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海南卷 高考 化学

2008年海南卷 高考 化学

ID:15929331

大小:28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06

上传者:U-3772
2008年海南卷 高考 化学_第1页
2008年海南卷 高考 化学_第2页
2008年海南卷 高考 化学_第3页
2008年海南卷 高考 化学_第4页
2008年海南卷 高考 化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8年海南卷 高考 化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2008海南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HBr分子的电子式为(   )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正确操作是(   )A.将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B.将一小块试纸用蒸馏水湿润后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C.将一小条试纸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放在表面皿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D.将一小条试纸先用蒸馏水湿润后,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3.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多          B.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C.甲的摩尔体积比乙的摩尔体积小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4.锌与很稀的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铵和水。当生成1mol硝酸锌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A.2mol       B.1mol        C.0.5mol       D.0.25mol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5.6L四氯化碳含有的分子数为0.25NAB.标准状况下,14g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5NAC.标准状况下,22.4L任意比的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均为NAD.标准状况下,铝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mol氢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O2+2OH-=催化剂=2H2O+O2↑            B.Cl2+6OH-=△=ClO2-+5Cl-+3H2OC.2MnO4-+H2O2+6H+=2Mn2++3O2↑+4H2O    D.3MnO42-+4H+=2MnO4-+MnO2+2H2O  7.关于铅蓄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放电时,正极发生的反应是Pb(s)+SO42-(aq)=PbSO4(s)+2e-B.在放电时,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板C.在充电时,电池中硫酸的浓度不断变小D.在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PbSO4(s)+2e-=Pb(s)+SO42-(aq) 8.白鳞与氧气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PakJ·mol-1、P—ObkJ·mol-1、P=OckJ·mol-1、O=OdkJ·mol-1。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H,其中正确的是(   )A.(6a+5d-4c-12b)kJ·mol-1         B.(4c+12b-6a-5d)kJ·mol-1C.(4c+12b-41-5d)kJ·mol-1         D.(4a+5d-4c-12b)kJ·mol-1 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A.HCOOH+H2OHCOO-+H3O+     B.CO2+H2OHCO3-+H+C.CO32-+H2OHCO3-+OH-          D.HS-+H2OS2-+H3O+ 10.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2Y2Z,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A.33%       B.40%      C.50%      D.65% 11.下列有机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12.在pH=13的无色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H4+、NO3-、K+、SO42-           B.CO32-、NO3-、HCO3-、Na+C.Na+、ClO-、AlO2-、NO3-           D.CrO42-、K+、Na+、SO42- 二、填空题13.(8分)下图表示某固态单质A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某些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化合物B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B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5,化合物D是重要的工业原料。⑴写出A在加热条件下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写出E与A的氢化物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写出一个由D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将5mL0.10mol·L-1的E溶液与10mL0.10mol·L-1的NaOH溶液混合。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反应后溶液的pH__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_______;③加热反应后的溶液,其pH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理由是_______。 14.(8分)根据元素周期表1-20号元素的性质和递变规律,回答下列问题。⑴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种,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与氧反应生成的化合物_______(填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⑵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⑶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两种元素是_______;⑷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稀有气体除外)_______;⑸推测Si、N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大于_______(填化学式)。  15.(8分)反应A(g)+B(g)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⑴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放热”);⑵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⑶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⑷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_________,E2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16.(10分)现拟在实验室里利用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镁(Mg3N2)。已知实验中可能会发生下列反应: ①2Mg+O22MgO;②3Mg+N2 Mg3N2;③2Mg+CO22MgO+C; ④Mg+H2OMgO+H2↑;⑤Mg3N2+6H2O3Mg(OH)2+2NH3↑ 可供选择的装置和药品如下图所示(镁粉、还原铁粉均已干燥,装置内所发生的反应是完全的,整套装置的末端与干燥管相连)。 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除装置A、E外,还应选择的装置(填字母代号)及其目的分别____________;⑵连接并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时,打开自来水的开关,将空气从5升的储气瓶压入反应装置,则气流流经导管的顺序是(填字母代号)____________;⑶通气后,如果同时点燃A、F装置的酒精灯,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⑷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产物是氮化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10分)A、B、C、D、E均为有机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提示:RCH=CHR’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反应生成RCOOH和R’COOH,其中R和R’为烷基)。