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宁汤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观察.doc

黄斑宁汤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观察.doc

ID:17417829

大小:2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8-31

黄斑宁汤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观察.doc_第1页
黄斑宁汤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观察.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黄斑宁汤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黄斑宁汤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观察【关键词】黄斑变性;中药疗法;汤剂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为黄斑组织结构的衰老改变,是老年人视力下降与致盲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人口的日益老龄化,AMD正成为老年人的主要致盲眼病。2005-11—2007-03,笔者自拟黄斑宁汤治疗AMD38例(52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52眼)均为本院眼科门诊及住院患者,男20例(28眼),女18例(24

2、眼);年龄45~80岁,平均62.5岁;病程最长12年,最短1个月,平均11.8年;其中湿性变性8例(12眼),干性变性30例(40眼)。  1.2诊断标准[1]年龄>4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眼底以黄斑色素脱失或增殖、中心凹反射不清或消失或存在散在或融合的玻璃膜疣,甚至局部渗出、水肿或出血为特征。排除高血压性、糖尿病性及肾炎性视网膜病变;排除特发性老年黄斑裂孔;排除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及高度近视引起的黄斑病变。  1.3治疗方法予黄斑宁汤。药物组成:黄芪20g,山药20g,茯苓20g,白

3、术20g,女贞子20g,枸杞子20g,决明子20g,葛根20g,三七(冲服)10g,乳香20g。每日1剂,水煎取汁450mL,分3次餐后口服。  1.4疗程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5疗效标准(自拟)显效:眼底黄斑区水肿和渗出大部分消散,出血吸收,Amsler表检查视物变形基本消失;有效:黄斑水肿、渗出、出血部分吸收,症状有所改善,Amsler表检查视物变形情况减轻,视力提高2行以上;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或恶化,视力不变或下降,眼底检查无变化或恶化。  2结果  本组38例(52眼),显效

4、11例(14眼),有效13例(18眼),无效14例(20眼),总有效率61.54%。  3讨论2  近年来现代医学对AMD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认为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慢性光损害、有毒物质的侵害、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等有关,其中,慢性视网膜光损害、免疫及炎症反应等可能是AMD发病的主要因素。临床多采用激光、光动力疗法(PDT)、手术等方法治疗。但由于AM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当前的治疗尚处于治标不治本的阶段,各种治疗方法均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且副作用较多。  AM

5、D属中医学视瞻昏渺范畴。中医学认为黄斑属于足太阴脾经:其一,脾主黄色,黄斑部在无赤光眼底镜下或离体眼球上呈淡黄色;其二,中医学认为中央广土属脾,黄斑在视网膜正中,故属脾经。目为肝之窍,肝受血而能视,虽然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濡于目,但以肝血的濡养最为重要。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只有肾精充足,五脏六腑之精气才能上注于目,而目视精明。若脾气亏虚、肝肾阴精不足则目失所养而视物不清。且肝肾阴虚、脾气亏虚、气血两虚均能导致瘀血。其中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炼液为瘀;脾气虚,推动无力,血行迟涩而为瘀或运化失

6、常,痰湿内生阻络而成瘀;津血不足,脉络空虚,血行停滞亦可致瘀。瘀血留滞于脉络,可导致脉络瘀滞,使精血不能上行于目,目失所养而视物不明。可见AMD为本虚标实之证,脾气虚弱、肝肾精血不足是本,痰湿、血瘀是标,前者始终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针对其病机特点,笔者以滋补肝肾,健脾祛湿,辅以化瘀通络为法,自拟黄斑宁汤治之。方中黄芪、山药健脾益气为主,同时又能通过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缺氧、抗疲劳、降低血液黏度等多种功能而对AMD起防治作用[2];白术苦温,健脾燥湿,佐以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二者合用,健脾除湿之功更强;女贞子、枸杞

7、子、决明子滋补肝肾,明目清火;葛根能改善微循环,增加局部微小血管血流量,减少视网膜毛细血管的渗透性损害[2];研究发现AMD呈血液高黏滞综合征、血浆成分及比例异常、明显低比容状态,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是造成视网膜色素上皮代谢障碍的因素之一[3],三七具有活血通络之功效,尤被近代医家张锡纯推崇,谓其“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尤为理血妙品”,三七总皂甙能选择性地扩张血管平滑肌,促进细胞氧代谢,增强其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2]。  本观察结果表明,黄斑宁汤针对AMD的中医病机组方,不论对干性还是湿性的AMD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8、,其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  [1]中华眼科学会眼底病组.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诊断标准[J].中华眼科杂志,1987,(3):封2.  [2]张永祥.中药药理学新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1,92,152.  [3]周纲.老年黄斑变性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J].眼底病,1993,9(1):27.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