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脑电图报告(儿童)

解读脑电图报告(儿童)

ID:16082808

大小:6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7

解读脑电图报告(儿童)_第1页
解读脑电图报告(儿童)_第2页
解读脑电图报告(儿童)_第3页
解读脑电图报告(儿童)_第4页
解读脑电图报告(儿童)_第5页
解读脑电图报告(儿童)_第6页
资源描述:

《解读脑电图报告(儿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解读视频脑电图报告(从结论部分或脑电印象分析)第一部分慢波(含背景活动慢)脑电图非癫痫样异常1.是最常见的脑电图异常,包括:1)背景节律不对称2)不同步:(1)全面性不同步的慢波(2)双侧同步慢节律(3)局灶性慢波3)特殊模式:(1)背景活动变慢(2)周期性(3)昏迷不对称1.正常脑可以有20%的不对称,通常波幅右>左。后头部背景节律右>左50%,或左>右35-50%有临床意义,一般慢的一侧为异常。2.慢波活动位于一侧,不对称性出现,波幅或频率局灶显著增高,双侧>35%有临床意义,波幅异常的原因有:脑结构异常,癫痫发作后缺失,颅骨缺损。背景活动慢或广泛性弥漫性

2、慢波常提示(1)颅内感染(2)癫痫发作后脑功能损伤。局灶性慢波1.频率小于8HZ的q或δ波2.通常涉及2-3个导联,可以一侧或一叶3.一般提示急性或进行性结构异常4.功能性的异常过程包括:血管疾病,癫痫发作后期,系统性疾病5.经常伴随其他的脑电异常,如:不对称,癫痫样放电,在癫痫样放电时,该部位有定位作用。局灶不规则(或多形性)慢波活动经常影响背景活动,异常的程度取决于对背景的损害程度,1.在急性损伤时,比CT改变还早,如刚发作后的癫痫所致的脑水肿。2.慢波经常与慢性损伤有关。损伤的中心波幅较低,而旁边则较高3.慢波一般会抑制快活动4.中央,顶区较少出现慢波,

3、一般为后头部、额区。5.局灶损害可能有双侧改变。如下丘脑或中部脑病变与局灶不规则慢波活动相关的其他脑电图异常及临床意义:1.广泛的q慢波提示中毒,脑炎,白质损伤,代谢性疾病,广泛的严重异常,或药物过量.2.双侧同步的慢波,如脑疝(Herniation),代谢性疾病1.背景节律不对称4.脑肿瘤,脑中风,脑挫裂伤,硬膜下积液,癫痫发作后状态,偏头痛,TIA,代谢性脑病。结构性的异常常是持续性慢波,没有反应。间断性颞叶节律性慢波(δ波)活动1.强烈提示颞叶癫痫。有利于癫痫的定侧.77%与棘波相关2.可能与MRI上T2的白质高信号有少量关系。3.与智力损害无关间断性节

4、律性慢波(δ波)活动的临床意义:1.广泛性的灰质病变,包括双侧皮层和深部灰质结构2.白质相对完整3.不一定与颅高压、间脑损害,皮层下病灶有关,虽然也常认为相关原因1.在很多广泛性脑病中均可见。如:代谢、中毒、、感染、退形性变2.癫痫发作后期,脑肿瘤也可见3.在儿童失神癫痫可见4.在短暂性脑缺血,晕厥、,颅高压时也可见5.有时见于局灶的大范围脑病变但要注意:它是非特异的发现。经常容易误解。它肯定不正常,但不是癫痫样放电,也不预示癫痫。有时与病灶的部位不一定一致,包括定侧和高峰出现部位。三相波1.重复的尖慢波。2.常见于下列:-代谢性脑病:肝性脑病、昏迷、肾功能衰

5、竭-低温、脑部肿瘤、发作后期缺氧、药物治疗-感染:CJD(克雅氏病),疱疹第二部分:痫样放电痫样放电:指尖、尖慢、(多)棘、棘慢波、爆发-抑制、高(度)峰失律等异常波形及突出于背景的节律性放电等。原则:1.不是所有的尖波都是危险的。2、辨别癫痫样活动:无论位置在哪里,都强烈提示癫痫,尤其在成人提示与癫痫相关的比例:-颞叶:>90%-中央-颞:40-60%儿童-枕叶:50%儿童对癫痫的控制没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各类痫样放电波形的临床意义:1.棘波。乃痫样波形是最具特征性的表现之一,出现棘波逐渐增多现象或形成棘节律,常预示即将出现临床发作。若在慢波部位出现相应部位的

6、棘波,常揭示来自原发癫痫灶或其附近区域。可见于各型癫痫。2.尖波。意义与棘波相同,乃神经元同步放电的结果,为常见的痫样波的特征波形之一,可以是病灶在皮质深部或皮质下棘波灶远距离传播。可见于各型癫痫发作间期脑电图中。3.棘-慢复合波。额区最明显,亦可散发或局限性出现。这种异常放电可能起源于皮质深部的中线结构,或始于视丘,而影响的皮质只限于背内侧核的投射部分。典型3赫兹棘-慢复合节律,多见于失神发作(旧称小发作),而1-2.5赫兹棘-慢复合波最多见于Lennox-Gastaut综合征。4..尖-慢复合波。多见于颞叶癫痫,弥漫性尖-慢节律见于顽固性大发作和失神性小发

7、作,提示脑组织深部存在较广泛的癫痫病灶。5.多棘-慢复合波。常预示有痉挛发作,是肌阵挛性癫痫最具特征的波形之一。6.多棘波。多见于肌阵挛性癫痫,是多棘—慢复合波的一种变异形式。但当棘波连续出现,数量增加,频率变快,或由某一脑区逐渐扩散至整个大脑时,则预示患者将出现临床发作,或系发作开始的脑电图表现,且多为强直阵挛发作(旧称大发作)。7.阵发性或爆发性活动。亦称发作性节律波。成分为δ节律、θ节律、α节律和β节律,多呈高波幅发多源于中央脑系统病灶发出,但诊断价值不如上述放电波形。8.高度节律失调。在时间和部位上杂乱地、毫无规律地出现的一种独特图型。见于3个月至5岁

8、婴幼儿,以3—8个月最常见。最多见于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