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公正原则的保障制度包括

程序公正原则的保障制度包括

ID:19197134

大小:42.76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8-09-29

上传者:U-5649
程序公正原则的保障制度包括_第1页
程序公正原则的保障制度包括_第2页
程序公正原则的保障制度包括_第3页
程序公正原则的保障制度包括_第4页
程序公正原则的保障制度包括_第5页
资源描述:

《程序公正原则的保障制度包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程序公正原则的保障制度包括  篇一:行政法学试题  XX年期终考试行政法学试题(A)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和监督行政行为法的分类标准是()  A.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B.行政法的作用  C.行政法规范的性质D.行政法的内容  2.下列关于行政合理性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是()...  A.行政合理性原则要求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  B.比例原则是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子原则  C.行政合理性原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  D.法律保留原则是行政合理性原则的重要内容  3.下列关于行政机构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一般情况下,行政机构不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对外行使行政权   B.行政机构依照法定授权,方能成为行政主体  C.行政机构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  D.行政机构在法定授权范围内行使行政权,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4.下列关于反射性利益的表述,错误的是()...  A.按照国外传统行政法理论,若反射利益受到侵害,公民个人无权请求救济  B.现代行政法理论往往通过法律解释的方式来扩大反射性利益的范围,缩小法律保护的利益范围,从而保障行政相对人权益  C.反射性利益与法律上的利益的二分论是以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二元论为前提的  D.过分强调反射性利益和法律上的利益的二分论不利于保护行政相对方的诉讼利益  5.下列行为属于行政行为的是()  A.某地发生洪灾,民政局向灾民发放方便面和帐篷  B.人民解放军在东海岸举行军事演习  C.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各国  D.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法官职业道德规范  6.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的分类标准是()  A.行政行为适用与效力作用的对象的范围  B.行政行为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   C.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方的利益影响  D.行政行为的对象是否特定  7.下列关于行政立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A.行政立法属于从属性立法  B.行政立法的稳定性比权力机关立法的稳定性强  C.行政立法的程序比较简单、灵活  D.行政立法并非都是行政机关固有的权力  8.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有权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的是()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最高人民检察院  D.最高人民法院  9.乘客搭乘民航客机所缴纳的机场建设费属于()  A.行政征收B.行政征用  C.行政征购D.行政没收  10.下列属于我国行政许可正式设定依据的是()  A.行政法规B.部门规章  C.地方政府规章D.国务院决定  11.王某参与聚众赌博被公安局查获,经调查,王某系一名12岁在校学生。本案中,公安局应该对王某()  A.免予处罚B.减轻处罚   C.不予处罚D.从轻处罚  12.下列关于行政强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行政强制是一种具有可诉性的单方行政行为  B.强制收购是一种即时性强制措施  C.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收缴滞纳金是一种执行性强制措施  D.行政强制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预防或制止违法行为的发生或继续  13.下列属于程序公正原则保障制度的是()  A.专家咨询制度B.表明身份制度  C.时限、时效制度D.救济程序的告知制度  市某县土地管理局以刘某非法占地建筑住宅为由,责令其限期拆除建筑,退还所占土地。刘某不服,申请行政复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复议机关只能为A市土地管理局  B.若刘某撤回复议申请,则无权再提起行政诉讼  C.刘某有权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复议  D.若复议机关维持了某县土地管理局的决定,则刘某无权再提起行政诉讼  15.下列关于行政合同的表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行政合同都必须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方能生效   B.某市公安局和某旅行社签订的旅游合同属于行政合同  C.行政合同以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为前提  D.行政合同履行过程中,行政主体可以无条件单方面解除合同  16.根据行政的范围,行政违法可分为()  A.行政主体的行政违法和行政相对方的行政违法  B.实质性行政违法和形式性行政违法  C.内部行政违法和外部行政违法  D.作为行政违法和不作为行政违法  17.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确认发明专利的案件应由下列哪个级别的法院管辖?  ()  A.基层人民法院B.中级人民法院  C.高级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法院  18.公安机关认为处在醉酒状态中的张三,对他人安全构成威胁,将张三约束到酒醒,这种行为属于()  A.即时性强制措施B.执行性强制措施  C.行政诉讼强制措施D.行政保全  19.行政机关做出行政行为过程中适用简易程序,保障的是()  A.程序公正原则B.相对人参与的原则   C.效率原则D.程序公开原则  20.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是()  A.危险责任原则B.公务过错归责原则  C.过错归责原则D.违法归责原则  21.下列关于行政复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复议受案范围比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小  B.