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期儿童牙科治疗行为表现及治疗方法探讨

学前期儿童牙科治疗行为表现及治疗方法探讨

ID:15343469

大小:26.0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2

学前期儿童牙科治疗行为表现及治疗方法探讨_第1页
学前期儿童牙科治疗行为表现及治疗方法探讨_第2页
学前期儿童牙科治疗行为表现及治疗方法探讨_第3页
学前期儿童牙科治疗行为表现及治疗方法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学前期儿童牙科治疗行为表现及治疗方法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前期儿童牙科治疗行为表现及治疗方法探讨【关键词】学前期儿童心理牙科治疗行为临床体会儿童牙科治疗不同于成人牙科治疗,不能把儿童牙科作为“成人牙科”的缩影,在治疗儿童牙病时,需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状态,取得儿童的信任和最大程度的配合,同时还要掌握儿童口腔解剖、生理特点和熟练操作技巧,才能顺利地完成防治工作。处理方法不对,可加重患儿的恐惧感,影响正常治疗,笔者对我院门诊学前期患儿的心理表现,采取相应治疗方法,取得较好效果,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对象476名学前期儿童系1997~2007年间笔者在本院门诊治疗的牙病患儿,其中男性为264名

2、,女性为212名,年龄3~7岁,平均年龄4.7岁。  1.2方法按FrankⅠ分类[1],将治疗中儿童表现分为4组:(1)有很强拒绝反应;(2)消极拒绝反应;(3)有条件地合作;(4)主动合作。根据儿童行为表现,采取4种治疗方法,A、常规法:说明治疗目的及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B、诱导法:(TSD)法。C、威吓法:a、语言威吓;b、行为威吓。D强迫法:又叫制动躯体法。4  1.3结果学前期以合作型居多(占70.15%),以常规法为主(占51.47%),诱导法次之(占30.88),不需要家长陪伴能独立完成的占71.42%,不合作患儿在脱离家长陪

3、伴后能完成治疗的占24.31%。  2讨论  2.1怎样对待患儿学前期儿童(3~7岁)心理常随年龄、健康状况、社会环境、家庭,特别是父母的影响而有所不同,从患儿父母的谈话和态度中,估计患儿可能会出现的反应,所以,首先要了解患儿父母的心理与态度,做好解说工作。进入治疗患儿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紧张型,二是娇养型,三是骄横型[2],各型反应不同,合作的较多。医生应微笑和蔼,对待患儿加倍亲切和安抚,了解患儿特性,争取患儿的信任,与患儿做朋友,运用儿童习惯的语言与之交谈,用家庭中常用的昵称称呼他们,问他们喜欢什么玩具、早餐吃什么,鼓励他们要勇敢,

4、问他们在学校的那个班、老师教些什么,治疗完牙后告诉老师表扬他们,奖小红花。把牙钻机比做洒水车,给牙齿洗个澡,把牙齿上的小虫赶走等等,合作型儿童在治疗工作开始前应与患儿讲清楚,在治疗中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如有酸痛感等立即举起左手,不得乱动,当他们举手时,应暂停操作,稍解释后再继续进行,不要失信于孩子,不要给孩子留下强烈疼痛刺激的印象,才能使患儿好好地配合你的工作。  2.2工作环境4诊室内布置一些儿童喜爱的玩具、画刊,播放儿童音乐,分散紧张型儿童注意力,减少紧张度,医护人员工作服可以选用彩色,增加患儿亲切感,在临床上可先治疗合作的患儿,用此来说

5、服教育不合作的患儿。  2.3操作技术技术要熟练,操作要轻巧,治疗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器械尽量简单,避免频繁更换,切忌手持器械在患儿眼前晃动,让其产生恐惧感,治疗时间不宜过长,从简单、无痛的先进行,尽量避免治疗时造成痛苦或增加痛苦。  2.4与家长的关系学前期儿童70%合作,大多数不合作患儿经诱导或威吓均能配合治疗,少数需采用强制治疗,对不合作的患儿应采用由轻到重的心理治疗法,不合作患儿在脱离家长相伴采用心理治疗法后,多数能主动配合,家长过分迁就患儿是牙科诊治中放弃治疗的最主要原因。医护人员的言行能否取得家长的信任与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治

6、疗。采用威吓法与强制法前,必须向家长说明,避免误会。【参考文献】  [1]朱烈昭主编.儿童口腔防治指南[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1.156~157.  [2]4石四箴主编.儿童口腔医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