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训练

2010届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训练

ID:19497484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27

2010届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训练_第1页
2010届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训练_第2页
2010届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训练_第3页
2010届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训练_第4页
2010届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届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0届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训练第g二h教t育资源1网D高考复习专题训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对应训练  对应考点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1、毛泽东说:“在阶级存在的条件下,有多少阶级就有多少主义,甚至一个阶级的多个集团中还各有各的主义。”该话揭示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礼崩乐坏,天子失官B.私学兴起,讲学风气盛行  C.社会大变革,诸侯士大夫崛起D.士阶层受到诸侯重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毛泽东的话说明了“百家争鸣”的主观因素是不同的阶级、不同

2、的阶层因不同的立场而有不同的政治主张。故答案选D。  对应考点二儒学的创立-孔子和儒学  2、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弟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是()  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当仁不让于师”D.学思结合  答案:A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孔子兴办私学,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打破了教育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体现出孔子“有教无类”教育理念。故正确答案为A。  对应考点三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  3、荀子之所以被称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因为()  A.主张以礼治国B.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C.主

3、张礼法并用D.主张性恶论  答案:A  解析:是不是儒家代表人物的标准只有一个:看其思想是否继承了孔孟之道的内核。从四个备选项看,B、D是荀子提出的新思想,A继承了儒家的“礼”的思想,C融合了儒法思想,故答案选A。  对应考点四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4、董仲舒的新儒学相对于孔孟思想,主要发展变化是()  ①“君权神授”②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③“天人感应”④“民贵君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董仲舒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进一步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春秋大一统”思想;②

4、是其思想的相同之处,④是孟子的思想。故答案选C。  对应考点五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  5、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里的“三教合一”的主要含义是()  A.佛学体系的丰富、更新,深受儒、道哲学的影响  B.道学体系的丰富、更新,深受佛、儒哲学的影响  C.法家学说体系的丰富、更新,深受佛、道哲学的影响  D.儒学体系的丰富、更新,深受佛、道哲学的影响  答案:D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儒学受到冲击。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即“三教合一”,儒学进一步吸收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故答案

5、选D。  对应考点六宋明理学  6、王阳明主张“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无吾心”。这说明()  A.否定封建伦理纲常是天理的表现  B.吸收了佛教、禅宗的“心外无理,理外无心”的思想  C.彻底否定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合理性  D.形成了客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答案:B  解析:A、C两项错在“否定”;D项中的“客观”应为主观。此题考查了学生对王阳明心学知识的识记水平。正确答案为B。  对应考点七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7、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解释不正确的是()  A.孟子、黄宗羲都否

6、定了君主专制  B.“民贵君轻”是在维护统治前提下实行的重民思想  C.“君权神授”神化了皇权,为皇权的至高无上找到了依据  D.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民主色彩  答案:A  解析: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是为维护君主统治服务的,维护统治是其民本思想的出发点,所以A项解释不正确。正确答案为A。  创新题速递  1.到山东旅游,导游会带我们去亚圣庙,“亚圣”的政治主张为()  A.兼爱、非攻B.仁爱待民,以德服人  C.天道自然,无为而治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答案:B  解析:“亚圣”是对战国时期的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的尊称,他的

7、思想主张是“仁政”思想。故B项符合要求。A项是墨家主张;C项是道家主张;D项是法家主张。  高考历史高考历史传统文化高考历史传统文化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