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课件

创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课件

ID:19442388

大小:264.50 KB

页数:59页

时间:2018-10-02

创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课件_第1页
创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课件_第2页
创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课件_第3页
创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课件_第4页
创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创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市心理医院童俊教授关于创伤创伤中的分离现象强迫性重复今天讲课的主题是创伤,创伤分为个人创伤、群体创伤,中国人对于创伤,特别是家庭创伤有我们自己的看法,就定义而言,在我国什么样的创伤见得比较多?将什么样的情况定义为创伤呢?关于创伤我先说一下创伤的定义,它是指重大事件导致个体的特殊反应,以前特别强调事件的大小,近年来则强调事件所导致个体的主观感受,可能事件不是特别大,但在主观感受上属于危及生命的灾难性事件。国外的定义还从哲学的高度,将创伤定义为失

2、去自身存在的价值的反应:事件导致个体感受失去自我认同感、自我价值的时候就变成了创伤性事件,这就是目前对创伤的基本看法。关于创伤创伤的研究最早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基本上也如这般定义,一个大的创伤性事件导致的后续的长期的影响。到底要怎样定义?精神分析对创伤的研究和看法与别的(定义)有点不太一样,它追溯到人的发育早期,以前曾看过一篇文章,说人的出生就是一个创伤。关于创伤最近,我看到台湾的李亦园说起文化起源的时候,才发现二者的一致性,以前我没这么想过。他说人改为直立行走后,骨盆变小,导致胎儿不可能发育成熟就出

3、来,很多哺乳动物如马,牛均是(在母体内)成熟以后再出来,出生以后就能自己觅食。人类由于直立,骨盆小,所以没有办法,只能没有成熟就被生出来。这就正好与那个出生创伤联系起来了。关于创伤精神分析的创伤定义追溯到比较早的起源,其核心内容是“分离”(separation):分离是一切创伤的来源-和母体的分离、与过去告别,只要是分离,都与丧失(loss)有关,分离就意味着与过去告别,意味着丧失。关于创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它是创伤的比较泛化的概念,有分离就有了创伤。反过来,创伤对个体的影响有多大呢,它确实与个人的性

4、格,适应能力,环境,身体成熟度都有关。从个体的层面,从群体的层面,确实是这样的。有人说战争就是一帮老年人唆使年轻人去拼命,我看到这种社会性的创伤隔一段时间会来一次,而每一次的过程中确实产生很多正常的、积极的、新生的社会力量,也摧毁掉很多东西,然后又开始重生。关于创伤群体创伤就与战争有关,也与政治动荡有关,现在说群体创伤,指由政治运动、战争所诱发的创伤,除了这两个非常重要的群体性事件外,自然灾害也是导致群体创伤的重要事件。关于创伤在这里应该区别一下,创伤是丧失,但丧失有正常和病理之分,你问的问题我觉得是指病

5、理性丧失导致的创伤。而刚才你们讨论的其实是哲学领域中最广阔的思考,那些东西可以叫正常的丧失,就是生老病死。我们要分离就都要有经历“丧失”这一过程,人的直立行走、生下来这个过程,都可称为正常丧失。正常人的成长,一个人从出生分离到长大离开家庭,到生老病死,是正常的丧失。正常的丧失需要人具备能力去哀伤,我们的生命需要这一个过程。关于创伤而我们的主要研究对象却与病理性丧失相关,在病理方面又分为精神分析的创伤概念和我们所说的一般性创伤。包括急性创伤,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从这个病理性范围来看,我们的专业所涉及

6、的应该还是以I型创伤为主,即由创伤性事件,如战争、自然灾害,或者非正常死亡所致,专业工作者常接触的创伤与此相关。这类创伤与具体的事件有关。关于创伤而II型创伤与人的生活史有关,一个人基本的人格结构不好,再来一个事件他就承受不了。I型创伤和II型创伤之间有一个区别,I型创伤可以假定(个体的)基本功能还好,而II型创伤则带有早期的人格问题,这种创伤是一个慢性的、持续终生性的表现。关于创伤我认为中国的专业工作者对II型创伤还不太熟悉。虽然我们都有出生分离的焦虑,那还不够创伤性的体验(trauma-enough)

7、,什么才称得上“足够强的创伤性体验”,这个足够强不一定是指客观上足够大和强的创伤性事件,而是与事件的性质有关,如施教授所说,事件让个体对他的存在提出质疑,这个事件就构成了“创伤性体验”。例如,一个男孩或女孩生下来就被当相反性别对待,当这个事件对个体的自身存在成为一个很大的挑战时,个体就会被创伤。关于创伤综上所言,我想归纳为创伤事件的三个性质,第一为事件的发生足够早;第二为发生事件强度足够大,在个体的内心体验是具有灾难性的,或者对生命存在着威胁;第三为事件的累积效应。关于创伤分离对创伤和分离的研究一直是人们

8、跨学科研究的主题,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目前人们对分离性障碍的患者所提供的有关创伤的真实可靠性提出了质疑。这种质疑主要针对当事人暗示性高和记忆,即回顾性记忆以及儿童期记忆的不可靠。因此,他们认为分离性障碍患者的早年创伤是不确定的。同时,比较流行和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早年的创伤导致了分离或分离性障碍,这种观点的理论性解释是将分离看成创伤的适应性反应。创伤中的分离现象观点的不同其实也正好展现了一个现实,即创伤中的分离现象一直是人们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