公务员对行政机关做出的行政处分不服的,可向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C.行政复议法律关系只是一种行政实体法律关系  D.复议当事人在行政复议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22.持有行政许可证的公民不得随意改变许可范围,这体现了行政行为的()  A.确定力B.公定力  C.拘束力D.执行力  23.下列关于我国司法审查受案范围的表述,错误的是()...  A.《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扩大了我国司法审查的受案范围  B.我国司法审查的受案范围,是采取概括式和列举式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的   C.《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将抽象行政行为也纳入了司法审查的范围  D.《行政诉讼法》将我国司法审查的受案范围界定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身权、财产权的具体行政行为  24.下列关于司法审查中“参照规章”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人民法院应该无条件地适用规章  B.人民法院认为规章为违反上位法,可以宣布该规章无效  C.人民法院不能在裁判文书中直接援引合法有效规章作为裁判依据  D.人民法院对规章行使间接审查权  25.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顶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下列哪个机关裁决?()  A.国务院办公厅B.最高人民法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6.《行政诉讼法》中没有规定下列哪种类型的司法审查判决?()  A.变更判决B.履行判决  C.判决驳回诉讼请求D.撤消判决   27.对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不服,应向下列哪个机关申请复议?()  A.该组织B.该组织的上一级组织  C.委托的行政机关D.委托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  28.武汉市江夏区居民何某长期居住在广州市天河区。XX年8月何某前往南京市鼓楼区出差,路过杭州市时,何某因涉嫌聚众赌博被杭州市西湖区公安分局处以15天行政拘留。何某不服,欲提起行政诉讼,下列哪个法院对此案没有管辖权?()..  A.杭州市西湖区基层人民法院B.武汉市江夏区基层人民法院  C.广州市天河区基层人民法院D.南京市鼓楼区基层人民法院  29.下列关于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表述,错误的是()...  A.听证程序的适用以当事人申请为前提  B.听证会一律公开举行  C.听证会中出示的材料、当事人陈述以及辩论过程,应当制作笔录  D.《行政处罚法》规定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是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  30.下列关于行政指导的表述,错误的是()...   A.行政指导属于“积极行政”范畴,它的出现标志着现代行政管理的民主化  B.没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不属于我国司法审查的受案范围  C.行政指导不具有强制力,但能够直接产生行政法律后果  D.行政指导是对传统依法行政的有效补充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属于行政法一般渊源的是()  A.宪法与法律B.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  C.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D.国际惯例与国际条约  E.司法解释  32.公务员法律关系消灭的原因主要有()  A.开除公职B.辞职、退休、离休和判处刑罚  C.撤职D.引咎辞职  E.死亡和丧失国籍  33.下列行政机关中具有行政立法权的是()  A.教育部B.国家税务总局   C.厦门(经济特区)市人民政府D.北京市人民政府  E.某省A县人民政府  34.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程序公正原则B.听证原则  C.相对方参与的原则D.效率原则  E.合政策原则  35.下列关于行政责任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责任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B.行政责任主体只能是公务员  C.行政责任是一种法律责任  D.只有在行政公务行为中的行为才能引起行政责任  E.行政责任就是行政侵权责任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行政命令  37.行政合同  38.宏观行政指导  39.行政侵权责任  40.行政赔偿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1.简述行政法的特点。  42.简述相对方参与原则的保障制度。   43.简述行政赔偿与民事赔偿的区别。  五、论述题(本大题10分)  44.试述行政行为的生效规则。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5.某市教育局处长王某,出国考察返回大陆时,被某海关查获若干黄色光盘。海关依法没收光盘并当场作出罚款1200元。某市教育局了解情况之后,又给予王某撤职的行政处分。王某对海关的行政处罚和教育局的行政处分均不服,分别以海关和市教育局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请问:(1)在本案中,海关当场作出罚款1200元是否合法?为什么?  (2)人民法院是否应该受理王某对某海关和某市教育局的起诉,为什么?  46.流溪市人民政府为确保其辖区的夏莲水库修复工程如期竣工,发布如下文件:该区凡有劳动能力者除在校学生外,都必须上堤参加水利修复工程。每一劳动力缺工一天,罚款50元。流溪市水利局以此文件为依据,对不参加工程劳动的农民张某罚款300元。  请问:(1)本案中,如果张某不服罚款的处罚决定,请求行政复议,应向哪个机关提出申   请?为什么?  (2)本案中,如果张某对流溪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文件不服,能否单独就此申请行政  复议?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D3.C4.B5.A6.B7.B8.B9.A10.A11.C12.B  13.A14.C15.C16.C17.B18.A19.C20.D21.D22.A23.C  24.D25.D26.C27.D28.D29.B30.C  二、多项选择题  31.ABC32.ABE33.ABCD34.ACD35.ACD  三、名词解释题  36.[答案]行政命令是指行政主体依法要求行政相对方“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意思表示,是行政行为中极为普遍的行为形式。  37.[答案]行政合同又称行政契约,是指行政主体为了行使行政职能,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经过相互协商、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协议。  38.[答案]宏观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对不特定的行业和相对方进行的行政指导。   