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综述

高三历史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综述

ID:16381449

大小:231.1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9

上传者:U-4623
高三历史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综述_第1页
高三历史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综述_第2页
高三历史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综述_第3页
高三历史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综述_第4页
高三历史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综述【古代世界】古代世界的断限是从人类社会出现至15、16世纪之交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反映了人类社会由分散隔绝向整体演化的过程。人类首先进入农耕文明时代,历史发展成多线并进的态势。与中国不同,在西欧,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居主导地位,希腊、罗马是奴隶社会的典型,并创立了辉煌的奴隶制文明,如民主制度、法律制度、人文精神等都盛极一时。在古代文明发展整合的基础上,由分散向整体的趋势加强。通过战争、宗教、商贸等形式,各文明之间加强了联系,加快了由分散向整体迈进的进程。【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的断限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古代文明的连续性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最突出特点。通常情况下,中国古代史分为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鸦片战争前)六个时期。1先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祖国历史的开篇指中国大地上开始有了人类活动至秦统一前的历史。其间经历了100多万年的原始社会,古代先民共同创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的夏、商、周王朝被称为“三代”,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成和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西周建立了完备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如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礼制等,是疆域空前的文明古国。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逐渐推广,生产力大发展,从而引发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王室衰微,大国争霸,战争频繁,旧的统治秩序受到冲击。新兴地主阶级进行了一系列变法运动,形成和造就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君主制、县制及重农抑商政策纷纷出现。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科技、文学、艺术取得重要成就,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文化高峰。2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这是封建大一统的时期此间,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是封建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以皇帝为中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并完善起来。秦始皇创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集最高行政、军事、立法等大权于一身。西汉时“汉承秦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强化。西汉初吸取了秦亡教训,奉行黄老思想,调整统治政策,采取了发展经济的措施,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时的强盛,不少农业和手工业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自汉武帝始,儒家思想逐渐被确立为统治思想。此后,儒家思想成为维系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精神。3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这一时期,中原屡遭战乱,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而南方相对安定,大量南迁的农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他们与当地汉族和少数民族农民,共同开发江南,从而使南方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并迅速赶上了北方,南北经济趋向平衡。这一时期,思想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文学别具风格,石窟艺术兴盛,书法和绘画有了发展,中国文化再次得到多角度的发展和深化。4隋唐(581~907年),封建社会昌盛繁荣时期隋、唐是我国历史上两个极为重要的统一的封建王朝。隋唐时期进行制度革新,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大大完善了中央政治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是重要的经济制度;科举制是影响深远的选官制度和教育制度,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举措对后世有重要影响。8 隋唐时期封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业产量提高,手工业有了新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繁荣,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富裕局面,人们的社会生活也丰富多彩。此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与封建政治、经济的发展相适应,隋唐文化也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科学技术走在世界前列,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书法、绘画成就卓著,音乐、舞蹈、思想、宗教、教育全面发展。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是唐文化的突出特点。博大精深的唐文化,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5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年),封建社会的继续发展和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五代十国是唐代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是纷乱割据时期,但也出现了统一的趋势。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结束了长期的藩镇割据局面,但没有形成全国性的统一。在此基础上,元朝建立了疆域空前的大帝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统一。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统一发展时期,大大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朝在对外关系方面具有开放性和世界性的特点,直接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交往。这一时期,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时期,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城市经济繁荣,海外贸易兴盛,封建经济又进入一个高峰时期。中国科技有了突出发展,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此时。理学的产生、宋词的繁荣、世俗文学的出现,成为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突出的成就。6明清(鸦片战争以前)(1368~1840年),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时期明代取消丞相制度,设立内阁和特务机构;清代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日益强化,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发展到了顶峰。作为封建社会后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消极作用日渐明显,大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表现和原因之一。两朝前期,虽一度出现过强盛局面,但与西方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西方已开始步入工业文明时代,而中国仍在农耕文明中徘徊,中国处于总体衰落的趋势。明清初期,封建统治者都采取了调整封建生产关系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从而使封建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增强,农业产品结构变化显著。从明朝中期开始,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清初以后又有了发展,但由于封建势力的束缚和阻碍,其成长十分缓慢,始终处于萌芽状态,不足以动摇强大的封建社会的基础。这一时期,中国与日益逼近的西方殖民侵略发生了激烈碰撞。在世界一体化进程启动之时,古老的中国并没有作出积极反应。明清统治者改变了唐以来的开放政策,趋于保守和内向,主要实行封闭、落后的闭关政策,致使中国处境日益被动,拉大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明清的科技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科技有了发展,但与西方渐有差距。