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ID:15125766

大小:28.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_第1页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_第2页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_第3页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_第4页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给予红藤败酱散口服,配合中药煎剂保留灌肠,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治愈50例,显效40例,好转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中药口服配合灌肠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优于西医的单一抗生素治疗。[关键词]中药内服;保留灌肠;抗生素;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常继发于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而成,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迁延难愈,复发率高。中医没有盆腔炎的记载,按其临床特点散见于“带下病”、“热入血室”、“癥

2、瘕”“妇人腹痛”等病证中,是引起慢性盆腔痛的主要原因;不孕、痛经亦与此有关。随着广谱高效抗生素的应用,极大提高了急性盆腔炎的疗效,但慢性盆腔炎的发病率却呈上升趋势,治疗应强调整体与局部相结合[1]。笔者使用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的综合方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8月~2011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年龄21~52岁,病程6~60个月。5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2-3]:患者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主要症状为下腹部坠胀痛或腰骶部胀痛,白带增多,可兼见低热、疲乏、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不孕等症候。体征:子宫活动受限

3、或粘连固定,子宫压痛,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的输卵管并有压痛;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受限且压痛;子宫一侧或两侧片状增厚压痛。上述体征至少需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伴有压痛,附件区(条索状增粗或片状增厚或包块)压痛。B超检查:可探及输卵管增粗、积液或盆腔炎性包块。中医辨证标准[4-5]:本病属湿热瘀结或气滞血瘀症候者,下腹胀痛或刺痛,腰骶胀痛,白带量多,乏力,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阴道不规则出血,大便干或粘滞不爽,舌质红或暗红,见瘀点,脉弦或弦涩。1.3治疗方法:内服红藤败酱散,1剂/d,分2次服。处方:红藤30g、败酱草30g、三棱10g、莪术10g、紫花

4、地丁30g、五灵脂15g、牡丹皮10g、赤芍15g、茯苓10g、炒白术20g、广木香10g、广陈皮10g、延胡索15g、生山楂15g。加减:兼肝肾不足者,加川断10g、杜仲15g;兼脾肾虚弱者,去红藤加补骨脂12g、肉桂3g。同时配合灌肠方:海藻20g、昆布20g、橘核20g、荔枝核20g、红花20g、赤芍20g、延胡索20g、皂角刺20g、莪术15g、桂枝15g、紫草30g、生薏苡仁30g,水煎至150ml,温度降至38~39℃5,注入灌肠袋中,患者排空膀胱和直肠,左侧卧位,稍曲双腿,肛管插入直肠内约15cm,慢慢注入药液,抬高臀部30min后平卧入睡,14d为1个疗程

5、。月经期间停止灌肠。1.4疗效判断标准: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妇科检查子宫附件未见异常;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体征消失,妇检炎性包块明显缩小;好转: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妇检炎性包块缩小不明显;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炎性包块仍存在,附件区压痛阳性。2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治愈50例,占41.67%;显效40例,占33.33%;好转20例,占16.67%;无效10例,占8.33%;总有效率为91.67%。3讨论慢性盆腔炎由于局部包块形成使药物不易吸收,长期应用抗生素疗效不佳,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西医治疗往往难以根治,必须采取全身与局部综合性治疗的措施[6]。5中医认为,久

6、病多虚、多瘀,本病治法以温经散寒、理气活血、化瘀止痛、益气扶正为宜[7]。红藤败酱散主要成份红藤、败酱草、五灵脂具有清热解毒、祛瘀止痛的功效。三棱、莪术破瘀散结,现代药理学表明二者能改变血液流变学,改善微循环,促使炎性反应消散。牡丹皮、赤芍行气活血,消肿止血,又能祛瘀生新,帮助包快机化吸收。茯苓、炒白术健脾益气,以固后天之本。直肠给药,早在汉代就有记载。《伤寒论》中载:“阳明病……当径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因子宫、输卵管与肠壁仅“一壁之隔”,直肠给药,药物通过直肠黏膜直达病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抗菌消炎。方中海藻、昆布软坚散结;橘核、荔枝核行气散结。红花活血化瘀,瘀

7、血不祛,新血难生;皂角刺散结行气,消肿排脓;辅以桂枝、香附温经化瘀疏肝通络,延胡索辛散温通,治一身上下诸痛;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之品能扩张血管,重建微循环,改善病灶周围的血氧供应,软化粘连,消除包块。中药煎汁保留灌肠可直接通过直肠黏膜进入体循环,很快向盆腔弥散,促进血液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反应渗出,促进炎性包块吸收,达到消炎、止痛、清热化瘀散结作用。故以中药口服配合灌肠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4参考文献[1]何嘉,吴延巨.妇科疾病1580例普查分析[J].河北医学,1995,1(3):19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