39.[答案]行政侵权责任是指行政主体违反行政法律义务,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40.[答案]行政赔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国家对此承担的赔偿责任。  四、简答题  41.答:(1)行政法在形式上的特点:①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②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法律文件的数量特别多,居各部门法之首。(2)行政法在内容上的特点:①行政法的内容极其广泛;②以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等形式表现的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③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总是交织在一起,并往往共存于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42.答:(1)表明身份制度;(2)公开、告知和说明理由制度;(3)陈述、申辩程序、听证程序和调查程序;(4)救济程序的告知制度。  篇二:行政法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行政法:   行政法是国家重要的部门法之一,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2、行政法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1)行政法主体是指行政领域的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除了行政主体和相对方外,还包括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的监督主体,如立法机关、其他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  (2)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亦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指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  3、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是指法律规范仅对行为目的、行为范围等作一原则性规定,而将行为的具体条件、标准、幅度、方式等留给行政机关自行选择、决定的行政行为。  4、行政程序  是指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的过程中所遵循的步骤、顺序、方法、方式以及时限的总和。  5、行政合同  (又称行政契约),是指行政主体为了行使行政职能、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经过协商,相互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协议。  6、行政指导   是指行政主体在其职责、任务或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基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协助下,适时灵活地采取非强制手段,以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7、行政复议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其行政管理职权时,与作为被管理对象的行政相对方发生争议,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由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依法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决定的一种行政活动。  8、行政侵权责任  是指行政主体违反行政法律义务,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9、行政授权(P78)  是指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直接规定将某项或者某一方面的行政职权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授予某个组织,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由特定的行政主体,通过法定方式,将某项或者某一方面的行政职权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授予某个组织的法律行为。  10、国家赔偿   是指国家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或者出现特定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后果而造成损害给予赔偿的活动。  11、行政许可  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特定的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或资格的行政行为。  二、简答  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1)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含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  行政法治原则对行政主体的要求可概括为依法行政,具体可分解为行政合法性原  则、行政合理性原则和行政应急性原则。  (2)行政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  得与法律相抵触。  1.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  2.行政职权必须依据法律行使,不得违法  3.行政授权、行政委托必须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要旨  (3)行政合理性原则: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   2、抽象行政行为的特征(P145)  (1)对象的普遍性。(2)效力的普遍性和持续性。(3)准立法性。  3、行政法的三种功能表示  管理论、控权论和平衡论  (1)“管理论”认为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机关管理的法,重点强调确认、维护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权威,以保障行政效率。  (2)“控权论”认为行政法是控制行政权的法,重点强调对行政权的限制和监督,以避免行政权被滥用。  (3)“平衡论”认为是规范行政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的法,重点强调兼顾公权与私权、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4、比较“法制”与“法治”  区别:(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而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制这种实际存在东西的完善和改造。  (2).法制的产生和发展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在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的产生和发展却不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   (3).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项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严格依法办事,法律在各种社会调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权威性和强制性,不是当权者的任性。  (4)实行法制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监督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和制度;而实行法治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的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包括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内,都严格遵守法律和依法办事。  联系: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5、行政合同的种类和缔结方式  (1)根据合同所基于的行政关系的范围,行政合同分为内部合同和外部合同。  (2)根据合同的内容,行政合同分为承包合同、转让合同和委托合同等。  (3)根据合同是否涉及金钱给付,行政合同可以分为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合同和无金钱给付内容的合同。  (4)根据合同事项所涉及的行政管理领域,行政合同分为工业、交通、农业、科技、教育等不同领域的专业合同。  缔结方式:招标、拍卖、邀请发价、直接磋商  6、行政法的渊源  行政法的渊源就是指行政法规范和原则的表现形式,亦即行政法规范和原则的载体。 我国行政法的一般渊源,按照制定主体、效力层次、制定程序的差别,可分为:(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4)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特殊渊源:(1)法律解释(2)国际条约、惯例(3)判例与指导性案例(4)软法规范  7、行政行为的三要素  (1)主体要素: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所作出的行为。  (2)职权、职责要素: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的行为。  (3)作为法律概念的法律要素:行政行为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8、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P324PPT)  基本原则:程序公正的原则、相对人参与的原则、效率原则  制度:(1)程序公正原则的保障制度。1.回避制度2.合议制度3.辩论和听证制度4.专家咨询(论证)制度  (2)相对人参与原则的保障制度。1.表明身份的制度2.公开、告知和说明理由的制度3.陈述、申辩程序、听证程序和调查程序4.救济程序的告知制度  (3)效率原则的保障制度。1.时限、时效的制度2.关于步骤、顺序的制度安排3.简易程序的活用  9、行政法调节的两类关系(P8)   行政法的特定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行政关系或监督行政关系经过行政法的调整后就形成行政法律关系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1)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经过行政法调整之后、具备了权利义务内容的行政管理关系。  (2)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在监督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与行政主体以及有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形成的受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各种关系。  10、行政法的发展成就  第一阶段是从1979年到1988年以重建行政权立法为重点阶段  主要成果:恢复了行政机关领导人员的选任制;建立了民主集中制下的行政首长负责制;确立了领导人任期制和限任制;建立了审计制度;恢复了行政监察制度,等等。  第二阶段是从1989年到1996年以加强行政监督立法为重点阶段  主要成果:建立了行政诉讼制度、国家赔偿制度、行政复议制度、公务员制度,等等。并明确提出了依法行政原则,使之成为我国行政法和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一个基本原则。  第三阶段是从1996年至今以加强程序立法为重点阶段   主要成果:建立了行政听证制度、告知和申辩制度、公正公开原则、政府采购制度;完善了程序违法无效原则;强化了行政监察权威;改革完善了行政许可制度,等等。  主要成就:  (1)行政法体系基本形成;  (2)行政法基本原则渐趋成熟;  (3)行政法观念实现重大转变:1.从注重静态稳定向建立和谐社会转变  2.从单向命令型管理向双向合作型善治转变  3.从重实体轻程序向实体与程序并重转变  4.从重强制轻激励向强制与激励并重转变  (4)行政法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11、公务员执行公务的判断标准(P99不确定)  公务员实施行政管理活动,在形式上必须以行政机关的名义,在实际上必须按行政机关的意志进行。公务员在执行公务、履行职责时,必须遵循的规范和标准是服务纪律。  依法执行公务:主体必须是公务员;执行公务的权限合法;公务行为的内容合法;行为的意思表示真实一致;行为的程序合法。   (1)时间因素。公务员在上班时间实施的行为通常可以认为是公务行为。(2)岗位因素。公务员在其工作岗位上实施的行为。(3)职责因素。公务员在非上班时间和非工作场所实施的行为如与其职责有关。(4)命令因素。公务员依行政首长命令、指示或委托实施的行为。  12、公务员在什么条件下引咎辞职(P103)  首先,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因个人或者其他原因,可以自愿提出辞去领导职务。这是引咎辞职的前提性基础。其次,领导成员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的,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领导责任的,应当引咎辞去领导职务。最后,领导成员应当引咎辞职或者因其他原因不再适合担任现任领导职务,本人不提出辞职的,应当责令其辞去领导职务。  13、行政不当的特征(P340)  (1)行政不当不构成行政违法,它以合法为前提,是合法幅度内的失当,表现为畸轻畸重、显失公正等。  (2)行政不当只针对裁量行为,而行政违法则是针对羁束行为和裁量行为的。  (3)行政违法必然引起行政责任,可以引起惩罚性行政责任和补救性行政责任,而行政不当一般只限于引起补救性行政责任。  (4)行政违法一旦被确认,一般溯及其发生时即无效;而行政不当一般只部分影响其效力,也可全部影响其效力。  14、行政主体的理解(P47)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1.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的组织;  2.