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规》介绍李六亿

新《消规》介绍李六亿

ID:16610774

大小:412.50 KB

页数:66页

时间:2018-08-23

上传者:U-3183
新《消规》介绍李六亿_第1页
新《消规》介绍李六亿_第2页
新《消规》介绍李六亿_第3页
新《消规》介绍李六亿_第4页
新《消规》介绍李六亿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消规》介绍李六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介绍《规范》编制组李六亿2011年8月19日 主要内容制定“消规”的背景《消规》的特点《消规》的主要内容《消规》主要内容介绍 制定“消规”的背景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需要:外源性感染、医院感染暴发等;CSSD标准的需要;消毒工作问题多,仍然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常见和主要问题;消毒工作进展的需要。 《消规》的特点体现了消毒领域的新进展:理念:先清洗、后消毒,能物理灭菌的、不用化学消毒方法;方法:低温灭菌方法、新的化学消毒剂如邻苯二甲醛等;与新标准如手卫生、隔离、CSSD有关标准一致;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如将原来的手术器械灭菌、缝线的灭菌等归类为:高度、中度和低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 《消规》的特点删减了按照科室归类进行消毒的有关内容,充实了消毒技术的内容,突出重点;对医疗机构提出了消毒管理方面的要求; 《消规》的特点删除了以下内容:二溴海因;内镜的消毒灭菌;医务人员手消毒;医院室内空气的消毒;检验相关物品的消毒; 《消规》的特点删除了以下内容:口腔诊疗器具的消毒;织物的消毒;污水的处理;污物的消毒;尸体及相关环境的消毒。 《消规》的特点增加了以下内容:4管理要求;6.5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6.9.2邻苯二甲醛;6.13.2碘酊;6.17煮沸消毒;6.18流动蒸汽消毒;6.19.1过滤除菌;6.19.2微波消毒; 《消规》的特点增加了以下内容:7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8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9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10朊病毒、气性坏疽和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物品和环境的消毒方法 《消规》的主要内容1引言2范围3术语和定义4管理要求5消毒、灭菌基本原则6清洗、消毒与灭菌方法 《消规》的主要内容6.1清洗6.2压力蒸汽灭菌6.3干热灭菌6.4环氧乙烷气体灭菌6.5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6.6低温蒸汽甲醛灭菌 《消规》的主要内容6.7紫外线消毒6.8臭氧6.9醛类(戊二醛、邻苯二甲醛)6.10过氧化物类(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6.11含氯消毒剂6.12醇类消毒剂 《消规》的主要内容6.13含碘类消毒剂6.14氯己定6.15季胺盐类6.16酸性氧化电位水6.17煮沸消毒6.18流动蒸汽消毒6.19其他消毒灭菌方法 《消规》的主要内容7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8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9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10朊病毒、气性坏疽和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物品和环境的消毒方法 《消规》的主要内容11皮肤与黏膜的消毒12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13清洁用品的消毒14清洗、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附录A(资料性附录)消毒试验用试剂和培养基配方 《消规》主要内容介绍3术语和定义(30个)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3术语和定义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低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表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4管理要求新增加内容应制定消毒与灭菌制度,并具体落实。应开展对医务人员及消毒、灭菌工作人员的培训。 4管理要求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的皮肤、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本规范10的规定。 4管理要求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负责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应保持诊疗环境的清洁与干燥,遇污染及时进行有效的消毒;对感染具有高风险的部门应定期进行消毒。应根据本机构消毒与灭菌工作的需要,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4管理要求对消毒工作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与监测,及时总结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与灭菌的基本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从事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 5消毒、灭菌基本原则基本要求(新增加的内容)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等先清洗,再消毒或灭菌。被朊病毒等污染的诊疗器械等,应遵循本规范10的要求。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选择合法、有效的消毒剂,并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等,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如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等离子体或低温甲醛蒸汽气体灭菌等。物体表面消毒,宜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 职业防护应根据不同的消毒与灭菌方法,采取适宜的职业防护措施。预防医务人员感染性因子职业暴露。热力消毒、灭菌:防皮肤灼伤。紫外线消毒:避免直接照射。