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心电监护

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心电监护

ID:19013143

大小:2.00 MB

页数:49页

时间:2018-09-27

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心电监护_第1页
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心电监护_第2页
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心电监护_第3页
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心电监护_第4页
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心电监护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心电监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心电监护、除颤仪使用一、心电图产生机制二、正常心电图识别三、常见异常心电图识别四、心电监护监测指标五、除颤仪的使用心脏的传导系统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左、右束支、浦野氏纤维作用:发放电冲动和传导电冲动特点:自律性.窦房结自律性为60-100次/分房室结自律性为40-60次/分心室的自律性为<40次/分正常心脏传导系统窦房结结间束(前/中/后)房室结左、右束支浦野氏纤维心电图产生机制由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形成-电流(可以被安置在身体表面的电极探测到)心电图记录的是电活动,不是机

2、械活动正常心电图导联导联:将电极放在身体表面任何两点,再将导联线连接到心电图描记点上,构成电路,称为导联。分为三种:1.标准导联2.单极导联3.加压单极肢体导联标准导联身体两个部位的电位差I导联:右手-左手II导联:右手-脚III导联:左手-脚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FaVL单极导联探查电极与电流计正极连接,中心端(0电位)与电流计负极连接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V4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隙交界处V3V2与V4连成中点V5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成交点V6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成交点正常心电

3、图心电图正常值1.P波:心房除极时产生的电波时间≤0.11秒PⅡ直立PaVR倒立PⅡ高≤0.25mV2.P-R间期0.12-0.20秒,为P波起点到QRS波起点相隔的时间3.QRS波:心室除极时产生的电波时间≤0.11秒振幅RV5+SV1<4.0mv(男)或<3.5mv(女)(左)RV1<1.0mv,RavR<0.5mv(右)4.QT时限:从QRS波群的起点到T波的终点,时限0.32~0.44S5.T波:心室复极时产生的电波,T波方向一般正立,是同一导联R波的1/3心律失常概念心脏自律性或传导性发生

4、变化心脏活动的规律变化房早提早出现的房性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P’R间期>0.12sQRS波群形态正常室早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其前无相关P波 代偿间歇多为完全性窦性心动过速1.窦性P波,即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2.心率超过100次/min房颤P波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f波:350-600次/min)QRS波群通常形态正常;心室律绝对不规则室颤正常的P-QRS-T波群消失; 呈形态、振幅与间距均完全不规则的颤动波高钾P波变小或消失,QRS波增宽,S

5、T段变短或消失,T波基底部变窄,T波高尖帐篷状低钾T波变小或消失,U波增高突出ST段轻微压低心电监护仪操作产生基础:计算机技术+诊断技术功能:1.心电图型实时分析2.扫描3.屏幕回放4.形态图形和条图编辑监护系统组成:病人-电缆-监护仪记录仪监测指标心率(HR)、脉搏(P)呼吸(R)、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无创血压、有创血压ECG电极放置电极标记RALALLRLC位置右锁骨中线左锁骨中线左锁骨中线右锁骨中线胸骨左缘第一肋间第一肋间剑突水平剑突水平第四肋间美国产标记白黑红绿棕颜色中/日/西欧产

6、红黄绿黑白标记ECG常见报警原因及处理1、心率报警限若为报警设置不当,应重设。若为病人心率出现异常,在设置报警限范围外,应针对原因处理原发疾病。2、QRS波、T波心电图QRS波波幅太低,不能触发心率计数,心率显示小于正常值,可利用Size调整ECG波幅显示比例,若仍不能触发,应更改电极的位置,改变显示导联或可加大两电极之间的距离。3、电极和导线电极脱落、导线折断、导线接触不良,监护仪显示“Leadsoff”。可更换电极或导线。4、干扰交流电、肌电干扰或电极接触不良,ECG示波幅宽或看不清波形。处理上

7、可采取电极置于肌肉少的部位;重新固定,消毒皮肤,更换电极片,打开监测仪滤波功能,更换监测导联。5、病人活动病人活动或电极固定不良引起基线漂移。应限制病人活动,重新固定电极。6、出现异常心率如房早、室早、高钾等,应积极处理原发病。7、S-T段报警无创血压监测N-BP监测原理采用震荡测压法,即用微型电动机向袖带内自动充气,使袖带内压力升高。当动脉搏动的震荡信号消失时,在充气使袖带内压力上升(20-30mmHg),然后自动放气。在放气过程中,第一次感知到的动脉搏动震荡信号经传递放大处理后即得收缩压,震荡幅

8、度达到峰值时处理得到的压力为平均动脉压,袖带内压力突然降低,动脉搏动的震荡信号消失的压力为舒张压。测压方式常见的测压方式有自动监测、手动监测和持续监测,根据病人情况灵活选择。自动监测开关打开后,需调节间隔时间,最短为1分钟,最长为1小时。手动监测是需要操作者随时启动测量血压。持续监测为机器在一定时间内持续监测病人血压,一般为5分钟。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1、病人病情、体位、活动情况。2、袖带松紧度过松结果偏低,过紧结果偏高。3、袖带宽窄一般为上臂周径的1/2,过宽结果偏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