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二至日,阳光直射点”变化教具说明1

“二分二至日,阳光直射点”变化教具说明1

ID:18639499

大小:4.24 M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20

“二分二至日,阳光直射点”变化教具说明1_第1页
“二分二至日,阳光直射点”变化教具说明1_第2页
“二分二至日,阳光直射点”变化教具说明1_第3页
“二分二至日,阳光直射点”变化教具说明1_第4页
“二分二至日,阳光直射点”变化教具说明1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分二至日,阳光直射点”变化教具说明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二分二至日,阳光直射点”模拟装置说明葫芦岛市建昌县新区中学张海果一、教具名称“二分二至日,阳光直射点”变化(既四季形成原理)模拟装置。二、制作原理与意图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其中关于一年内阳光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变化情况既四季形成的原理向来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图1)。对于教师的语言讲授学生很难建立起空间概念,所以我制作“二分二至日,阳光直射点”变化(既四季形成原理)演示装置。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到阳光直射点在一年内随着时间变化而进行的位置移动,进而理解四季形成的原理。三、制作步骤1、地球仪的改进,四个小地球仪在文具

2、店中就可以买到,但要对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将赤道和南北回归线进行了上色和加粗的处理,能够更加清晰的看到光在地球上的变化情况;南北回归线我用了黑色的精笔描绘,对于赤道我用的红色胶纸粘贴,能更加醒目。2、“太阳光”的获取试验了很多种方法,原计划用激光器,但对激光器的拆分和开关控制比较繁琐,最终放弃。又想到用白炽灯泡,但产生的光束效果不理想。最后选定了物理实验用的光束发生装置,不过原装的要12V电压,需要学生电源来演示,第一次制作时我将灯泡和灯头进行了改装,用三节干电池连接3.6V的直流电小灯泡(如图2)。但在教学中发现电路板上过开的电池和开关等装置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最

3、后我运用手机电池做为电源,采用常见的电灯开关(如图3)。最后对光束发生装置的凸透镜进行了简单的改装以加强光的强度。3、确定地球仪与光源位置,调试光源直射点在四个地球仪上的位置并安装固定相关装置。4、连接电路,贴好四个地球仪所在位置的时间。将底板固定在准备好的泡沫上,安上备用灯泡。四、操作方法打开电源开关,中间的发光装置会发出光束。先将光束对准3月21日的地球仪,可以看到“太阳光”直射赤道,南北半球应该是昼夜等分、获得热量相等,此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慢慢向6月22日的地球仪转动光源,当对准该地球仪时,“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并且越向北白昼时间越长,这

4、一天是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可以讲解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并推断南极圈以南出现极夜现象;继续转动光源至9月23日的地球仪,“太阳光”再一次直射赤道南北半球应该是昼夜等分、获得热量相等,此时是北半球的“秋分”日;将光束射向12月22日的地球仪,“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在此时北半球获得热量明显少于南半球,并且越向北黑夜时间越长。北极圈以北会出现极夜现象,并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现象,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冬至日”。通过本教具的演示只要稍加讲解学生便能很好掌握并理解二分二至日时,阳光直射点在地球上的变化情况以及四季形成原理。五、应用效果本教具在教学实践的应用过程中收到了喜

5、人的效果。通过演示学生直观的看到了地球与太阳之间在宇宙中的位置关系,并观察到了阳光直射点随着时间的变化与地球位置的变化在地球上发生的改变。知道了白昼与黑夜长短变化的形成原因和极昼、极夜现象,进而通过地球在运行到不同的轨迹位置时南北半球获得的热量不等理解了四季形成的原理。细心的学生还发现的该教具中地球运行轨道有“远日点”和“近日点”之分,使高深难解的问题形象化。在教学过程中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索大千世界和动手制作学具的热情。          图1              图2                   图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