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中西叙事概念比较

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中西叙事概念比较

ID:1877728

大小:55.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7-11-13

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中西叙事概念比较_第1页
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中西叙事概念比较_第2页
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中西叙事概念比较_第3页
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中西叙事概念比较_第4页
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中西叙事概念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中西叙事概念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文学现当代文学论文题目:中西叙事概念比较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内容提要 中国叙事理论和西方叙事理论的建构,有各自不同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础,由此创造了与该理论相适应的叙事概念。本文通过对理论遗产的清理,梳理出中西叙事理论的三对概念:一线穿与整一性、间与障碍、间架与插曲,对它们的来源、特性及其在叙事文本中的运用做了辨析和比较。关键词 叙事概念 一线穿 整一性 间 障碍 间架 插曲中西文学叙事有各自的理论体系和与该理论体系相适应的理论概念。由于中西

2、叙事理论在时空建构上有不同侧重点,导致了中西叙事概念的不同称谓和不同特性。本文拟对中西叙事概念的特性和运用做一辨析和比较。一、一线穿与整一性“一线穿”与“整一性”在中国与西方叙事理论中,都是属于情节发展线索的概念。中国通常称之为“脉络的一线穿”,西方则称之为“情节的整一性”。“脉络的一线穿”是直接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理论概念。在中国,“脉络”是一个中医术语,又称经络、气脉。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红楼梦》第83回写王太医给林黛玉诊病开药方:“六脉皆弦”,“木气不能疏达”,指的就是脉息微弱,病情严重,肝气不能条畅疏展。《

3、金瓶梅》第87回写武松杀潘金莲:“那妇人能有多大气脉,被这汉子隔桌子轻轻提将过来。”这里的气脉指人的气息。中国评点家则借用“脉络”这个中医术语,比喻故事发展的条理和头绪,强调文气贯通。脂砚斋批《红楼梦》说:“一段赵妪讨情闲文,却引出通部脉络,所谓由小及大,譬如登高必自卑之意。”(脂评庚辰本16回)大观园是《红楼梦》叙事的空间坐标系,整个故事都是在园林建筑的楼台亭阁中发生,它成为情节发展的一个主要媒介,然而在叙事中,大观园的修建则是通过贾琏的乳母赵嬷嬷向贾琏讨情,引出贾琏夫妻的问答,说出元妃省亲,修建大观园的事。繁复的修建工

4、程被人物对话顺笔带出,脂砚斋称之为“引出通部脉络”。张竹坡批《金瓶梅》说:“《金瓶梅》不可零星看,如零星,便止看其淫处也。故必尽数日之间,一气看完,方知作者起伏层次,贯通气脉,为一线穿下来也。”(《金瓶梅·读法》)这里的“贯通气脉”与脂砚斋所说的‘通部脉络”都是借用中医的脉络概念来表述小说叙事发展的线索。我们从对张竹坡的引文中已经看到,他是把气脉的贯通与一线穿联系在一起的。“起伏层次,贯通气脉,为一线穿下来也。”也就是说,一线穿是脉络的一线穿。“一线穿”本是一个缝纫概念,针线术语,指日常生活中穿针引线的手工活。一线穿的针线

5、来源,张竹坡以纳鞋加以说明。他在《金瓶梅》第28回回前评写道:“此回单状金莲之恶,故惟以‘鞋’字播弄尽情。直至后三十回,以春梅纳鞋,足完‘鞋’字神理。细数凡八十个‘鞋’字,如一线穿去,却断断续续,遮遮掩掩。”我们就此看到,一线穿是从纳鞋、缝衣的针线来的。这根线,在缝纫中时断时续,有遮有掩,用以比喻叙事的贯通线索。纳鞋的一线穿,在文本中仅是章回中的一段情节,张竹坡进一步用串珠子的一线穿比喻文本的整个叙事情节。《金瓶梅》第20回写李瓶儿从陪嫁箱子中拿出一百颗西洋珠子,给西门庆看。张竹坡评道:“为一百回作线。”以串珠子为全书作线

6、,是为了提醒读者把一百回书当做一线穿的珠子看待。他说:“乃知作者惟恐后人看他的奇书妙文,不能放眼将一百回通前彻后看其照应;乃用一百颗明珠,刺入看者心目,见得其一百回乃一线穿来,无一附会易安之笔。”(《金瓶梅》20回)“一百回如一百颗胡珠,一线穿串却也。”(《金瓶梅》87回)用串珠子比喻叙事的主脉。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论述戏曲结构中专有“密针线”一节。他说:“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1)以缝衣比喻编戏,以针线的紧密比喻结构安排的疏密。他还以

7、“一线到底”比喻传奇的单纯情节线索。他说:“头绪繁多,传奇之大病也。《荆》、《刘》、《拜》、《杀》、《荆钗记》、《刘知远》、《拜月亭》、《杀狗记》之得传于后,止为一线到底,并无旁见侧出之情。”(2)把只有单一情节线索的传奇看做是一线到底的情节线,称赞这样的戏曲结构。清代理论家刘熙载《艺概·经义概》对文章的“一线到底”做了论述。他说:“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要可以一言蔽之。……治烦以简,一线到底,万变不离其宗。”(3)可以看到,一线穿这个针线概念在中国古典小说、文章学、戏曲创作理论中得到了普遍的承认和运用。明清评点家主要是从叙

8、事结构上来评论叙事的一线穿特点。毛宗岗批《三国演义》孔明的两次火攻说:“看他叙新野,又叙荆州:叙荆州,又叙东吴与许昌,头绪多端,如一线穿,却不见断续之痕。”(《三国演义》40回)曹操杀孔融、刘琮献荆州是在博望火攻与新野火攻之间夹叙的,这个夹叙是文学叙事通常采用的手法,增加情节的曲折性和丰富性。这些繁杂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