总结性、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思想领域出现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近代世界】近代世界突出特点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启动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并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被压迫民族反抗侵略和殖民统治的斗争,世界形成整体后出现的复杂国际关系,构成了世界近代史的主要内容。其间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分为三个阶段:1从16世纪到19世纪初,这是手工工场时期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也是现代化启动时期8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到16世纪时,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形态开始成为世界性潮流,新航路开辟、商业革命、文艺复兴和宗教革命的兴起,重商主义的推行等,是这一世界性潮流的具体体现。资本主义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历史的总趋势,资产阶级革命得以开展。英、法、美等少数国家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经过曲折反复的斗争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和确立了资本主义的政治法律制度。此时的资本主义经济仍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生产力仍不发达,资产阶级仍处于童年时期,尚无力完全战胜封建主义。此时期的国际关系出现了极为复杂的局面。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整体。西欧少数国家发起了早期殖民掠夺,破坏了当地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也加快了世界整体化的进程,西欧诸国也开始了争夺商业和殖民霸权的斗争。英国先后战胜了西班牙、荷兰、法国,确立了殖民霸权。同时,一些封建国家和英国,组成反法联盟,进行了干涉法国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战争,其性质有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也有英国与法国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在思想领域,发生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两次思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舆论准备和思想基础。2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70年代,这是蒸汽时代和工业资本主义阶段,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和现代化成熟与发展阶段从整体上看,从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由于蒸汽机的出现,工业革命开始并迅速扩展,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提高,从而具备了与资本主义发展相应的物质基础,工业资产阶级产生,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起来。一方面在已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英、法、美等国,通过革命或改革,进一步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扩大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基础;另一方面,在德、意、日、俄等封建国家,则通过改革或革命,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工业化、民主化和城市化的步伐加快,现代化得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自由资本主义进入鼎盛时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诞生了工业无产阶级,并迅速壮大,工人运动兴起。此时,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虽仍共同参加了资产阶级革命,但有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发生了直接与资产阶级对立的斗争。此时的工人运动具有政治斗争、暴力斗争为主,自发性、分散性强的特点。随着马克思主义诞生,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诞生,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真正形成一股进步潮流。3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进入电气化时代。这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时期,也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典型阶段,还是现代化在全世界的扩展阶段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基础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飞跃,进而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发生变化,垄断组织出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工业化,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和政治模式大致形成,现代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英、法、美等具有民主传统的国家,建立、完善了政党政治和议会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有了发展;而德、俄、日等封建传统强烈的国家,并未形成近代意义的民主政治,专制色彩较浓,建立了专制主义体制。【近代中国】近代中国是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逐步开始近代化历程的。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开始到终结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民主革命从发生、发展到胜利的历史,还是中国近代化(早期现代化)缓慢发展的历史。其发展过程是:1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40~1864年),中国开始经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式农民战争高潮时期8 迅速成长的欧美资本主义与封建末世的中国,围绕着疯狂的殖民扩张要求和落后的闭关政策,发生了激烈地碰撞和斗争,最后以鸦片问题为矛盾的爆发点,引发了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者先后打败中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被迫割地、赔款,丧失了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自主权和贸易主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社会矛盾,太平天国是在鸦片战争影响下,社会矛盾激化的总爆发,是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农民阶级与封建主义两大矛盾的集中表现。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但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打击目标是清王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后期则与中外反动势力进行了殊死的抗争。鸦片战争严重冲击了闭关、落后的中国,引发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国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市场,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一方面加重了劳动人民的灾难,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发生变化,中国被迫打开了封闭的大门。在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揭开了近代化的序幕。2从洋务运动到义和团运动失败(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时期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适应当时局势,设立总理衙门,清政府的内政外交逐步被列强控制。地主阶级改革派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但在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情况下,中国进一步成为列强侵略的目标。列强先是加紧对中国邻邦和边疆地区的侵略,造成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危机;继而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此后,列强竞相向中国输出资本,中国半殖民地经济形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使列强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完全控制了清政府,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列强的侵略和瓜分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派别都作出了反应,救亡图存成为历史主题,爱国成为各派进步力量的共同目标。清朝爱国官兵作了英勇抵抗;农民阶级发动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改革派掀起了洋务运动;统治阶级中以光绪帝为代表的开明派,支持维新变法;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上层,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在制度上开始了近代化的起步。