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ID:17063919

大小:2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27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_第1页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_第2页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长期以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足够重视。作为教师,有时光注重知识的传授、分数的高低,太急功近利而忽视学生心理的发展;或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却只对他们进行单一空泛的思想道德教育,最终因流于形式而教育无果。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作了几番尝试,不仅仅从班主任工作中有效渗透,更主要的是通过语文课堂教学走进他们的心理,接纳并肯定他们,最终我收获了学生语文成绩进步最快,师生关系融洽的双赢局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在语文教学中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可行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若能自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呢?一、在教学目标中注入元素。1、备教材,知道教什么      教师应认真备教材,努力挖掘潜藏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众所周知,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无所不包,有位专家曾形象指出:“语文教学是清流、是甘泉、是乳汁、是森林、是美池、是桑竹;它是白帝城,是滕王阁,是黄鹤楼,是北固亭;是历史、是传统、是文化、是哲学、是生活。”如此多彩的内容就是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的例子,独特

3、的字词句篇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为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提供了有血有肉的凭借物。特别是选文中许多真实的优秀人物,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无悔,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舒婷“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暮暮”的独特追求等,都会对学生整个心灵起到震撼作用。教材中还集中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留下绝笔“最后一片叶子”的贝尔曼先生,吝啬自私、眼里只有金子的葛朗台,共吃“一碗阳春面”患难与共的母子三人,这些艺术形

4、象有着各自的人生态度和人格特征,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善于抓住教材中的“亮点”,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来暗示学生接受知识的熏陶,情感的激励,灵魂的洗涤。2、备学生,知道怎么教。     要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目标中有效渗透,教师必须认真备学生。心理教育的一个有效原则就是对在教材中可利用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顺其自然”地加以渗透,应避免为完成某种“任务”而强行渗透。而语文教学本身所具有的濡染性使“顺其自然”成为可能。所谓“濡染”,就是对学生心灵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如让学生学会坚强,它可以通过教学来达到目的,让学

5、生在朗读中感受人物形象,在问题思考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在与现实的拓展比照中很自然地让学生有一个学习的楷模,不必像特定的“心理咨询”那样,先对学生目前的生活现状、心理现状进行详尽的分析,然后再通过指点建议让其接受。     怎样让语文教学的濡染性充分体现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个性特点来架设教学目标,以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达到心理渗透的最佳效果。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发挥文章中“形象”的感染力,通过剖析、分析、赏析等途径,让学生的心灵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收到情感的陶冶和人格的渲染,

6、使潜在的心理教育因素结合教学过程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但这不是教师“一厢情愿”就能办到的事,所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怎么教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考虑的。    在教《指南录后序》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三维目标:了解作者为纾国难出使元营及至南归中的险恶遭遇,体会其生死不渝的爱国热情;聚焦于有18个“死”字的关键段,从对语言的品味来感受人物形象;激发学生对文天祥爱国热情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的认同感。我对基础差的班级首先梳理文意,在此基础上架设了三个层次来实现三维目标:对比导入,把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化险为夷的西方英雄“007”和文天祥相提

7、并论,铺设心理认知情境;品味18个“死”maintenancemeasures,thereisabigsecurityrisk,managementhashadagreatimpacttothecity.3.1-8busterminalstationstatusinYibincitylayouts(4)hoursofoperationmostofYibincitybuslinesin5:30-6:20,andbasicallymeettheYibintravelneeds.Bus字,深入知人;激发认知冲突,追加对

8、个人心理以及人生价值观的拷问。在讲课过程中,面对学生冒出的“文天祥遭受十八次死亡威胁,生不如死”(意料之中)的议论,进行讨论,最后结合司马迁的名言深化对死亡与生命意义的再认识,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可见,在教学目标中挖掘并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和元素,教师不仅要认真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消除学生身上个性的独特和差异,而是使这种个性的独特和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