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及其附近地震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的初步探讨

抚仙湖及其附近地震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的初步探讨

ID:16348527

大小:2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9

抚仙湖及其附近地震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的初步探讨_第1页
抚仙湖及其附近地震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的初步探讨_第2页
抚仙湖及其附近地震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的初步探讨_第3页
抚仙湖及其附近地震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的初步探讨_第4页
抚仙湖及其附近地震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的初步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抚仙湖及其附近地震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的初步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抚仙湖及其附近地震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的初步探讨Vo1.5No.2Jun.,2008天文研究与技术(国家天文台台刊)ASTRONOMICALRESEARCH&TECHNOLOGY第5卷第2期2008年6月CN53—1189/PISSN1672—7673抚仙湖及其附近地震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的初步探讨田钧,楼柯(1.云南省玉溪市防震减灾局,云南玉溪653100;2.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云南昆明650011)摘要:位处小江断裂带西支的抚仙湖周边地区是云南省潜在的强震危险区之一.该地区不仅历史上发生过5级(VI度)以上破坏性地震,而且曾多次受到相邻地区1>

2、;6级地震的波及.从地震地质构造分析和近年地震活动特征来看,抚仙湖及周边地区仍是未来7~7.5级地震的潜在震源区.因此,按照《防震减灾法》,《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和《玉溪市防震减灾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建议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对在该区域老鹰地一带筹建的抚仙湖太阳观测基地和天文观测设施所在地,按照国家《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技术标准进行了地震安全性评价.关键词:抚仙湖太阳观测基地;地震;地质中图分类号:P183.5文献标识码:A文童编号:1672—7673(2008)02—0213—04拟建的老鹰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基地和天文观测设施所在的抚仙湖周边地区,

3、位于小江断裂带上.抚仙湖周边十数千米范围内是云南省地质构造相对复杂,强震频繁发生的地区之一.这是因为青藏高原东部及邻区受到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以及印支,印缅板块的相互作用,在持续的板块碰撞,陆内汇聚作用下,形成了一系列规模宏大的活动断裂和特殊的地形地貌,长期监测认为,在深部物质塑性涡流的推动下青藏高原东部及邻区的上部地壳会产生相应的地壳形变.从而导致了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使得这一地区成为国际地学界研究前缘性重大科学问题备受关注的热点地区.小江断裂带正好是这一地区的断裂带之一,然而,正是在这一区域因为其地理纬度,巍峨高山形成的高海拔,大气环流的影响及局部地区的干旱少雨和优良的大气视宁

4、度等因素,使这一区域蕴藏着宝贵的天文观测址点资源,抚仙湖太阳观测基地就是其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优良址点_1j.小江断裂带是滇东地区南北向构造带的主体,康滇菱形断块的边界断裂.断裂带由若干条几乎平行的压扭性和张性断层组成,全长约400多千米.断裂带在东jiI小江村以北沿金沙江河谷地带展布,过巧家后与则木河断裂相连.断裂带在小江村以南分为两支,东支自北向南沿新村,功山,寻甸,小新街至宜良盆地;西支自北向南略偏西,经汤丹,乌龙,沧溪,车湖,杨林至阳宗海,东西两支相距12~16kin.由宜良往南撒开,在曲江断裂附近消失.东,西支断裂各自分为近似平行排列的2~4条断裂,平面上形成麻花状大型

5、构造透镜体,具有强烈挤压和扭动特征.小江断裂带形成于地质上的元古代晋宁期,在以后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又多次活动,晚第三纪小江断裂块体运动十分强烈,高原面由于受断裂的差异运动而解体,与此同时,断裂的扭张活动沿断裂带发育有东Ji』,寻甸,嵩明,杨林,宜良,凤鸣,澄江,江ji』一系列晚新生代断陷盆地和车湖,阳宗海,抚仙湖,星云湖,等现代湖盆(附录A).第四纪以来,小江断裂带因强烈左旋走滑的差异,断裂带分为北,中,南三段.南段的东支断裂大致沿南盘江两侧展布;西支的断裂沿阳宗海,抚仙湖两侧展布,具有明显的张扭性.1750年以来,收稿日期:2005—09—20;修定日期:2007—11—05

6、作者简介:田钧,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地震监测/预报214天文研究与技术(国家天文台台刊)5卷沿断裂带发生过6~7级地震4次,其中发生在西支断裂上的地震如:1750年澄江6.25级地震;1763年江川县城至雄关一带的6.5级地震;1789年江川路居7级地震;以及1909年发生在东支断裂上的华宁盘溪6.5,6.0级地震(附录B).根据对该断裂带全新世以来运动的综合研究结果,小江断裂带平均水平运动率为:北段约4.0~8.4mm/a(年);中段西支断裂约6.4mm/a;东支断裂约4.8mm/a;南段东支断裂约2.5mm/a,西支断裂(南段)约4.0mm/a.依据历史地震和水平错位

7、量统计,7级地震平均水平错位量为2m左右,6.5级地震水平错位量约1m.按照地震复发周期公式估算,则小江断裂中段,东支断裂7级地震的平均复发周期约为417年;6.5级地震平均复发周期约208年;西支断裂7级地震平均复发周期约313年;6.5级地震平均复发周期约156年.估计小江断裂带南段,东支断裂7级以上地震平均复发周期约800年;6.5级地震平均复发周期约400年;西支断裂(南段)7级以上地震平均复发周期约500年:6.5级地震平均复发周期约250年.这个分析结果与小江断裂带古地震研究结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