气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预防有毒有害消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环氧乙烷灭菌应防燃烧和爆炸。液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防过敏及皮肤、黏膜损伤。处理锐利器械,防利器伤。 6清洗、消毒与灭菌方法 清洗清洗方法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由CSSD及时回收后,进行分类、清洗、干燥和检查保养。并遵循WS310.2的要求。治疗车、床头柜、新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或消毒布巾擦拭。不同患者之间应更换布巾。各种擦拭布巾及保洁手套应分区域使用,用后统一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清洗注意事项有管腔和表面不光滑的物品,应用清洁剂浸泡后手工仔细刷洗或超声清洗。能拆卸的复杂物品应拆开后清洗。小量血液等物质的溅污,先清洁再消毒;大量溅污,先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清洗用水、清洁剂等的要求遵循WS310.1的规定。内镜、口腔器械的清洗应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布巾应每次使用后进行清洗消毒,干燥备用。手工清洗工具如毛刷等每天使用后,应进行清洁、消毒。 压力蒸汽灭菌适用范围适用于耐热、耐湿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还适用于液体的灭菌;不适用于油类和粉剂的灭菌。分类分为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和预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两大类。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分为:下排气、正压排气和预排气压力蒸汽灭菌。不应作为物品的常规灭菌程序。应急情况下使用时,只适用于灭菌裸露物品,使用卡式盒或专用灭菌容器盛放。灭菌后的物品应尽快使用,不应储存,无有效期。 干热灭菌适用范围适用于耐热、不耐湿、蒸汽或气体不能穿透物品的灭菌,如玻璃、金属等医疗用品和油脂、粉剂等制品的灭菌。灭菌方法用干热灭菌器进行灭菌,灭菌参数一般为:150℃,150min;160℃,120min;170℃,60min;180℃,30min。 低温灭菌环氧乙烷气体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低温甲醛蒸汽灭菌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新增加的灭菌方法适用范围适用于不耐热、不耐湿的诊疗器械的灭菌。不适用于布类、纸类、油类、水、粉剂等材质的灭菌。 灭菌方法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应在专用的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内进行,灭菌过程的一个循环周期包括抽真空、过氧化氢注入、扩散、等离子化、通风五个步骤。上述五个步骤可以重复及交叉。灭菌周期包含灭菌过程中的若干个循环周期。 Sterrad100S循环抽真空过氧化氢注入扩散等离子化通风 应遵循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生产厂家的操作使用说明书,根据灭菌物品种类、包装、装载量与方式不同,选择合适的灭菌温度、过氧化氢浓度和用量、灭菌时间等灭菌参数。灭菌参数:一般为:作用浓度>6mg/L,灭菌腔壁温度45-65℃,灭菌周期28-75min。-注意受限制或不能灭菌的物品如管腔物品-注意是否有腐蚀性,对于精密医疗器械请咨询厂商。 注意事项:灭菌物品应清洗干净、充分干燥。灭菌物品应使用专用包装材料和容器。包装材料不应含植物性纤维材质,包括纸、海绵、棉布等。灭菌物品应单层摆放,不应接触灭菌腔内壁。 不能灭菌的材质和物品布类:吸收H2O2纸类:吸收H2O2油类:分子密度大气体不易穿透水份:易蒸发压力无法降低粉剂:分子密度大不易气体穿透盲段:穿透性植入物胆道镜等软式内镜 紫外线消毒适用于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删除:水及液体的消毒。使用方法:在室内无人条件下,采用紫外线灯悬吊式或移动式直接照射。消毒灯管吊装高度距离地面1.8~2.2米。安装紫外线消毒灯的数量为平均每m3不少于1.5W,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 臭氧适用范围:无人状态,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使用方法:空气消毒20mg/m3浓度,作用30min。消毒后应开窗通风≥30min,人员方可进入室内。物体表面消毒在密闭空间内,相对湿度≥70%,60mg/m3,作用60min~120min。注意事项有人情况下室内空气中允许臭氧浓度为0.16mg/m3。臭氧为强氧化剂。臭氧的杀菌作用受多种因素包括温度、相对湿度和有机物等的影响。 醛类:邻苯二甲醛(新增加的消毒剂)适用于不耐热医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浸泡消毒。使用方法浸泡,浓度:0.55%(w/v),pH为7.0~8.0,消毒容器加盖,作用5min~12min。消毒后物品,使用前用无菌蒸馏水充分冲洗。内镜的消毒处理应遵循国家有关要求。 作用时间:-欧洲,亚洲,拉丁美洲:5分钟,20℃-加拿大:10分钟,20℃-美国:12分钟,20℃ 注意事项物品消毒前应彻底清洗、干燥。新启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先除去油污及保护膜,再用清洁剂清洗去除油脂,干燥后及时消毒处理。使用时应注意通风。直接接触到本品会引起眼睛、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粘膜损伤。接触皮肤、粘膜会导致着色,处理时应谨慎、戴手套;当溅入眼内时应及时用水冲洗,必要时就诊。 注意事项配置使用应采用专用塑料容器。消毒液连续使用应≤14天,使用前应按照有关要求监测浓度。产品应密封,避光,置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中保存。 过氧化物类:过氧乙酸:按稀释定律稀释后使用;过氧化氢:原液使用;二氧化氯:按稀释定律稀释使用。含氯消毒剂:按稀释定律稀释后使用醇类消毒剂(含乙醇、异丙醇、正丙醇,或两种成分的复方制剂) 含碘类消毒剂:碘酊新增加内容适用于注射及手术部位皮肤的消毒。使用方法使用碘酊原液直接涂擦注射及手术部位皮肤,待稍干后再用70%-80%乙醇脱碘。注意事项不应用于破损皮肤、眼及口腔粘膜的消毒。不应用于碘酊过敏者;过敏体质者慎用。应置于遮光、密封、阴凉处保存。 含碘类消毒剂:复方碘伏消毒液适用范围:医务人员的手、皮肤消毒,有些可用于粘膜消毒。应遵循卫生许可批件规定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含有乙醇或异丙醇的复方碘伏消毒剂可用于手、皮肤消毒,原液擦拭1遍~2遍,作用1min~2min,不可用于粘膜消毒。含有氯己定的复方碘伏消毒剂,用途同普通碘伏消毒剂,遵循该消毒剂卫生许可批件的使用说明,但慎用于腹腔冲洗消毒。注意事项:同碘伏,应注意复方物质的毒副作用。 氯己定季铵盐类酸性氧化电位水 煮沸消毒(新增加)适用于金属、玻璃制品、餐饮具、织物或其他耐热、耐湿物品的消毒。