3从《辛丑条约》签订后到五四运动前(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和中国资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时期由于清政府已成为中国独立、富强的障碍,要反帝,首先要反清。此时,中国社会的主流由爱国转向了革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顺应时代潮流,发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全面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此后,为维护共和与民主,革命派又发动了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但由于阶级、时代的局限,这些运动多是失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了尽头,中国社会陷入黑暗的谷底。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与科学,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运动,从思想领域呼应了中国的近代化。由于辛亥革命的推动和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暂时放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个短暂的发展机会。中国出现了兴办实业的热潮,进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但这一发展时期是短暂的,不久即转入了萧条。4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的失败(1919年5月~1927年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国民大革命时期8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中共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致力于工人运动。为推动民主革命,在中共倡导下,1924年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高潮。通过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取得了反帝斗争的一系列胜利。蒋介石和汪精卫国民党右派集团叛变,国共合作破裂,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最终失败了。5从八一南昌起义到七七事变之前(1927年8月~1937年7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同时也是官僚资本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成时期国民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在新军阀中取得支配地位,逐渐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一党专政,开始了对中共为代表的进步力量进行残酷镇压和疯狂“围剿”,国民党统治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政治障碍。中共从大革命中吸取了教训,开始了独立领导革命的探索。八七会议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同时,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创建工农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寻求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先进的中国人探求到了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改革和政权建设,多次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葬送了土地革命的大好形势,红军被迫长征。长征中的遵义会议,成为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中国革命从此走上了正确道路。红军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在此期间,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的打击,加紧了侵华步伐,先后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等,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摆脱民族危亡成为中华民族的首要任务。中国掀起了抗日救亡新高潮。中共又一次调整政策,开始放弃“抗日反蒋”口号,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6从七七事变到抗战胜利(1937年7月~1945年8月),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时期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八年抗战中,历经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形成了国民党和共产党为主要力量的正面和敌后战场,共同组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中国战场。中华民族在面临亡国灭种的关头,作为当时国内最大的两支政治力量的国民党和共产党捐弃前嫌,消除纷争,在团结一致共同对外的口号下,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了全民族的共同抗战。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与日军进行了殊死斗争,终于打破了近代中国在抵抗外国侵略中的屡败局面,使中华民族由衰败开始走向振兴,也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抗战期间,中国经济遭受较大破坏。日本在沦陷区推行殖民地经济,进行野蛮掠夺,中断了中国现代化的正常发展。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官僚资本乘机迅速膨胀。在根据地,中共开展大生产运动,调整土地政策,新民主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7从抗日战争胜利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945年9月~1949年9月),解放战争时期,即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时期抗战胜利后,中共和进步力量争取国内民主、和平的努力失败。国民党政权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了旨在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内战。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打退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进行了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并开展土地改革,巩固和发展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在思想上、组织上和政治上做了准备。最后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终结,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道路。【现代世界】8 现代世界肇始于1917年十月革命。世界现代史是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也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推进的历史,现代化在全球范围内展开。通常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分为前后两大时期,内含四个阶段。11917~1929年为第一阶段,这是革命高涨和资本主义国家恢复和发展、国际关系调整时期。帝国主义与苏俄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使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建立了新的社会制度,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21929~1945年为第二阶段,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酝酿和展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得到发展。法西斯主义和反法西斯力量的矛盾和斗争,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共产国际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中心,在指导各国共产党的活动,推动各国革命发展和反法西斯势力斗争等方面起过重要作用,但也出现了不少失误。3从1945年8月到20世纪70年代为第三阶段,这是两极格局对峙、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第三世界兴起和美苏争霸局面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时期。美苏矛盾成为制约全局的矛盾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福利国家不断涌现,表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资本主义经济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进入相对稳定的调整和高速发展时期。美国凭借其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货币制度的优势,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日本和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尤为突出。西欧国家加快合作步伐,逐渐开始了向美国霸主地位的挑战。民族解放运动获得大发展。战后,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有几十个国家宣布独立,出现了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在此基础上,面对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一大批新兴独立的国家加强了团结和联合,开始了联合反殖、反霸的斗争,不结盟运动在1961年诞生。第三世界崛起后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在国际关系方面,全球性的特征更加突出。