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锁髓内钉动力化治疗下肢骨干骨折延迟愈合

交锁髓内钉动力化治疗下肢骨干骨折延迟愈合

ID:15202543

大小: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2

交锁髓内钉动力化治疗下肢骨干骨折延迟愈合_第1页
交锁髓内钉动力化治疗下肢骨干骨折延迟愈合_第2页
交锁髓内钉动力化治疗下肢骨干骨折延迟愈合_第3页
交锁髓内钉动力化治疗下肢骨干骨折延迟愈合_第4页
交锁髓内钉动力化治疗下肢骨干骨折延迟愈合_第5页
资源描述:

《交锁髓内钉动力化治疗下肢骨干骨折延迟愈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交锁髓内钉动力化治疗下肢骨干骨折延迟愈合作者:许永秋 王文权 李同林 卢庆弘 覃瑞良【摘要】 目的 分析交锁髓内钉动力化治疗下肢骨干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方法对15例骨折应用静力型交锁髓内钉固定后的股骨和胫骨骨干延迟愈合患者行动力化治疗(去除一侧锁钉)。其中股骨干延迟愈合5例,胫骨干延迟愈合10例。结果随访6-25月,平均15.3个月。术后3-9个月(平均4.5个月)获得临床愈合。无感染、断钉、钉折弯、短缩、旋转畸形和内固定取出后再折。结论交锁髓内钉动力化治疗股骨、胫骨干骨折延迟愈合疗效满意。【关键词】 股骨 胫骨骨折 延迟愈合 交锁髓内钉 动力化交锁髓内钉固定是治疗股骨、胫骨干骨折的主要

2、方法。随着髓内钉的广泛应用,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发生亦日益增多。骨折端的微动和加压被认为能促进骨痂生长,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1,2]。研究表明,髓内钉动力化可以显著增加骨折端的微动和加压,有利于骨折的愈合。2006年7月-2009年12月,本院应用静力型交锁髓内钉固定后的下肢骨干骨折延迟愈合15例,行动力化治疗,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18-57岁,平均(30.3±64.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8例,摔伤5例,坠落伤2例。股骨干骨折5例,胫骨干骨折10例。根据AO分型,股骨干分型:3例32-A2,1例32-A3,1例32-B2;胫骨干骨

3、折分型:6例42-A2,2例42-A1,1例42-B1,1例42-B2。闭合性骨折11例,开放性骨折4例。均采用静力型交锁髓内钉固定(髓内钉均使用无应力交锁髓内钉)。初次手术均切开复位治疗。交锁髓内钉动力化治疗股骨、胫骨干骨折延迟愈合距初次手术时间4-9个月,平均5.2个月。1.2延迟愈合的诊断 根据术后随访复查X线片,术后4个月以上骨折端无明显骨痂生长、断端部分骨吸收、骨折间隙增宽、有骨痂生长但不连续等X线表现。同时,患肢局部仍压痛、纵轴叩击痛或负重时有酸胀、疼痛感则诊断为延迟愈合。1.3治疗方法 术前阅读X线片,根据骨折部位、髓内钉钉头、钉尾位置等决定取近侧或远侧锁钉。根据患者耐受情

4、况和锁钉的深浅,采用局部麻醉或腰部麻醉下取出锁钉。术后次日开始主动行下肢关节功能锻炼,术后1周单拐保护患肢不负重。此后,根据局部情况渐增加负重,以不产生骨折处明显疼痛为限。2 结果随访6-25个月,平均15.3个月。所有病例髓内钉动力化治疗后均在术后3-9月(平均4.5个月)获骨性愈合。术后1年取出剩余锁钉及主钉。术前患者局部有压痛或负重时有酸痛病例,术后经功能锻炼及理疗,3-5个月后症状消失。所有病例下肢功能恢复良好。未出现感染、断钉、钉折弯、短缩、旋转畸形和内固定取出术后再折。3讨论6交锁髓内钉适用于股骨、胫骨干各种类型稳定性或不稳定性骨折,是一种轴向型固定,具有固定力强、可防止骨折

5、旋转、短缩、分离移位等优点[3],目前已成为治疗股骨、胫骨干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但静力型锁定方式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可产生应力遮挡作用,且随着固定时间的延长遮挡作用更趋明显,不利骨折愈合。静力固定时间过久,导致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4]。临床研究发现,由静力固定改为动力固定,可增加骨折端的应力刺激,减少骨折端应力遮挡效应,促进后期骨痂塑形。同时,动力化后髓内钉螺孔与锁钉、髓内钉与骨内膜之间的微动可刺激外骨痂形成,促进骨折愈合。张涛[5]等认为动力化是骨折延迟愈合较好的方法。孙月华等[6]认为,静力型髓内钉治疗骨折,发现骨折愈合与塑形较慢时需去除交锁钉,改为动力型固定。适宜的应力环境促进骨折愈

6、合[7],在骨折端获得相对稳定后,把静力型固定动力化,使骨折端获得应力刺激,更符合骨折愈合的生物力要求。结合本组病例的X线片表现及治疗过程来看,静力型锁定方式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产生一定程度的应力遮挡效应,且随着固定时间的延长遮挡作用更趋明显,出现骨折延迟愈合,经动力化处理后全部获得骨性愈合。动力化的时机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过早,骨折端纤维骨痂还未开始生成,骨折还不稳定,此时动力化后断端间剪式应力过大,影响骨痂的形成而使骨痂外形曲度增大且钙化不良,甚至发生骨不连[8];过晚,断端间已出现间隙增宽,骨质硬化,这时动力化已不能发6挥良好的效果。对于动力化的时间,研究者们的意见不一[9]。一

7、般认为动力化在术后6-12周进行比较适宜[10]。具体时间应根据骨折性质和术后X线表现等综合考虑。相对稳定的横形或短斜形骨折可早期(术后4-6周)进行,而不稳定的长斜形或螺旋形骨折,粉粹性骨折和多段骨折则至少需8周左右X线片示有一定量骨痂才可动力化。动力化处理的基本原则是取出锁钉后骨折端的稳定性应最大限度地得以保持且不影响关节运动功能。本组病例按此原则处理,全部获得骨性愈合。取锁钉应根据骨折部位、髓腔粗细、髓内钉钉头、钉尾位置等综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