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3.行政主体是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4.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一方特殊主体  15、行政指导的特征(P297)  (1)行政指导是行政主体的社会管理行为。  (2)行政指导适用的范围极其广泛,其方法多种多样。  (3)行政指导属于“积极行政”的范畴。  (4)行政指导是符合现代法治原则的一种具有行政活动性质的行为。  (5)行政指导是一种柔性的不具有法律强制力的行为。  (6)行政指导是不直接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  16、司法审查的特有原则(P529)  (1)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2)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原则(3)被告举证责任原则(4)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决定不停止执行原则(5)不适用调解原则(6)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  篇三:行政法学XX年1月-XX年10月简答题及答案  1、简述行政法的渊源。P50  一、行政法的一般渊源包括: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4、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二、行政法的特殊渊源包括:1、法律解释;2、国际条约、惯例;3、判例和指导性案例;4、软法规范。  2、简述行政法的特点。P53★  一、行政法在形式上的特点: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2、行政法规范数量特别多,属各部门法之首。  二、行政法在内容上的特点:1、行政法的内容广泛。2、效力位阶较低的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3、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往往交织在一起  3、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P56  一、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二、行政法律关系具有平等但非对称性。  三、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  四、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时重合的。  五、行政法律关系争议往往由行政机关或行政裁决机构依照行政程序或准司法程序先行加以解决,但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争议,原则上是可供争议当事人选择的最终机制。  4、简述行政程序法的作用。P218  一、监督和控制行政权作用。二、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作用。三、提高行政效率的作用  5、简述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含义及其具体内容。P67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其内容包括法律保留原则和法律优先原则。  6、简述公务员法律关系发生的途径。P98  一、考任;二、选任;三、委任;四、聘任;五、调任。  7、简述行政行为的特征。P109  一、公共服务性。二、从属法律性。三、裁量性。四、单方意志性。五、效力先定性。六、强制性。  8、简述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P120  一、行政行为的成立主体要件。行为主体必须是拥有行政职权或有一定行政职责的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或者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和个人。  二、行政行为的成立主观要件。行为主体有凭借国家行政权力产生、变更或消灭某种行政法律关系的意图,并有追求这一效果的意思表示。  三、行政行为的成立客观要件。行为主体在客观上有行使行政职权或履行行政职责的行为。  四、行为的功能要件,即行为主体实施的行为能直接或间接导致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9、简述行政行为生效规则的种类。P121  一、即时生效。二、受领生效。三、公告生效。四、附条件生效。  10、简述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P122   一、行政行为的主体应当合法。二、行政行为应当符合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三、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当合法、适当。四、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定程序。  11、简述行政行为内容合法、适当的要求。P124  一、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二、符合法定幅度、范围;三、行政行为的内容必须明确具体;四、行政行为的内容必须适当;五、行政行为必须公正、合理。  12、简述行政行为无效的情形。P125★  答:一、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或明显的违法情形。二、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相应行政主体职权的行政行为。三、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四、行政行为的实施将导致犯罪。五、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  13、简述行政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P126★★  一、行政相对人可不受该行为拘束,不履行该行为为之确定的任何义务,并且对此种不履行不承担法律责任。  二、行政相对人可在任何时候请求有权国家机关,如行为机关、行为机关的上级机关、人民法院宣布该行为无效。  三、有权的国家机关可在任何时候宣布相应行政行为的无效。  四、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被行政行为改变的状态应尽可能恢复到行为以前的状态。  14、简述抽象行政行为的特征。P129   一、对象的普遍性。二、效力的普遍性和持续性。三、准立法性。  15、简述行政给付的形式。P146  一、行政给付是行政机关所作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二、行政给付的对象是特定的公民或组织。三、行政给付是应当事人的申请并依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实施的行政行为。四、行政给付的内容是赋予被帮助人以一定的物质权益或与物质相关的权益。五、行政给付通常情况下属于羁束行政行为。  16、简述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及其法律后果。3-148  一、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包括:  1、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合法的行政行为必须具备三个要件: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行为。