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ID:18040000

大小:16.4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13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1页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2页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3页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4页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动学生提出问题的依据主要有课本插图、日常生活、实验现象、物理学史和实验体验等。【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问题意识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应试化现象普遍存在。在课堂教学中,看不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影子,看不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景,看到的只有大量的机械性训练。有的甚至打着“学案导学”的旗号,将这种应试化、训练化、试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称为“高效课堂”。长此以往,这种教学方式必然会扼杀学生的灵性和学习兴趣。我认为

2、,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其是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中国编辑。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处于教学活动主导地位的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果学生不能发现问题、不

3、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那么,如何才能让同学们提出问题呢?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企望得到称赞,渴望赞美是深藏于人们心中的一种基本需求。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鼓励同学们踊跃提出问题,对于那些基础差、胆小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助其分析,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其积极性;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讽刺,而是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的探索,大胆创新,让学生品尝质疑的乐趣。在课堂上遇到冷场时,教师对学生说一些鼓励的话,长此以往,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会

4、越来越多。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应该通过哪些途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从课本插图提出问题。与新课改相配套的新教材有很多有趣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微处,并比较与日常所见不同,再提出问题。如:在学习牛顿定律时,让学生观看“太空中的航天飞机”照片,学生就会问,航天飞机是如何进入太空的?它在太空中做怎样的运动?它为什么没有掉下来?……又如:在学习X射线时,让学生欣赏伦琴夫人的照片,学生会问,他的手是不是有残疾啊?这张照片是怎样拍摄的呢?......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与物理息息相关,这些现象天天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已习以为常。教师如果能够

5、引导提醒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无穷的求知欲。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这一节时,给学生播放一下“神七”上天的视频,学生就会在感叹祖国科技发达的同时,禁不住问“神七”是如何变化轨道的?他的运行速度是多少?周期多大?……又如:在讲圆周运动时,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杂技表演的视频,杂技演员用绳子拴住盛有红色水的玻璃杯,用手紧握绳子的一端,使水杯在竖直面上做圆周运动,同学们看了之后就会问为什么在最高点,杯口向下,而杯中的水并不流出来?角速度多大才能完成上述表演?如果让我来做能成功吗?从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教师可有意识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

6、仔细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并不断完善问题。例如讲授“浮力”这节课时,一开始可先做这样的演示实验:在盛有一定比重盐水的烧杯中,放进一个木块,木块便浮于水面;放进一块石子,石子便沉入水里;放进一个鸡蛋,鸡蛋则悬浮在盐水中。再将此蛋放进清水里,则见蛋下沉;放进浓度更大的盐水里,则见蛋浮在水面上。学生亲眼看到这些物理现象,自然产生疑问:为什么同一种液体里放进不同的物体,浮沉情况不相同?为什么同一个物体放进不同的液体里,浮沉情况也不相同?物体的浮沉条件究竟是什么呢?中国从物理学史中提出问题。物理学史上大量的史料闪烁着前人智慧的光芒,把这些史实作为问题情境,可以

7、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献身科学的热情。例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先介绍物理学史——古希腊的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由于他的说法跟人们的某些日常经验相符,所以这种错误的观点在人类的历史上统治了近两千年。直到三百多年前,人们才开始对这个观点提出疑问,并由伽利略、笛卡儿和牛顿等人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提出了新的科学论断。那么学生自然会思考“两千年前亚里斯多得的观点为什么是错误的?”“伽利略等人是如何发现这种错误?”“伽利略等人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科学论断又是怎样的?”等问题。中国编辑。通过自身体验提出问

8、题。学生亲身做实验或参加活动、比赛,由于体验、感受很深,因此也乐意提出问题。如:讲摩擦力时,学生通过“搓手实验”提出是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