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土地流转中农民财产全的保护研究[毕业论文]

集体土地流转中农民财产全的保护研究[毕业论文]

ID:16453956

大小:24.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09

集体土地流转中农民财产全的保护研究[毕业论文]_第1页
集体土地流转中农民财产全的保护研究[毕业论文]_第2页
集体土地流转中农民财产全的保护研究[毕业论文]_第3页
集体土地流转中农民财产全的保护研究[毕业论文]_第4页
集体土地流转中农民财产全的保护研究[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集体土地流转中农民财产全的保护研究[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集体土地流转中农民财产全的保护研究农村土地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土地流转农民财产全保护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一、农村土地流转研究现状及问题的提出进入21世纪以后,农村开始出现第二、第三产业,非农就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了避免土地抛荒,农民土地流转的速度和方式都产生了许多变化。现阶段的农村土地流转研究主要聚集在土地流转的影响流转的因素、流转的地区差异、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等方面。(一)流转缺乏法律保护杜朝晖(2010)指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中主要存在缺乏相关法律保障、土地流转制度建设滞后等问题。其中关于

2、“土地流转缺乏相关法律保障”,得到了赵新华(2013)的支持。(二)流转程序不规范这包括交易行为不规范、流转合同不规范等,在《农业土地流转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2009)、《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践治理机制探索》(2014)中均有所阐述。土地不规范流转是造成众多权益纠纷的主要原因。(三)流转存在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不同模式是最显着的表现,如杜朝晖(2010)整理出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模式(枣庄模式、成都模式和扬州苏州模式)、土地转包模式(浙江温州模式)、土地信用合作社模式(宁夏罗平模式)等。(四)流转的影响因素众多讨论最多的是非农就业因素和社会保障因素。现有多数研究主要从社会分

3、工的角度探讨农民非农就业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并且得出了农民非农就业有助于农地流转的结论。(五)需建立健全法制保障何虹(2012)提出了确立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物权地位。赵新华(2013)提出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配套规定等措施。目前,国内的大部分土地流转研究都集中在上述方面,研究过程中较少关注农民本身,即便研究相关权益,大多也是集中在土地所有权益上,对象还是土地。相关的土地流转问题研究中,以农民为研究主体、讨论农民财产权益的资料并不常见。本篇通过对江苏长江以南地区的实地(苏州、常州)走访和问卷调查,试图通过制度设计来保护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的财产权。二、调研情况介绍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发展迅速据有关资

4、料显示,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3%,已经超过世界城镇化的平均水平。不断增长的发展速度带来的是城市建设用地的巨大需求,无形中也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提供了市场。本次调研包括江苏省两个地级市,超过六个行政村参与,受访人数将近70位,其中62位参与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2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同时部分问卷调查者及其他村民接受了访谈。此次调研活动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集体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数据采用SPSS13.0分析。本次调研发现,苏南地区农民在家庭收入、土地流转的对象、经营方式及对集体建设用地方面的认识存在着多样情况。(一)村民财产性收入存在两级分化在我们调查的62位村民中,2013年

5、家庭财产性(利息、股息、租金、转让无形资产等)收入超过10000元的村民比例为61.3%,这样看来似乎苏南地区农民的收入并不低。但仔细查看即可发现,家庭财产性收入在10000元以下和30000元以上村民所占比例均为38.7%,10000~30000元层次的村民比例为22.6%,显然这是一个两头大、中间小的“葫芦”型状况,较为显着地反映出苏南地区农民收入间的两级分化趋势。倘若中间阶层的不饱满状态持续,势必会导致村民间矛盾的积累,严重甚至会影响村民的自治管理。(二)村民土地耕作方式多样【1】图1中,分别有37.10%、9.68%和4.84%实行过种田大户、联合经营和以土地入股方式经营耕地。大多数人

6、实行其他类型方面的耕地规模经营。出于问卷数据统计的方便,在数据录入时,将同时选择“种田大户”+“联合经营”,或者“以土地入股”+“联合经营”的答案归入到了“其他类型”里。因此就调查情况来看,苏南农村土地耕作方式具有多样化特点。【2】图2展示的是承包土地的经营管理方式,不难发现村民的承包地流转对象主要还是农户。对于承包地,村民的想法仍旧是以耕种为主(由“自己耕种”和“无偿交给他人耕种”看来,至少占58.06%)。因为流转对象还是农户的原因,流转时一般只有口头协议,也没有签订什么流转合同。这一点在大部分涉及土地流转的文献中都有印证。(三)土地流转目的为发展现代化农业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如今的

7、苏南耕地经营方式多样。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制合作社等蓬勃发展。现在的耕地流转是为了聚集土地资源,方便机械化操作进入农地,这样一来高产水稻种植、丰富水产养殖、经济果木种植、观赏花木培育等可以得到更专业精细化的管理,也是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集约化的标志。(四)土地流转的组织化程度趋向紧密,影响村民知情权和参与权在我们所调查到的村落里,集体土地的转让合同有53.2%是由村委会和村民代表签订。乡镇府、村委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