2、行政行为不适当。所谓“不适当”,是指相应行为具有不合理、不公正、不符合现行政策、不合时宜、不合乎有关善良风俗习惯等情形。  二、行政行为撤销的法律后果有:  1、行政行为撤销通常使行为自始失去法律效力,但根据社会公益的需要或行政相对方是否存在过错等情况,撤销也可仅使行政行为自撤销之日起失效。   2、如果行政行为的撤销是因行政主体的过错引起,而依社会公益的需要又必须使行政行为的撤销效力追溯到行为作出之日起,那么,由此造成相对方的一切实际损失应由行政主体予以赔偿。  3、如果行政行为的撤销是因行政相对方的过错,或行政主体与相对方的共同过错所引起的,行政行为撤销的效力通常应追溯到行为作出之曰。  17、简述行政处罚的原则。P175  一、处罚法定原则。二、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三、公正、公开原则。四、处罚救济原则。五、一事不再罚原则。六、过罚相当原则。  18、简述行政处罚中的一事不再罚原则。P175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指对相对方的某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同类(如罚款)处罚。理解这一含义应注意:  一、行为人的一个行为,同时违反了两个以上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给予两次以上的处罚,但如果处罚是罚款,则只能罚一次,另一次处罚可以是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许可证,也可以是责令停产停业,还可以是没收财产等,只是不能再罚款。  二、行为人的一个行为,违反一个法律、法规规定,该法律、法规同时规定施罚机关可以并处两种处罚,如可以没收并处罚款,罚款并处吊销营业执照等,这种并处不违背一事不再罚原则。  三、违法行为性质严重已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同时,依法应子行政处罚的当然适用。   19、简述行政处罚适用的条件。P180  一、行政处罚适用的前提条件,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行政违法行为客观存在。  二、行政处罚适用的主体条件,即行政处罚必须由享有法定的行政处罚权的适格主体实施。  三、行政处罚适用的对象条件,必须是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政违法者,且具有一定的责任能力。  四、行政处罚适用的时效条件,是对行为人实施行政处罚,还需其违法行为未超过追究时效,超过法定的追究违法者责任的有效期限,则不得对违法者适用行政处罚。  20、简述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P184  一、立案;二、调查取证;三、说明理由并告知权利;四、听取当事人陈述与申辩;五、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21、简述行政合同中行政机关的权利。P201  一、选择合同相对人的权利。二、对合同履行的监督权和指挥权。三、单方面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权利。四、对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的相对人的制裁权。  22、简述行政程序法的作用。P218  一、监督和控制行政权的作用。二、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作用。三、提高行政效率的作用。  23、简述行政程序基本原则的内容。P223   一、程序公正原则;二、相对人参与原则;三、效率原则。  24、简述行政程序公正原则的保障制度。P224★  一、回避制度;二、合议制度;三、辩论和听证制度;四、专家咨询(论证)制度。  25、简述行政违法的构成要件。P232  一、行为主体必须具有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资格。二、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具有相关的法定义务。三、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具有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四、行政违法是一种客观存在  26、简述行政责任免除的情形。P244  一、正当防卫。二、紧急避险。三、利害关系人。四、执行有益于社会的职业行为。  五、在法定范围内行使权力(利)的行为。  27、简述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P246  一、通报批评。二、赔礼道歉、承认错误。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四、返还权益。五、恢复原状。  六、停止违法行为。七、履行职务。八、撤销违法的行政行为。九、纠正不当的行政行为。十、行政赔偿。  28、简述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P254  一、应当遵循合法原则;二、应当遵循公正原则;三、应当遵循公开原则;四、应当遵循及时原则;  五、应当遵循便民原则。   29、简述我国司法审查的特有原则。P278  一、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二、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原则。三、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四、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决定不停止执行原则。五、司法变更权优先原则。  30、简述行政赔偿的特征。P313  一、行政赔偿的责任主体是国家。二、行政赔偿是国家对侵权行为所承担的赔偿责任。三、国家赔偿是国家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侵权行为承担的赔偿责任。四、行政赔偿是国家对其合法权益受到行政侵权行为损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所承担的赔偿责任。  31、简述侵犯人身权行政赔偿的范围。P315  一、侵犯人身自由权的行为:1、违法拘留;2、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3、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二、侵犯生命健康权的行为:1、暴力行为;2、违法使用武器、警械;3、其他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违法行为。  32、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简述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P318★★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的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二、因受害人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三、国家不承担赔偿的其他情形。  33、简述行政赔偿的方式。P325   一、金钱赔偿。二、返还财产。三、恢复原状。四、精神损害赔偿。五、行政赔偿的其他方式,包括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