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产品基本工艺计算

热轧产品基本工艺计算

ID:1628699

大小:10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2

热轧产品基本工艺计算_第1页
热轧产品基本工艺计算_第2页
热轧产品基本工艺计算_第3页
热轧产品基本工艺计算_第4页
热轧产品基本工艺计算_第5页
资源描述:

《热轧产品基本工艺计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热轧产品基本工艺计算6.1产品的技术条件钢种为WY08AlA;坯料尺寸为210*1300*9500(单位为毫米);产品尺寸为5*1250(成卷供货,单位为毫米);产品标准为GB5213-85,武标(热)1-78。6.2温度制度的确定6.2.1卷取温度终轧温度的确定参照[1],冷轧用深冲钢板的卷取温度应该为600℃,精轧机终轧温度应该为865℃。6.2.2精轧入口温度的确定由于成品厚度为5mm,所以选取公式为Tf0=32/h2+132/h+1006k+k1(6.1)式中h为成品厚度,单位为毫米;k1为根据成品厚度参照[1]知,k1=15。则为Tf0=32/52+132/5+1006+15=1

2、049℃6.2.3粗轧出口温度的确定选用公式为TR4=Tf0+30=1079℃(6.2)6.2.4出炉标准温度的确定选用公式为Tx=1235+K2(TR4--K3)(6.3)查阅[1],K2夏季为1.17,冬季为1.4;R2在轧三道并且坯料的厚度为210mm的情况下,K3夏季为1140℃,冬季为1120℃。据此计算出结果为,夏季为1163.63℃,冬季为1177.6℃。温度计算结果如表6.1。表6.1温度计算结名称卷取温度终轧温度精轧入口温度粗轧出口温度出炉标准温度温度(℃)65086510491079夏季为1164冬季为11786.3粗轧压下制度的设定首先确定R2的轧制道次,查阅[1]有

3、表6.2。表6.2R2的轧制道次成品宽度(mm)轧制道次1400以下轧制3道1400以上轧制5道由于成品宽度1250mm〈1400mm,故R2轧制3个道次。6.3.1平辊压下制度粗轧中对板坯尺寸的要求比较低,采用经验法可以确定各机架的压下制度。6.3.1.1末架目标厚度的确定公式为HR4=HR4T+ΔHR4X(6.4)其中不考虑操作修正量∆HR4X,查阅[1]有表5.3表6.3末架目标厚度卷宽mm卷厚mm9991000—12991300—14991500—189919003.6--5.993434343434所以,得HR4=34mm。6.3.1.2R1,R2,R3的目标厚度公式为HR3=H

4、R4+∆HR4(6.5)HR2=HR3+∆HR3(6.6)HR1=HS(1-r1)(6.7)其中r1为第一机架压下率,实际取值为0.24。不考虑操作修正量,则各机架目标厚度均为各机架的出口厚度。6.3.1.3各道次的压下量表6.4各道次的压下量机架R1R2各道最大值R3R4最后轧制道次倒数第二道次其它压下量0.243545502518注为R1用压下率表示。R3,R4的压下量取16和12,R1的压下量由压下率可以算出为∆H1=0.24*HS=0.24*210=50.4mm(6.8)则HR3=34+12=46mm;HR2=46+16=62mm;HR1=210-50.4=159.6mmR2各道次

5、压下率见表6.5。表6.5R2各道次的压下率轧制道次数压下量率分配310.37520.32030.305由公式为∆HR2=(HR1−HR2)*Ej)(6.9)其中∆HR2j为R2各道次的压下量,单位为毫米;HR1为R1道次的目标厚度,单位为毫米;HR2为R2道次的目标厚度,单位为毫米;Ej为R2各道次的压下率分配。所以∆HR21=(159.6-62)*0.375=36.6;∆HR22=(159.6-62)*0.320=31.232;∆HR23=(159.6-62)*0.305=29.768。至此得到各道次的压下制度,见表6.6。表6.6各道次的压下制度机架(道次)R1R2R3R4123出口

6、厚度(mm)159.612391.7686246346.3.2立辊侧压量的设定(1)精轧目标宽度BF的确定公式为BF=BC*(1+C1*TF7)+β(6.10)其中BC为钢卷公称宽度,单位为毫米。C1为热膨胀系数,取值为1.43*510−5。T7为精轧出口温度,取值为865℃。β为宽展余量,查阅[1]取值为6毫米。则BF=1250*(1+1.43*10−5*865)+6=1271.462mm(2)平辊轧机的宽展量确定公式为∆BRij=Ki∗∆HRij(6.11)其中Ki为i架宽展系数,取值见表6.7。∆HRij为i架j道次的平辊压下量,单位为毫米。表6.7各机架的宽展系机架R1R2R3R系

7、数0.250.300.350.40在设定计算中可以近似认为平辊的宽展量与它的压下量呈线性关系,计算如下为∆BR1=0.25*50.4=12.6mm;∆BR21=0.30*36.6=10.98mm;∆BR22=0.30*31.232=9.370mm;∆BR23=0.30*29.768=8.930mm;∆BR3=0.35*16=5.6mm;∆BR44=0.4*12=4.8mm。(3)立辊总压缩量的确定公式为∆BT=(C2∗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