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活动性、地震地质构造

地震活动性、地震地质构造

ID:39303330

大小:3.81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6-30

地震活动性、地震地质构造_第1页
地震活动性、地震地质构造_第2页
地震活动性、地震地质构造_第3页
地震活动性、地震地质构造_第4页
地震活动性、地震地质构造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震活动性、地震地质构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Discussiononstructuralanalysisunderseismicexcitation底部剪力法阵型分解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静力弹塑性法TwoorthreestudentsoneachmethodEngineeringSeismology(5)Seismicity,Seismotectonics世界上的地震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全世界约80%g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和几乎所有的深源地震都集中于此,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沿地中海向东延伸至喜玛拉雅山,终止于我国的川滇地区的地震带,大多分布于

2、大陆上,也称欧亚地震带,除环太平洋地震带外几乎所有的中源地震和大的浅源地震都发生在此带内。释放能量占全部地震能量的15%。沿线有一些中等震源深度的地震发生,喜玛拉雅山南麓有一系列大地震,尤其是这一段西端的中亚兴都库什、东端的我国西藏东南部墨脱都发生过巨大的地震。大洋海岭地震活动带和大陆裂谷系地震活动带。中国的地震分布(震中分布图)中国地震数据的可靠性地震资料的完整程度,决定了所反映的地震活动时、空图象的可靠程度,以及由地震资料所得到的统计结果的准确程度。历史资料,由于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以及政治稳定状况的

3、差异,历史资料的完整程度必然有一定的差异。破坏性地震(M〉4.7)目录,逾6000条,公元前仅有13次地震事件的记载,1440年以前159次,1900年以前948次,1950以前2289次。仪器记录地震,自20世纪初起,50年代、七十年代两次大发展。目前,全国大多数地区可监测3级(西部部分地区4级)以上地震,一些地区可达1级。可信震级段1440年以后,7级以上地震遗漏较少,17世纪以后,6级以上地震遗漏较少,20世纪上半叶以来,5级以上地震有保障。还与政局之稳定和对地震发生的理解有关。区域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除台湾和西藏部分地区外,中国的地震活

4、动均处于板块内部。地震的发生具有板内地震的特点,表现为地震分布广,大震相对集中成带;地震强度高,震源浅,危害性大;大震的复发周期长,且经常在历史上未记载大震的新区发生。统计规律的分区、分带表达空间扫描地震活动的深度分布地震都发生于地壳中及地慢的上部,其中多数发生在地壳部分的数十公里范围内。据统汁,有72%地震的震源发生于地表下33km以内,深度大于33km的占28%,其中的24%分布在33-300km范围内;深度大于300km的地震仅占地震总数的4%。中源地震主要发生于环太平洋地区,我国中源地震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西藏雅鲁藏布江以南地区和新疆

5、西南部帕米尔附近。深源地震仅仅在东北黑龙江-吉林地区。我国地震的时间分布特征地震活动随时间呈现不均匀的分布,具有相对平静和显著活跃相互交替转化的发展过程。在一段时间内地震的发生表现出频度较低、震级小,地震活动出现相对平静的状态,可称为地震活动的平静期;在继之而来的另一段时间内,地震的发生表现出频度高、震级大的特点,地震活动出现了显著活动的状态,可称为地震活跃期。一个能量积累和释放的全过程,可称为一个地震活动期。一次应变积累和释放的全过程(华北地区三百年左右),包含有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应变积累阶段、应变前兆释放阶段、应变大释放阶段和剩余应变释

6、放阶段。危险性有很大的差别。地震时序图和时序分析地震活动分期分段极值理论、马尔科夫模型、线性预测等统计方法、熵谱分析、周期图、ANN。地震发生的概率模型POISSONRENEWMARKOVPOISSON模型地震活动的强度特征震级-累积频度关系lgN(M)=a-bMN(M)为一个地区大于等于M的地震次数,M为震级,a、b分别为统计常数,该式也称为古登堡-里希特关系式在小震一端“掉头”(数据过少),主要是小震漏记;在大震的一端“掉头”,原因可能是统计的时段不够长,或大震的发生需要更大范围的统计才比较合理。地震带的震级上限及下限地震带的震级上限是指

7、地震带内震级-频度关系中累积频度趋于零的上限震级值。在概率分析方法中,这一震级极限值是与地震带震级概率密度函数的积分上限联系在一起的,是地震带内发生概率趋于零的最大震级值。地震带的震级下限,也称为起算震级,是指地震带内考虑其对场地地震影响的最小震级值。潜在震源区的震级上限1、根据历史最大地震记录取值当最大地震为6~7级时,震级上限采用历史最大值加0.5级确定;若历史最大地震为8级或8级以上,可以直接采用此值作为震级上限。2、依据地质构造类比的方法确立地震地质构造相同的地区,可以以已发生地震地区的历史地震资料推断新区的震级上限。采用这种方法的条

8、件是当历史最大地震活动不足以代表潜在震源区可能发生地震的上限震级,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关于地震构造条件的统计结果,并考虑统计不确定性。3、采用极值统计或震级-频度关系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