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工程师都应懂的建筑变形观测(沉降、倾斜、裂缝、位移观测)

每个工程师都应懂的建筑变形观测(沉降、倾斜、裂缝、位移观测)

ID:17067081

大小:18.0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27

每个工程师都应懂的建筑变形观测(沉降、倾斜、裂缝、位移观测)_第1页
每个工程师都应懂的建筑变形观测(沉降、倾斜、裂缝、位移观测)_第2页
每个工程师都应懂的建筑变形观测(沉降、倾斜、裂缝、位移观测)_第3页
每个工程师都应懂的建筑变形观测(沉降、倾斜、裂缝、位移观测)_第4页
每个工程师都应懂的建筑变形观测(沉降、倾斜、裂缝、位移观测)_第5页
资源描述:

《每个工程师都应懂的建筑变形观测(沉降、倾斜、裂缝、位移观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每个工程师都应懂的建筑变形观测(沉降、倾斜、裂缝、位移观测)  为保证建筑物在施工、使用和运行中的安全,以及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在建筑物施工和运行期间,需要对建筑物的稳定性进行观测,这种观测称为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建筑物沉降观测是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周期性地观测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和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变化值。  1.水准基点的布设  水准基点是沉降观测的基准,因此水准基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要有足够的稳定性水准基点必须设置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冰冻地区水准基点应埋设在冰冻线以下。  要具备检核条

2、件为了保证水准基点高程的正确性,水准基点最少应布设三个,以便相互检核。  要满足一定的观测精度水准基点和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应适中,相距太远会影响观测精度,一般应在100m范围内。  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进行沉降观测的建筑物,应埋设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沉降观测点的位置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沉降情况的部位,如建筑物四角,沉降缝两侧,荷载有变化的部位,大型设备基础,柱子基础和地质条件变化处。  沉降观测点的数量一般沉降观测点是均匀布置的,它们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0~20m。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形式

3、。  3.沉降观测  观测周期  1)当埋设的沉降观测点稳固后,在建筑物主体开工前,进行第一次观测。  2)在建筑物主体施工过程中,一般每盖1~2层观测一次。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时进行观测。  3)当发生大量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或几天一次连续观测。  4)建筑物封顶或竣工后,一般每月观测一次,如果沉降速度减缓,可改为2~3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观测方法  观测时先后视水准基点,接着依次前视各沉降观测点,最后再次后视该水准基点,两次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1mm。  沉降观测的水准路线应为闭合水准路线

4、。  精度要求  沉降观测的精度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而定。  1)多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可采用DS3水准仪,用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其水准路线的闭合差不应超过  。  2)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则应采用DS1精密水准仪,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其水准路线的闭合差不应超过:  工作要求  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连续的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到四定:  1)固定观测人员  2)使用固定的水准仪和水准尺  3)使用固定的水准基点  4)按固定的实测路线和测站进行  4.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  整理原始记录  每次观测结束

5、后,应检查记录的数据和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然后,调整高差闭合差,推算出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并填入“沉降观测表”中。  计算沉降量  1)计算各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  本次沉降量=本次观测所得的高程-上次观测所得的高程  2)计算累积沉降量:  累积沉降量=本次沉降量+上次累积沉降量  将计算出的沉降观测点本次沉降量、累积沉降量和观测日期、荷载情况等记入“沉降观测表”中。  绘制沉降曲线  沉降曲线分为两部分,即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和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  1)绘制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  首先,以沉降量s为纵轴,以时间t

6、为横轴,组成直角坐标系。  然后,以每次累积沉降量为纵坐标,以每次观测日期为横坐标,标出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最后,用曲线将标出的各点连接起来,并在曲线的一端注明沉降观测点号码,这样就绘制出了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  2)绘制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  首先,以荷载为纵轴,以时间为横轴,组成直角坐标系。  再根据每次观测时间和相应的荷载标出各点,将各点连接起来,即可绘制出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  用测量仪器来测定建筑物的基础和主体结构倾斜变化的工作,称为倾斜观测。  1.一般建筑物主体的倾斜观测  建筑物主体的倾斜观测,应测定建筑物顶部观

7、测点相对于底部观测点的偏移值,再根据建筑物的高度,计算建筑物主体的倾斜度,即  式中i——建筑物主体的倾斜度;  ∆D——建筑物顶部观测点相对于底部观测点的偏移值;  H——建筑物的高度;  α——倾斜角。  倾斜测量主要是测定建筑物主体的偏移值ΔD。偏移值ΔD的测定一般采用经纬仪投影法。  经纬仪投影法,观测方法如下:  将经纬仪安置在固定测站上,该测站到建筑物的距离,为建筑物高度的倍以上。瞄准建筑物X墙面上部的观测点M,用盘左、盘右分中投点法,定出下部的观测点N。用同样的方法,在与X墙面垂直的Y墙面上定出上观测点P和下观测点Q

8、。M、N和P、Q即为所设观测标志。  隔一段时间后,在原固定测站上,安置经纬仪,分别瞄准上观测点M和P,用盘左、盘右分中投点法,得到N′和Q′。如果,N与N′、Q与Q′不重合,说明建筑物发生了倾斜。  用尺子,量出在X、Y墙面的偏移值ΔA、ΔB,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