回答下列问题:⑴直链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90,A分子中碳、氢元素的总质量分数为0.814,其余为氧元素,则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 ⑵已知B与NaHCO3溶液完全反应,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在浓硫酸的催化下,B与足量的C2H5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⑶A可以与金属钠作用放出氢气,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⑷D的同分异构体中,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的有___________种,其相应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以下是选考题,其中第18、19、20、21题为《有机化学基础》模拟题,第22、23、24、25题为《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题,第26、27、28、29题为《化学与技术》模块题。考生只能从三个模块中任选一个作答,不得跨模块答题,否则只能以所答的第一个模块计分。《有机化学基础》模块18—20为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18.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两组峰,其氢原子数之比为3:2的化合物是(   )    19.分子式为C4H10O并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化合物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20.1mol X能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44.8LCO2(标准状况),则X的分子式是(   )A.C5H10O4       B.C4H8O4        C.C3H6O4        D.C2H2O4 21.(11分)A、B、C、D1、D2、E、F、G、H均为有机化合物,请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⑴直链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⑵①的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⑶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⑷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D1或D2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⑸G可应用于医疗、爆破等,由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22—24为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22.在硼酸[B(OH)3]分子中,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其晶体具有与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则分子中B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及同层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分别是()A.SP,范德华力B.sp2,范德华力C.sp2,氢键D.sp3,氢键23.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关于核外电子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最易失去的电子能量最高B.电离能最小的电子能量最高C.p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能量D.在离核最近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最低24.已知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晶体,其晶胞如图所示,则下面表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正确的是()A.ZXY3B.ZX2Y6C.ZX4Y8D.ZX8Y1225.(11分)四种元素X、Y、Z、W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前四周期,已知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加,且核电荷数之和为51;Y原子的L层p轨道中有2个电子;Z与Y原子的价层电子数相同;W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1,其d轨道中的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5∶1。⑴Y、Z可分别与X形成只含一个中心原子的共价化合物a、b,它们的分子式分别是______、______;杂化轨道分别是______、______;a分子的立体结构是___________。⑵Y的最高价氧化物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晶体类型分别是________晶体、________晶体; ⑶X的氧化物与Y的氧化物中,分子极性较小的是(填分子式)___________;⑷Y与Z比较,电负性较大的是(填元素符号)________;⑸W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其+2价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化学与技术》模块26—28为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26.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B.便于分馏C.获得短链不饱和气态烃D.提高汽油的质量27.普钙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磷肥,其主要成分是()A.Ca5(PO4)3FB.Ca(H2PO4)2·H2O和CaSO4C.Ca3(PO4)2和CaHPO4D.CaHPO4和Ca(H2PO4)228.与氨碱法比较,下列关于联合制碱法优点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提高了原料的原子利用率B.降低了生产成本C.减少了环境污染D.减轻了对设备的腐蚀29.(11分)如何防止铁的锈蚀是工业上研究的重点内容。为研究铁锈蚀的影响因素,某同学做了如下探究实验:序号内容实验现象1常温下将铁丝放在干燥空气中一个月干燥的铁丝表面依然光亮2常温下将铁丝放在潮湿空气中一小时铁丝表面依然不亮3常温下将铁丝入在潮湿的空气中一个月铁丝表面已变得灰暗4将潮湿的铁丝放在常温的氧气流中一小时铁丝表面略显灰暗5将潮湿的铁丝放在高于常温的氧气流中一小时铁丝表面已变得灰暗6将浸过氯化钠溶液的铁丝放在高于常温的氧气流中一小时铁丝表面灰暗程度比实验5严重回答以下问题:⑴上述实验中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的是(填实验序号)________;在电化学腐蚀中,负极反应是________;正极反应是________;⑵由该实验可知,可以影响铁锈蚀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为防止铁的锈蚀,工业上普遍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种方法)。 参考答案1.A 2.A 3.B  4.D 5.C 6.D 7.B  8.A 9.C 10.D 11.B  12.C13.⑴H2+S  H2S(或H2+SH2S)⑵H2SO3+H2S==3S+3H2O⑶C+2H2SO4(浓)CO2↑+2SO2↑+2H2O(或Cu+2H2SO4(浓)CuSO4+SO2↑+2H2O等)⑷①H2SO3+2OH-==SO32-+2H2O  ②大于;Na2SO3溶液中SO32-发生水解使溶液显碱性。  ③增大;升高温度促进Na2SO3溶液的水解。14.⑴7;K2O、K2O2(KO2也可以)   ⑵He、Ne、Ar   ⑶C、H   ⑷Na   ⑸NH3;SiH415.⑴放热⑵减小;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⑶不影响;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的移动。⑷减小、减小16.⑴B、D、F     选择B,目的: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     选择D,目的:除去空气中的CO2     选择F,目的:除去空气中的O2⑵h→g→d→c→k→i→a→b⑶制得的氮化镁将不纯;因为A装置没有排完空气前就加热会让空气中的氧气、CO2、水蒸气等与镁反应⑷将产物取少量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如果能够看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产物是氮化镁。17.⑴C5H10O⑵HOOC—CH2—COOH,  HOOC—CH2—COOH+2C2H5OH    C2H5OOC—CH2—COOC2H5+2H2O;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⑶HO—CH2—CH2—CH=CH—CH3⑷2;CH3CH2CH2COOH、CH3CH(CH3)COOH18.D19.B20.D21.⑴CH2=CH—CH3⑵Cl2、高温⑶加成反应 ⑷CH2=CH—CH2Cl+Br2→CH2Br—CHBr—CH2Cl ⑸22.C23.C24.A25.⑴CH4SiH4sp3sp3正四面体⑵分子原子⑶CO2⑷C⑸Zn1s22s22p63s23p63d1026.A27.B28.C29.⑴3、4、5、6Fe-2e-=Fe2+(或2Fe-4e-=2Fe2+)2H2O+O2+4e-=4OH-⑵湿度、温度、O2的浓度、电解质存在⑶电镀、发蓝等表面覆盖保护层,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