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网络技术

有线电视网络技术

ID:18354197

大小:124.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9-16

有线电视网络技术_第1页
有线电视网络技术_第2页
有线电视网络技术_第3页
有线电视网络技术_第4页
有线电视网络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线电视网络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下面是我搜集很多材料而编写的~~希望你能用到:有线电视网络技术l 有线电视系统技术发展的阶段性  中国有线电视开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今天,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广播电视领域一支新兴产业。中国有线电视技术从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到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系统技术水平发展很快。从VHF频段、全频道共用天线系统到750MHz、860MHz有线电视城域网系统,从同轴电缆传输到光缆、电缆、MMDS等多种传输技术的混合应用,从只传输模拟信号到模拟、数字信号的混合传输,从单向广播网到双向交互网络。同时,先进的数据

2、传输设备、数字传输系统以及计算机技术在有线电视系统中的成功运用,中国有线电视技术的发展日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今天已经确立了它在国家信息化结构框架“三网一平台”的基础网络地位。有线电视技术先进,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我国有线电视的发展历程,总体上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小型共用天线系统、大型共用天线系统和有线电视系统。1.1小型共用天线系统阶段(1975—1985年)1、生长的自发性2、经费的自筹性3、企业的主动性4、系统的分散性5、节目源的局限性1.2大型共用天线系统阶段(1985—1995年)1.3有线电视系统阶段(1996

3、-现在)  有线电视系统的发展阶段。充分借鉴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因地制宜地采用光纤、电缆、MMDS微波等传输技术,在省、市、县各行政区域范围内建设有线电视网。目前.正朝着大容量、数字化、双向多功能等方向发展。  经过几年的网络实践,一个以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为主的A平台和一个以传输数据为主的B平台已经取得成功。既保证了千家万户收看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又为数据通信和各种信息的传输提供高速率、大容量、低资费、安全可靠的传输手段。  目前,我国大多数省市己开通采用数字技术的光缆干线,实现了全省、全市范围内的联网。同时,全国骨干网采用先进的数字传输技术,为开展数字、数据传输

4、业务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平台。我国有线电视进人了实现数字化、交互式高速多媒体信息网的实验阶段。2 有线电视系统性能指标及相关标准2.1基本概念1、有线电视Cable televition(CATV):用射频电缆、光缆、多路微波或其组合来传输、分配和交换声音、图像及数据信号的电视系统。2、付费电视Pay-TV:采用加、解扰技术,用户需额外付费方可收看的电视节目。3、双向有线电视Two-way:具有上、下行传输的有线电视系统4、前端Bead end:在有线电视系统中,用以处理需要传输的由天线接收的各种无线信号和自办节目信号的设备。5、分前端hub headend:系统辅

5、助前端,通常设置在服务区中心。其向下传输模拟和数字电视信号,同时接收源于服务区内所有用户上行传输的信号。6、干线系统Trunk feeder system:在有线电视广播系统中,用于各类前端之间或前端与各分配点或各光节点之间传输信号的链路。7、光链路optical link:利用光纤通信技术传输声音、图像和数据信号的链路。一般由光发送机(电/光转换器)、光纤、光接收机(光/电转换器)及其它必需的光器件(如光放大器、光连接器、光分路器和光衰减器等)组成。8、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qhybrid fibercoaxial以光纤为干线、同轴电缆为分配网的接入网。9、

6、光节点fiber node:为HFC网络中完成光、电或电、光转换的节点,以光纤与前端(分前端)相连,以同轴电缆与分配网络相连。10、下行传输通道downstream transmiwssion path:HFC网络的一部分,其信号在下行方向从前端或任何其它中心节点分配到用户的网络部分。11、上行传输通道upstream transmissionpath:HFC网络的一部分,其信号在上行方向从连接到网络的用户到前端或任何其它中心节点的网络部分。12、系统输出口System outlet:连通用户线和接收机引入线的接口装置。13、双向用户端口two-way subs

7、crider port:用户室内的可向下传输信号和向上传输信号的双工接入端口。2.2性能定义1、图象载波电平:在75Q终端上调制包络峰处(同步头)的图像载波电压的有效值,以dBuv表示。2、伴音载波电平:在75欧姆终端上无调制声音载波电压的有效值,以dBuv表示。3、载噪比(c/N):图像载波电平有效值与规定带宽内系统噪声电平均方根值之比,用dB表示。4、交扰调制比(CM):在系统指定点,指定载波上有用调制信号峰一峰值对交扰调制成分峰一峰值之比,用dB表示。5、载波互调比:在系统指定点,载波电平对规定的互调产物的电平之比,用dB表示。6、载波复合二次差拍比(C/

8、CSO):在系统指定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