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减钟铭文补释一则

者减钟铭文补释一则

ID:19376115

大小:51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26

者减钟铭文补释一则_第1页
者减钟铭文补释一则_第2页
者减钟铭文补释一则_第3页
资源描述:

《者减钟铭文补释一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金文札记二则(首发)何家興安徽大学中文系摘要:本文认为《者钟》中的是“”字,读作“濁”,铭文“不(浊)不清”的意思是音色和顺优美、清浊协和。关于《樊君鬲》中“媵”字的构形,我们认为应该分析为“从人从贝,興声”,并进一步探讨了楚简、玺印、帛书中“興”的构形演变轨迹。关键词:金文不(浊)不清興一、释“不(濁)不清”《者钟》是春秋时期的吴国青铜器,著录于《殷周金文集成》00194~00198(以下简称《集成》)。其中一句云“不△不清”。其中用“△”代表之字,原形如下:在五件同铭编钟中,“△”字只见于00198号;其余四件残缺或模糊不清。关于“△”字,郭沫若先生认为是“”,读作鑠。杨树达从其说,

2、“不不,,郭沫若读为鑠,是也。当读为凋,《说文》云‘凋,半伤也。’不鑠不凋,言其质之坚美也。”楊樹達:《積微居金文說》,第125頁,中華書局,1997年12月第1版。于省吾、董楚平等皆赞同杨树达的观点。于省吾:《雙劍誃吉金文選》,第96頁,中華書局,1998年9月第1版;董楚平:《吳越徐舒金文匯釋》第33頁,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12月。马承源也认为,“不不”意思是编钟“美好而有饰”,……“不,通作鑠,《诗·周颂·酌》‘於鑠王師’,毛亨《傳》‘鑠,美也。’”馬承源:《商周青銅器銘文選》(四),第363頁,文物出版社,1990年4月第一版。第四字释为“”或“”皆误,《集成》(修订本)作

3、“清”是十分正确的,隶定为“不(濁)不清”。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修訂增補本),第214頁,中華書局,2007年4月第1版。我们认为《集成》读作“不濁不清”,文通字顺,较之旧说有很大进步;但是“△”字并非“”而是“”。《殷周金文集成》中《庚壶》“”作“”;其实“”及“”声之字金文几见,只是被误释为其他字了。李家浩先生详细讨论了古代的“”的形制,并释读了金文中几例“”及“”声之字:《集成》9638《集成》9558此形據李家浩先生所摹,見李家浩:《談古代的酒器》,《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輯),第456頁,中華書局,2002年7月。《文物》1982年11期,第5~6页图版

4、一、二李先生认为“古文字‘’可以分析为从‘卯’从‘豆’,‘卯’像器耳,‘豆’像器身,‘豆’亦声。”(《殷周金文集成》2007(修订增补本)已经改释)李家浩:《談古代的酒器》,《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輯),第455~457頁,中華書局,2002年7月。《者钟》(00198)铭文为刻款,字体草率、不甚工整,给释读带来了一些困难;尽管如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该字左边从“水”,右上从“卯”无疑,右下的“豆”形有较大离析且豆形下部略有右移。“文字孳乳、生生不息,欲求其一成不变,其势实有不能者。但使轮廓可寻,纵或点画增减、位置移易,亦不难推绎而识之。”秦公:《碑別字新編序》,序(啟功),文物出版社,

5、1985年。因此,我们认为该字为“”,读作“濁”。“”字,上古音属药部、来纽;“濁”字,属屋部、定纽,二者声韵相隔较远。先秦文献中,“樂”声与“蜀”声也没有相通假的例证。“”声之字古音多为屋部、定纽,与“濁”声完全相同;且“”声之字常与“蜀”声之字相通,例如《晏子春秋·外篇上》:“使燭主鸟而亡之。”《韩诗外传·九》“燭作颜斲聚。”另外,我们发现“蜀”声之字每每与“”声之字相通,例如《庄子·盗跖》“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释文》“涿本又作濁。”《史記·魏世家》“战于濁泽。”《六国年表》作“啄泽。”《周礼·秋官·序官》“壶涿氏。”郑注:“故书涿为獨。”“”声之字也每每与“”声之字相通,例如《

6、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召颜涿聚之子晋。”《韩诗外传》(九)作“颜斲聚”;《淮南子·本经》:“木工不斲。”高注“斲或作琢。”由此可见,“”声与“蜀”声关系十分密切,例可通假。下面简要讨论一下铭文“不帛不,不(浊)不清”的大意。铭文中的“不帛不”,描写编钟的色泽之美,“不(浊)不清”描写她的音质之美。《国语·周语下》“耳之察和也,在清浊之间。”韦昭注“清浊,律吕之变;黄钟为宫则浊,大吕为角则清也。”《礼记·乐记》“倡和清浊,迭相为经。”郑玄曰:“谓黄钟至仲吕也。”大意是说唱的与和的、清音与浊音,都能交替错综而形成一定的旋律。古人认为乐器的声音要适中,清浊相调和。我们认为,铭文“不帛不,不(

7、浊)不清”的大意是说编钟色泽悦目,音色和顺优美、清浊协和。二、释“”《樊君鬲》《集成》00626有“△”字,读作“媵”。其原形如下:关于“△”字的构形,有学者认为“从人省声。从廾繁化从舁”黃德寬主編:《古文字譜系疏證》,第387頁,商務印書館,2007年5月。。古文字中“朕”的形体变化十分丰富,其声符部分有作“”、“”等形,皆与此形中部差异明显。參看黃德寬主編:《古文字譜系疏證》,第378~390頁,商務印書館,2007年5月。我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