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生命乐章“mi ruai do”

奏响生命乐章“mi ruai do”

ID:17409177

大小:4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31

奏响生命乐章“mi ruai do”_第1页
奏响生命乐章“mi ruai do”_第2页
奏响生命乐章“mi ruai do”_第3页
奏响生命乐章“mi ruai do”_第4页
奏响生命乐章“mi ruai do”_第5页
资源描述:

《奏响生命乐章“mi ruai do”》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奏响生命乐章“MiRuaiDo”“常春藤”生命教育体系在推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和谐教育进程中实效性研究摘要:“常春藤”生命教育体系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体系,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高校服务社会工作结合起来的和谐教育体系,是三全两人一生(全程、全面、全心,以教师、学生为本,致力于使学生一生受益)理念指导下奏响生命乐章“MiRuaiDo”的环境育人体系。它来源于育人实践,致力于在实践中接受检验、经受锤炼,以期反作用于育人实践。本文围绕生命教育的起源和启迪、对大学生实施生命的必

2、要性、“常春藤”生命教育体系的内涵和实施途径、实践成效以及实践反思对“常春藤”生命教育体系在推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和谐教育进程中的实效性展开研究,以期对提升高职院校的育人工作成效提供参考。关键词:“常春藤”生命教育体系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和谐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

3、理素质欠佳等问题”,《江苏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中也指出“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评估考核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考核体系”。如何化解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存在的生命困顿现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成为高职教育亟需破解的难题。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比较丰富,但针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偶尔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中有所提及,做为专项研究的更少。近两年,尤其在汶川大地震事件后生命教育研究在高校有了较大的进展。“常春

4、藤”生命教育体系的创建正是基于培养学生学会生存、生活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以适应当前科技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而大学生在知识有增长的同时生命没有得到相应成长、甚至萎缩的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需要。一、生命教育的历史追寻和启迪1、生命在国外的兴起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怀特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思想。1979年,澳大利亚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这是全世界最早的生命教育机构,成为联合国“非政府组织”(NEO)中的一员,其宗旨是:防止“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可见,在一些发达国家,生命教育兴起

5、的主要背景在于:毒品泛滥成灾、暴力现象频繁、性关系紊乱等情况导致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性的教育活动。1989年日本所修改的新《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自杀、污辱、杀人、破坏自然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提出了“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近半个世纪来,生命教育的实践在全球已得到迅速发展。2、生命教育在中国的兴起我国最早进行比较严格意义上的生命教育的大学,应该是武汉大学与南昌大学。20世纪90年代段德智教授在武汉大学开设选修课“死亡哲学”,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南昌大学郑晓

6、江教授自1994年开始进行生命教育,最初也局限于生死观教育,取名“中国死亡智慧”和“生死哲学”。近两年,尤其是汶川大地震以来,生命教育引起广泛的关注。2008年9月1日,教育部号召全国中小学师生和家长观看以“知识守护生命”为主题的学校安全教育节目;“开学第一课”让很多中小学生受到生存教育熏陶,受到公众一致好评。同年秋季,云南省率先在全国开展“三生教育”,范围涉及幼儿园、中小学、中职和大学。2009年5月,中国“三生教育”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全国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云南省实施的“三生教育”

7、,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术领域进行了全方位探讨。2010年3月1日,云南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研究会在昆明正式成立。二、对大学生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1、“天子骄子”生命之痛——生命困顿现在的大学生无疑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科技的发达、物质的丰富在提高大学生的生活水平、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的同时,却又走入了另一个怪圈,这就是精神的失衡,生命意义的缺失。在学业、就业的双重压力部分大学生出现了诸如厌世、自卑、逃避、得过且过、人际关系紧张四面楚歌等心理障碍,并呈现出荒废青春、甚至伤害他人、自杀的

8、生命困顿极端表现。这与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应试教育、教育的产业化追求有很大关系,学校功利性凸显,只看学生的分数与升学率,忽视受教育者主体生命的丰富性及成长的复杂性。2、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需要更多体现“博爱”、“大爱”精神我们应该建构一个生命意义的世界,而非仅仅只有一个生活的世界。案例1:对马加爵、赵承旭杀人案中国、美国的不同态度的反思。案例2:对上海某高校贫困女研究生自杀事件的反思3、应试教育的缺陷——生命教育的缺位,呼唤大学教育的补位传统文化对生命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