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

ID:15835311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6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_第1页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_第2页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_第3页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_第4页
资源描述: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血栓的概述  血栓(Thrombus)即血液在血管流动中发生凝聚所形成的血块,类似栓子而阻塞血管,包括心、脑、肺、外周、深静脉等部位,导致心肌梗死、脑栓塞、肺栓塞和深静脉栓塞等疾病。组成血栓的成分有血小板、纤维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等,通过血小板的聚集和黏附作用把大量的纤维蛋白、红细胞网络在一起而形成聚合体。其中血小板起关键凝集作用,而起填充物支撑骨架作用的则是红细胞和纤维蛋白。  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基础上血小板黏附、聚集,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而致心肌梗死、脑栓塞等缺血事件的

2、始动因素。其治疗原则包括:对抗血小板凝集,以降低血栓形成骨架结构;降低血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血栓形成基质;降低红、白细胞数量和血液黏度,减少填充物支撑骨架;抗凝、溶栓,抑制血栓形成,使已形成血栓溶解;降低颅内压等,保护脑组织,减少组织损伤。抗血小板药简介  抗血小板药(Antiplateletdrugs)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动脉中血栓形成,是防治动脉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治疗药。围绕激活血小板聚集的主要因素,抗血小板药按作用机制可分为6个亚类:  环氧酶抑制剂:阿司匹林是一种长效血小板环氧酶及血栓烷A(TXA

3、2)生物合成抑制剂,与环氧酶产生不可逆的乙酰化反应,阻止血小板合成前列腺素(PGI)及血栓素(TXA2)的释放,具有强烈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同时由于血小板缺乏核心,血小板环氧酶不能通过蛋白质生物合成得到修复。  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二磷酸腺苷(ADP)存在于血小板细胞内高密度颗粒内,当血小板发生凝聚反应时被释放,ADP通过血小板膜上的ADP受体对血小板的形状及生物学行为产生影响,进一步加速血小板的凝聚。拮抗ADP可抑制血小板积聚,属于ADPR-A的药品有噻氯匹定、氯吡格雷、普拉格雷。  血小板膜糖蛋白G

4、PIIb/IIIa受体抑制剂:可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膜表面GPIIb/IIIa受体的结合,而发挥抗血小板作用。目前临床应用的有阿昔单抗、替罗非班、依替巴肽、拉米非班。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双嘧达莫、西洛他唑通过激活血小板腺苷环化酶(cAMP),或抑制磷酸二酯酶对cAMP的降解作用,使血小板内cAMP浓度增高而产生抗血小板作用。  血小板腺苷环化酶刺激剂:主要激活cAMP水平,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药物有肌苷、前列环素、依洛前列素和西卡前列素。  血栓烷合成酶抑制剂:奥扎格雷钠可选择性抑制血栓烷合成酶,抑制血

5、栓烷(TXA2)的产生和促进前列腺素产生,改善两者间的平衡,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减轻血管痉挛,改善大脑局部缺血时的微循环和能量代谢障碍。监护抗血小板药导致的出血  抗血小板药可致胃肠溃疡和出血,主要缘于:  阿司匹林抑制环氧酶,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虽减少致炎因子和血栓的形成,但同时失去和削弱前列腺素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使其更易受到传统危险因素(酸、酶、胆盐)的侵害,而致消化性溃疡。  阿司匹林抑制血栓烷A2,抑制XX血小板聚集而致出血。  氯吡格雷抑制二磷酸腺苷受体,也抑制血小板释放增长因子,减少血管增生,抑制

6、血小板聚集,可诱发出血和减缓溃疡的愈合。  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使消化道损伤危险增加2~4倍。当与氯吡格雷合用时,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药治疗。对老年患者PCI术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3个月随访发现,90%的患者至少存在1种消化道损伤。为此,应注意监护:  服用期间应定期监测血象和异常出血情况;对肾功能明显障碍者应定期检查肾功能。  掌握适宜剂量,一项纳入287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阿司匹林75mg.d-1,心血管事件下降比例不足15%,75~150mg.d-1下降32%,为最大疗效,150~325mg

7、.d-1下降不及25%。  噻氯匹定与任何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溶栓剂及导致低凝血酶原血症或抗血小板药合用均可加重出血的危险。  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前,对有溃疡病史患者,应检测和根除幽门螺杆菌。  推荐个体化用药方案。心脑血管事件高发时段为上午6~12时,6~11时冠状动脉血流明显减少,心肌缺血、血小板聚集增加,为心肌供血不足的高峰。阿司匹林普通制剂于晨起6~8时服用药效高,体内排泄和消除慢;而阿司匹林肠溶制剂服后需3~4小时才达血药峰值,如上午服用则不能起到最佳的保护作用。且18~24时是人体新血小板生成的

8、主要时段,晚餐后30~60分钟是服用最佳时间。评价氯吡格雷或噻氯吡啶与阿司匹林合用的优劣  氯吡格雷或噻氯吡啶与阿司匹林合用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增强,但不良反应比单用阿司匹林、噻氯吡啶或氯吡格雷发生率更高。2006年在ACC/AHA年会上宣布了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对照研究(CHARISMA)结果,该研究纳入15603例≥45岁心脑血管事件高危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75~162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