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结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结

ID:39123149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5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结_第1页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结_第2页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结_第3页
资源描述: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总结东江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组在未来的社会中,健康人的观念不再局限于身体健康,而应指身体和精神双重健康。因而中学学校教育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注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心理素质作为个体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素质,需要借助各个学科、各个教师的协调配合。语文教学作为与人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的学科,义不容辞地担负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开,如学科渗透、心理咨询、团队工作等。我校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教材,结合语文学科特点,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调动和激活学生

2、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智力品质问题和非智力品质问题进行随机辅导,同时结合语文教材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心理辅导活动。在高中阶段,帮助高中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我们认为语文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他表现为三个层次:第

3、一,生存教育。第二,生命价值教育。第三,死亡教育。有些中学生有变态自尊、过度敏感、嫉妒报复心强、蔑视生命等心理偏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获得积极体验的情境,引导他们主动的体验学习,促使其强化积极的心理体验,经过学生主体的思辨和参悟,最后形成或重构自我的精神境界。教材中有带有传记性色彩的课文,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展示主人公对生命的追求和热爱。有表现亲情友情的课文,如《项脊轩志》《祭十二郎文》等。例如在教《项脊轩志》时,我设计一个问题:“作者回忆母亲和祖母,你最感动的是那个细节?”实际上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独特的感受。然后我又要求学生讨论:此时此刻,你们又

4、想对你们的母亲或祖母说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生命是生物体最宝贵的财产,决不能放弃生命,因为生命无价!”在写作中就会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坚持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树立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正确看待男女生交往,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现代高中生早恋属于正常现象。教师不能“堵”只能“疏导”,更不能谈“情”色变。随着性心理的基本成熟和性心理的进一步发展,高中生已经在思考爱情,向往爱情。但由于他们在性心理发展方面不够成熟,因此在择偶标准上往往以貌取人,过分注重异性外表。所以,形成健康的恋爱观和择偶观,是青少年学生走向美好人生的前提和基础。首先,语文教师要让学

5、生明白爱情是一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但高中生身心尚未发展成熟,还不具备条件谈恋爱。高中语文第三册有许多古代诗词都写到爱情,怎样引导学生感悟理解爱情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例如从《诗经氓》中我们就能了解女主人公当时对婚姻的追悔莫及,我们也可以从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词句中感悟女词人真诚的相思之苦,我们还可以学习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对爱情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式的环境中感染熏陶。其次,让学生明白爱情的力量是强大的,伟大的爱情能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最终使人走向崇高。在学习《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文

6、时,让学生扮演罗密欧与朱丽叶,让学生在朗诵中感悟全剧反映的人文主义者对封建压迫的反抗和对爱情的理想和追求,它充满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鼓舞人们追求幸福,向往美好的未来。再次,我校语文教师以作文和日记为媒体,和学生进行真诚的沟通。语文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在学生的习作中发现问题,然后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有一位女生在作文中写到自己对一位男生的爱慕之情。语文老师给她讲了一个故事。故事大意是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吃石榴,有一次石榴还是青的时候我就背着父母摘下来吃,味道酸溜溜的不是滋味。从那以后,就再也不吃没有成熟的石榴了。她很聪明,很快就领会我说的故事的含义。很快她就从情感的沼泽中走出来。语文

7、教师要做学生心理上的朋友,需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入情入理才能入心,入心才能转化为内驱力,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帮助其健康成长。语文教师要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发展学生健全的个性,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由于学生个体具有差异性,所以学生的心理也就具有复杂性。有的学生骄傲自满、喜怒无常,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胆小畏惧,有的学生玩世不恭、庸俗世故等等。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学习文学,根本不是为了几年后从学校毕业时复述他背熟的东西,学习文学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的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