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改基坑开挖_安全方案

新修改基坑开挖_安全方案

ID:15677852

大小:361.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08-04

新修改基坑开挖_安全方案_第1页
新修改基坑开挖_安全方案_第2页
新修改基坑开挖_安全方案_第3页
新修改基坑开挖_安全方案_第4页
新修改基坑开挖_安全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修改基坑开挖_安全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1.1.1工程基本概况本工程位于xx市xx区xx路以南、xx路东侧。工程场地为空地,地形较为平坦。基坑长度约为51M,宽度约为47M,开挖深度分别为5.75M、5.95M、7.75M、8.15M。本工程±0.000m相等于黄海高程5.70m,基坑围护采用排桩加内支撑的施工方案,基坑底排水采用坑内排水沟及集水井,对于地表水采用地面排水沟截流,引至城市下水管道的方法解决。1.1.2基础工程地下室基础采用满堂基础,基础底板厚500,有柱部位板基下设桩承台,各承台由地梁(暗梁)连接。底板砼强度等级为C30,其余基础工程均为C35,混凝土采用密实防水砼,砼抗渗等级S8,地下室

2、的防水等级为二级。±0.00以下的混凝土中添加UEA微膨胀剂,掺量为水泥重量的10%,基础下设100厚C15素砼垫层。1.2周围环境条件北面为xx路,距地下车库边线约为3.1米,有地下电缆及地上高压线。南面为空置的二层楼房,距离地下车库边线约为3.6米。东面为社区小路,距离地下车库边线最近处约为2.1米,无管线。西面为xx路,距地下车库边线最近处约3.1米,有污水管线。1.3场内工程地质条件根据野外钻探揭露、土试成果并结合规范,场地在勘探深度30米范围内可将地基土分为5个工程地址层,8个亚层。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杂填土:杂色,稍湿,松散。主要由碎砖块、混凝土块、木块等建筑垃圾与粘性土组成。层

3、厚1.6~2.7m。粘质粉土:浅灰色,中密,湿,摇振反应迅速,含云母及腐殖质斑团。层厚0.5~0.9m。淤泥:灰色,流塑,饱和,干强度高,高压缩性,高韧性,切面光滑,多见有机斑。层厚3.7~5.1m。-1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饱和,稍光滑,韧性及干强度中等,中等压缩性,见铁锰质斑点及云母。层厚1.2~2.7m。-2粉质粘土:灰黄色,软塑。饱和,稍光滑,韧性及干强度中等,中等压缩性,见铁锰质斑点及云母。夹粉土薄层。层厚5.5~7.1m。根据地下室的埋深情况,基坑底部落在-1粉质粘土和淤泥交界位置。-29-1.4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的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参数见表下表。基坑开挖影响范

4、围内土体主要物理力学参数序号土层名称W(%)γ(KN/m3)е固结快剪指标c(KPa)φ(˚)1填土(10)(1002粘质粉土32.019.30.84327.121.43淤泥58.316.81.5956.06.14-1粉质粘土26.619.60.75934.517.74-2粉质粘土31.019.30.84828.615.81.5场内地下水情况地下水为孔隙性潜水,淤泥质及粘性土为弱透水层,含水饱和,渗透系数小,不径流条件差,主要接受大气降水不给。水位埋深在0.4~0.6m,地下水位变幅在1.5m左右。二、编制依据1、xx经协发展大厦基坑围护设计方案(2007.11.14)2、xx经协发展大厦岩

5、土工程勘察报告(2007.7)3、xx经协发展大厦工程总平面图、基础平面布置图等(设07-103Y)4、xx省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DB33/T1008-2000)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1999)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1994)7、工程测量规范及条文说明(GB50026-93)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9、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统一标准(GB50300-2001)10、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2、国家及xx省的有关标准图集13、国家及xx省的有关规范、

6、规程和标准14、xx市现行的有关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规定三、基坑围护设计概况3.1基坑围护设计方案综合场地地理位置、土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和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在确保周围建筑物安全和正常使用、确保基础和地下室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在“-29-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方便施工”的原则下,经多方案分析比较,最后决定采用排桩加支撑方案。主体采用钻孔灌注桩支护,以水泥搅拌桩止水组成支档结构,同时,为减小侧向位移变形,增强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在基坑内设置支撑。本围护方案的具体施工要求如下:3.1.1、钻孔灌注桩采用正循环工艺,桩身砼强度为C25,钢筋笼主筋保护层为50㎜,桩径Φ600@800和桩径Φ80

7、0@1000两种,桩顶伸入压顶梁内50㎜,桩径偏差在+5㎝~-3㎝,桩位水平位移偏差不大于50㎜,竖向偏差不大于0.5%,充盈系数大于1.10,超灌高度为500㎜。3.1.2、钢格构柱具体做法见施工图,立柱的上部为“口”形,钢止水片待开挖至坑底后再焊上,其位置根据底标高定;竖向立柱施工时,先将钢格构柱与下部钻孔灌注桩的纵筋焊接牢固,再整体吊入孔内。3.1.3、水泥搅拌桩直径Φ600㎜,桩间距0.45m,水灰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