联合国成为国际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织。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格局被打破,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的雅尔塔体系。这也是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冷战”共处时期。在两大阵营内部,也充满了矛盾和斗争。社会主义阵营内有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在帝国主义阵营内,也形成了与美抗衡的力量。在更大的范围内则是美苏争霸,第三世界崛起后的复杂斗争。420世纪70~90年代为第四阶段,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资本主义国家平稳发展,国际格局大转变,第三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时期。美苏两极的矛盾和霸权主义与反霸权主义矛盾是主要矛盾这一阶段,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曲折和新探索。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和东欧各国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重大挫折,出现了严峻的政治、经济局势,进而导致了连续的政治动荡。终于导致了苏东剧变,出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型,社会主义运动受到重大挫折。而中国开始了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运动统一的模式被打破,从而开始了适应本国国情模式的探索。以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为起点,资本主义各国进入长达10年的“滞胀”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走出了经济“滞胀”8 阶段。到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各国经济发展出现了新变化,欧美经济稳步增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大大加强。美国控制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进而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发展新格局。同时世界经济重心由大西洋开始向太平洋地区扩展,太平洋地区经济地位日益重要,经济区域化集团加强,北美、西欧、东亚三大工业发达地区成为当今资本主义世界格局的主体。民族解放运动进入新时期,在20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最后崩溃。与此同时,第三世界力量有了发展,建立了有影响的国际组织,同时为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积极进行斗争,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改变了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的局面。在此期间,亚洲新独立的国家和海湾国家的民族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在国际关系方面,出现了由美苏两极格局向世界多极化演变的趋势。在美苏争霸斗争中,互有攻守,但总的趋势是苏联处于守势和劣势。苏东剧变后,美苏两极格局和“冷战”结束,雅尔塔体系瓦解。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日、西欧、中、俄之间相互竞争、相互依存,呈现“一超多强”状态。国际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地区矛盾和冲突不断,但总体趋势是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生活的重大问题。【现代中国】现代中国肇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现代史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曲折发展的历史,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建立、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历史。在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在这长期的历史时期中,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不是国内的主要矛盾。探索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现代史的主要线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我国长期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先后经过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和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探索,终于使我国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按照发展线索,中国现代史分为下列4个阶段。1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12月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是人民政权的巩固和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前三年,完成了巩固新生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历史任务。中国过渡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初步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经济秩序。从1953年1月,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改造阶段,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结合。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同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取得了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变革;同时我国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初步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新中国还实行全新的外交政策,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努力打破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以良好的形象活跃于国际外交舞台。2从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这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时期,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时期8 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后,中共率领全国人民基本执行了八大的正确路线,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取得了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成果。同时,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统一战线等方面进行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党内部分领导人逐渐滋长了急于求成的“左”倾思想,政治上修改了八大的正确路线,出现了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错误;经济建设方面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国民经济出现了1959~1961年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付出了沉重代价。3从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遭受严重挫折的时期“文化大革命”是极“左”路线发展和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发展的产物。在“文革”后期,中国调整了外交工作的思路,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逐渐开始正常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4从1976年10月“文革”结束至今,是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年10月到1978年11月,是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此时期进行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思想教育运动。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在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实行改革开放,进行了农村、城市及其他领域的改革,平反冤假错案,调整国民经济,出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邓小平的指导下,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在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领导下,坚持邓小平理论,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改革开放,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转轨。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新时期统一战线有了新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完整系统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终形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