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记》说起

从《史记》说起

ID:19446526

大小:5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27

上传者:U-1387
从《史记》说起_第1页
从《史记》说起_第2页
从《史记》说起_第3页
从《史记》说起_第4页
从《史记》说起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史记》说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从《史记》说起机电办 臧仁峰读史可以明志。众多史书中,我尤爱《史记》。该书体现的辩证哲理、民本思想、进取精神,读来发人深思。在此仅以读《史记》的一点体会,谈谈其对现今的指导意义。一、提倡知人善任、人尽其才的用人观念为政之道,在于用人。《史记》中记述用人最生动的写照,莫过于刘邦和项羽。他们作为反抗暴秦的代表人物,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不同的用人观,导致了两人截然不同的结局。刘邦在打败项羽、一统天下后,与众臣有过一段经典对白,道出了其中缘由:“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刘邦的用人观,说到底就是知人善任,用人以长。这种用人之道,到今天仍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大到国家,小到单位、团队,关于人才的选拔和使用,都是至关重要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领导者,就是要善于甄别每个人的优点特长,尽可能多地为各类人才创造施展才华的平台,把适合的人选拔到最6 合适的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样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工作运转的最高效率,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团结进取的良好氛围,打造出团队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这一点来说,发现人才,用人以才,不断完善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始终是加强机关队伍建设的长期课题。二、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立场《史记》作者司马迁,原本与抗击匈奴的名将李陵“素非相善,趣舍异路”。在李陵孤军作战被迫投降匈奴后,司马迁站在客观的立场,在汉武帝面前说了几句公道话,却遭汉武帝曲解并被处以宫刑,蒙受了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在忍受着巨大的屈辱中,司马迁完成了鸿篇巨著《史记》。纵观《史记》,除去作者受时代局限在书中夹杂有“天命论”等唯心观点外,对于历史、人物、事件的叙述基本秉持了客观原则,不虚饰、不夸大、不隐讳。即便是对处以他宫刑的汉武帝,作者在揭露其迷信神仙方士、寻求长生不老的愚昧做法的同时,也实事求是地记录汉武帝“外攘夷狄、内修法度”的功绩。这种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客观公正的原则立场,最终成就了《史记》在中国史学上的地位。我们党是历来倡导实事求是的。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依靠6 实事求是,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继续发扬实事求是之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国家各项建设的任务依然繁重,立足国情民情,坚持实事求是,仍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求真务实抓落实,才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迈进。三、讲求勤奋好学、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记述到汉武帝年间,时间跨越三千多年,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历法、农业、水利、商贸等诸多领域,刻画人物上千个。全书结构严谨,脉落清晰,详略得当,令人叹为观止。做到这一点,如果没有勤奋好学、广泛涉猎、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恐怕是难以完成的。这种治学态度,尤其值得在当下社会大力学习和提倡。学习是一种现实要求。作为省直机关工作人员,上要为领导决策及时提供信息参考,下要为基层开展工作和企业发展做好指导服务,学习的任务繁重而迫切。特别是在信息高度发达、知识不断更新的新形势面前,如果只满足于上情下达或下情上传,照抄照办,当“二传手”,难免会6 脑袋空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吐故纳新,运用知识武装头脑提升素质,我们的视野才会更加开阔,思路才能更加清晰,判断才能更加敏捷,真正胜任工作需要。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通过学习,努力做到对本职业务了如指掌,成竹在胸,成为行家里手;同时要放眼全局,学会统筹谋划,融会贯通,争当多面手。同时,学习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每一个党员、每一个机关工作人员都应当培养善于学习、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象周总理所说的那样,活到老,学到老,通过学习提高本领,激发积极向上的动力,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四、弘扬牢记使命、献身理想的价值观念司马迁身为太史令,肩负撰史职责,他有感于春秋以来四百多年“诸侯相兼,史记放绝”的乱象和自身肩负的使命,潜心搜集史料,著书立说。即使在不幸遭受宫刑后,他依然以“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的精神激励自己自强不息,完成使命。他所信奉的人生观,就如他在《报任安书》中说过的那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体现了崇高的理想和价值追求。共产党人也是最讲理想信念的。李大钊、方志敏、夏明翰等无数为共产主义理想献身的革命先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投身于党的事业,换来了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6 欣欣向荣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然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用积极健康的人生价值观来指导行动,这一点不能有丝毫动摇。这种理想信念,对于我们每一个党员,从长远说,就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从眼前说,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通过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共同富裕。具体工作中,这种理想信念应着重体现在爱岗敬业、全心全心为人民服务方面,多为基层、为企业办实事、出实招、解难题,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为推动全省商务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五、树立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史记》中不乏颂扬改革创新的人物事例,如商鞅等。同时,《史记》本身也是创新的产物,它首创了我国纪传体的编史方法,开创了传记文学的先河。千百年来,正是源于创新意识,推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向前发展。创新意识在机关工作中同样不可或缺。勇于探索、敢为人先,是建设创新型机关建设的客观要求。工作中的创新可以提高效率,制度上的创新可以焕发风貌,思维上的创新有助于超前谋划,把握工作主动权。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省商务事业面临的形势更趋复杂多变,因循守旧没有出路,只有依靠创新,才能把握先机,抢占工作制高点。6 当然,《史记》带来的启示还有很多。读史书,不只是了解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从历史发展进程中探寻社会进步的规律,提炼自己的感悟,丰富自己的头脑,涤除内心的浮躁,修正自己的言行,指导自己的工作。我想,这才是读史书真正的意义所在。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