年6月,采用中药内服,结合围针、皮肤针叩刺后拔火罐治疗带状疱疹6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68例中,男33例,女35例;年龄20~40岁38例,60岁以上15例;病程2~3天37例,1周以上16例,10天以上5例。疱疹位于胸胁部27例,腹部17例,背部13例,肩部8例,颜面部3例。  1.2治疗方法  1.2.1中药龙胆泻肝汤加减:柴胡12g,栀子15g,黄芩12g,生地15g,

2、当归15g,前仁12g,泽泻12g,木通12g,胆草15g,甘草3g。发于胸胁部加玄胡12g,川楝子12g;发于腹部加苍术12g,牛膝12g;发于肩背部加蒲公英15g,大青叶15g;发于颜面部加野菊花15g,牛蒡子15g。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3次口服。  1.2.2针灸、拔罐(1)3局部围针:在疱疹连结成块(成片)的周围,皮肤消毒后,用1寸毫针沿皮刺向成块疱疹的中心,每针相距1~2寸左右,以泻法取得针感后,留针20min。(2)体针取穴:合谷、曲池、血海、三阴交。发于胸胁加期门,发于腹部加内关,发于肩部加大椎,发于背部加肝

3、俞,发于颜面部加外关。针用泻法,留针20min。(3)皮肤针、拔火罐:经过局部围针和体针治疗,取针后,以皮肤针在疱疹连结成块处,从神经根处向外叩刺,以患者自觉痛感稍减或微痒舒适为度。疱疹破裂后,再以闪火法在局部拔罐,使疱液尽出。  1.3治疗结果  1.3.1疗效标准疱疹完全消失,疼痛完全消失为治愈;疱疹大部分消失,疼痛大减为显效;疱疹部分消失,疼痛有所减轻为有效;疱疹无减少或增多,疼痛无缓解为无效。  1.3.2治疗结果68例均治愈。其中3天以内痊愈者32例,5天以内痊愈者27例,7天以内痊愈者9例。  2典型病例3  患

4、者,女,72岁。2009年10月15日初诊。患者于感冒2天后突发右侧胸胁部疱疹,沿神经排列,成簇,并有米粒大小水疱,疼痛剧烈,近衣被尤甚,夜不能寐。在门诊经病毒唑输液治疗2天无效而来我科就诊。就诊时痛苦面容,呻吟不断,舌红苔黄腻,脉弦。用上法,先局部围针,体针取穴合谷、曲池、血海、三阴交、阴陵泉、期门,泻法,留针20min。取针后,再用皮肤针沿神经分布,由根部向外叩刺,疱疹破裂后,拔罐,以消毒棉球擦干疱液,同时,内服中药:龙胆草15g,柴胡12g,栀子15g,黄芩12g,生地12g,当归15g,泽泻15g,前仁12g,木通1

5、2g,苍术15g,玄胡15g,川楝子15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次日复诊,已无疱液,疱疹结痂,疼痛大减。停用火罐,继用前法,3日痊愈。随访6个月,无后遗神经痛。  3体会  本病多由肝气郁结化火,邪客肝、胆两经,或脾、胃两经湿热内蕴,外溢肌肤,营卫壅滞,发为疱疹。故宜清肝火、利湿热,龙胆泻肝汤为首选方剂。龙胆草大苦大寒,为泻肝火、利湿热主药,黄芩、栀子协同,则清热解毒之力更强,配泽泻、苍术、前仁、木通共奏清热利湿之功,使湿热从水道排出。肝经郁热,易耗伤阴血,加重疼痛,当归、生地养阴活血,为固本而设,玄胡、川楝子行气止

6、痛是治标之举。再以柴胡疏肝理气解郁,引诸药入肝胆。故全方清肝火、利湿热,行气活血止痛之力颇强。同时,局部围针和皮肤针叩刺可调和患处气血、消炎止痛,体针取穴清热解毒利湿,拔罐疗法可去肌肤郁热,解在表邪毒。诸法合用,相互协同,治疗带状疱疹效果非常满意,尤其止痛结痂迅速,且不留后遗神经痛。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