使用方法:将洗净待消毒物品完全浸没水中,加热煮沸后维持15min以上。注意事项煮沸消毒用水应保持清洁,从水沸腾时开始计时。消毒物品应保持清洁,可拆卸物品应充分拆开。高海拔地区,应适当延长煮沸时间。煮沸消毒用水宜使用软水,防止器械表面形成水垢。 流动蒸汽消毒适用于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手工清洗后的初步消毒,餐饮具和部分卫生用品等耐热、耐湿物品的消毒。使用方法:通过流动蒸汽发生器、蒸锅等,当水煮沸后产生水蒸汽,蒸汽温度为100℃,相对湿度80%~100%时,作用时间15min-30min。注意事项消毒作用时间,应从水沸腾后有蒸汽冒出时算起。消毒物品应清洁干燥、垂直放置,物品之间留有一定空隙。高海拔地区,应适当延长消毒时间。 其他消毒灭菌方法过滤除菌微波消毒其他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的消毒产品,应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或指导手册应用。 7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灭菌方法耐热、耐湿: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湿:应采用低温灭菌方法。不耐热、耐湿:应首选低温灭菌方法,无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消毒剂浸泡灭菌。耐热、不耐湿:可采用干热灭菌方法。外来医疗器械:应要求器械公司提供器械清洗、包装、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并进行验证,验证合格后可遵循其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的要求进行灭菌。 7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灭菌方法植入物:应要求器械公司提供植入物的材质、清洗、包装、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并进行验证,验证合格后可遵循其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的要求进行灭菌。动力工具:按照使用说明的要求进行清洗、打包与灭菌。 9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患者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保持床单元的清洁。床单元的表面进行定期清洁和/或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与消毒;患者出院时应进行终末消毒。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换;住院时间长,每周更换;遇污染及时更换。更换后的用品及时清洗与消毒。间接接触患者的被芯、枕芯、垫褥、病床隔帘等,定期清洗与消毒;遇污染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患者、不明原因病原体感染患者、MDROs感染患者等使用后的上述物品应进行终末消毒。 10朊病毒、气性坏疽和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物品和环境的消毒方法:新增加消毒方法基本与CSSD规范与标准中的内容一致。朊病毒病原体污染物品的消毒与灭菌有特点,即根据污染物品的危险性及被污染的物质,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11皮肤与粘膜的消毒皮肤消毒中增加了:用5000mg/L醋酸氯己定-乙醇(70%v/v)溶液或用20000mg/L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70%v/v)局部擦拭2遍,作用2min。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消毒应先清洁,对于器官移植手术和处于重度免疫抑制状态的病人,术前可用除菌皂液或明或20000mg/L葡萄糖酸氯己定擦拭洗净全身皮肤。 12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和地面的清洁与消毒: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病原菌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重点部门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清洁与消毒; 13清洁用品的消毒清洗方法:手工清洗与消毒机械清洗与消毒注意事项:清洗消毒后应干燥保存备用。应分区使用 14清洗、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清洗与清洗效果监测方法:应采用目测或使用带光源放大镜检查器械、器具与物品等的清洁度;也可采用蛋白残留测定(灵敏度<3μg)、ATP生物荧光测定(灵敏度10-18molATP)等监测清洗与清洁效果的方法,测定其蛋白残留或测定其清洗质量。 灭菌效果的监测方法:——不同灭菌方法生物监测要求灭菌方法压力蒸汽干热灭菌EO灭菌等离子灭菌甲醛蒸汽灭菌生物监测注:灭菌植入物,每锅次进行生物监测频度每周每周每锅每天每周指示菌嗜热枯黑枯黑嗜热嗜热记录保存时间≥3年 紫外线消毒效果的监测手和皮肤消毒效果监测:同手卫生。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的监测:标准改变。结果判定Ⅰ、Ⅱ类区域:细菌总数≤5cfu/cm2。Ⅲ、Ⅳ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2。 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采样时间: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其他房间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采样。采样方法: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用房可选择沉降法或浮游菌法。其他房间采用沉降法。 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结果判定洁净手术部(室)和其他洁净场所,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符合GB50333的要求。II类区域:细菌总数≤4cfu/90cm直径平皿·15min。III、Ⅳ类区域:细菌总数≤4cfu/90cm直径平皿·5min。注意事项采样前,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后采样。 消毒液的监测常用消毒液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测定注意事项:加相应中和剂 清洁用品消毒效果的监测检测致病菌。致病菌的检测当怀疑被某致病菌污染时,或怀疑医院感染与某致病菌有关时,致病菌的检测依据污染情况进行相应指标菌的检测。检测方法参考相关标准 ThankYo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